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池沫树
释义

简介

池沫树,80后诗人,生于江西宜丰县。中学时开始写诗,曾学习绘画,作品在网络引起关注,入选《中国儿童文学精选》《文学中国》《感动心灵的诗歌》《中国新诗年鉴》等选本,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东莞荷花文学奖等。现旅居东莞。

个人资料

10岁离开乡村在一家国有煤矿子弟学校读书;中学时曾学习绘画,开始收藏国画、邮票等,2003年浪迹珠三角,背着收藏品行走于名胜古迹、图书馆直至身无分文,进入工厂做喷漆工、印刷工等,后在《东莞饮食》杂志、多家上市公司内刊做编辑、记者;早期诗歌受法国象征派诗歌影响,若干散文、随笔、评论被人大复印资料、《意林》《语录》等转载;2005年触网,创办“象”诗歌论坛,大量作品被网刊、民刊选用,发表在国内外各种刊物,有作品在东莞十佳广场、深圳、广州、太原等地活动中被选用朗诵。2007年与友人创办《赣西文学》,同年开始创作儿童文学;2009年创作诗剧《查无此人》;

2010年10月创办《小不点儿童诗歌报》,提倡“自然、互助、关爱”,特别是第二期关注留守儿童专号;

作品

有诗集《南丫岛来信》、《矿工父亲》、《枝叶和金灿灿的阳光》、散文集《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随笔集《猪的旅程》、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青春如此》、诗剧《查无此人》等,已出版诗集《穿裙子的云》(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获2009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第三届东莞荷花文学奖年度诗歌奖;第十九届全国端午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太原红十字协会“人道、博爱、奉献”诗歌朗诵征文特别奖、东莞市首届打工文学擂台赛铜奖、屈原杯诗歌大赛、《星星诗刊》首届农民工诗歌大赛优秀奖、《中国作家》第四届“绵山杯”三等奖等及入围柔刚诗歌奖新人奖、复旦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在南方”诗歌奖提名等;

入选《中国新诗年鉴》《文学中国》《诗生活年选》《中国当代诗库》《中国最佳诗选》《感动心灵的诗歌》《中国儿童文学精选》《中国最佳儿童散文和诗歌》《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中国散文家大辞典》《新世纪十年中国诗歌蓝本》《谷雨诗选》《中国打工诗歌精选》《全国打工文学作品选》《握手农民工诗选》《诗选刊2008年代大展》《80后朦胧诗选》《珠三角诗人诗选》《深圳青年诗选》《东莞青年诗人诗选》等百余种选本。

小不点儿童诗歌报

《小不点儿童诗歌报》是青年诗人池沫树创办、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圣野题名、樊发稼等出任顾问的一份关爱儿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属社会公益和内部交流非盈利性质的儿童文学艺术报刊。

《小不点儿童诗歌报》立足文化艺术,面向全球阅读汉语的读者;本着善良美好积极健康的意愿,关爱儿童,以社会公益性质为出发点,服务于广大青少年儿童和关心孩子成长的社会团体及各界人士;

主要栏目有:名家新作、作家摄影、亲子作品、感恩诗歌、论语古诗赏读、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推荐、动画推荐、世界珍稀动植物介绍等;

推出“留守儿童专号”、“在细雨中呼喊——关注佛山被辗女童小悦悦事件”等专刊;

作品评价

从池沫树的这首《王大婶》可以看出,他很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他的笔下有无限的同情,而他的表现方式也很好,很平和,相信,这个社会会越变越好,越来越公益和谐。

——公益人士:爱若干

“......在白诗歌征稿的短短几天,信箱里已经塞满了上百份投稿,加上论坛的,已经让人惊喜。也是鞭策。粗看一下,里边有池沫树的《王大婶》,觉得契合我理解的白诗歌。......我说一句:社会最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也是命运。诗歌无能为力,但能唤起良心。......”

——诗人花间《白诗歌》夜话于广东诗人俱乐部

《遗忘也是等六首》:本诗歌可以体现作者一种语言表象的追求

但诗歌本身的表象,往往成就了诗歌本身的精神,在巨大的不同的表象中

实现诗人很自我的一面。作者确实写出了自己的一个特征

在语言寻求奇特的心境要求下,努力的找到了以上这样的表达方式

此文本的存在,丰富了后来者的视野。开一方天地,自为尊主!

——齐天宝宝于天涯网诗歌论坛(月评)

池沫树《渐渐》的技术非常成熟: 一.句法控制(如河流呼吸着,它是水,也是渐渐 二.一句单独成行 (增强了诗感的穿透力三.回环(如 是一缕烟,不是父亲是父亲转过皱纹的脸四.抒情诗加人物加细节加情节 五.语言的动感 六.不露痕迹的叹句运用七.空白与跨越 ... 三节课一节编辑二节专家三节会员而唯独会员这节课我用了很大的精力剖析讲解了.... 《渐渐》真的一首好诗!

——诗人要不(张凡修)在手机文学网论坛讲解《渐渐》(原载《绿风》06年第四期)

这是一组反复的生活的诗歌,描述的每一个片段都触动了人们敏感的神经。“车站”、“姐姐”、“父亲”……一些让人深思的细节,和一些平日里不敢大声说的话都在池沫树的作品里体现了出来。

——湖南诗人论坛每月诗星主持人语(主持:李先志)

池沫树的诗艺,与雕琢词语营造诗意的功力,在 恐怕无人能出其左右,他写出了不少的名篇,也许以后可能会有更多的传世佳作问世!但个人感觉他的诗歌太阴柔了太良善了。也许是他自己有意执着的风格!他从来不是以一种拷问与愤怒的姿态示人。往往在卑微中发现一种天真的美和慈善的爱。

——所罗门的所罗于东莞诗人公社

《矿工 父亲》(组诗):这是一组令人动容的佳作,熟悉的细节中感慨深蕴,文字之间甚至有粗犷之气。跟其它描写矿工(或矿难)的诗不同之处,在于诗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且是你身边的人,亲人,洋溢着生活和生命气息,而非一只蝼蚁、一个词,或无生命的元素。如果说有何不足,那么问题不在“粗糙”,而在诗中之情还停留于描述和感动而无所归依。池沫树的另一篇散文《行走在城市与乡村边缘的牛》以及博客里的随笔,也流露了他的无奈彷徨。 ——诗人吴季于工人诗歌网刊

“......年轻的写作者有着旺盛的血气激情和对语言的热情,其中,成熟与安静、认真与明智的年轻写作者并不多见,在张尹,在三米深、胡桑、杨麟、初九,在熊盛荣、玉生、郑小琼、辛酉、王东东、谷雨……在后来才知晓的陈坚盈、池沫树、子夜和非飞马、朵孩、冰木草等黔地年轻诗写者身上,我看到我所熟悉又陌生的时光,也知识、世俗,也悲欢、狂狷,也喧嚣,欲望、浪漫和理想……而重要的是他们有着某种同龄人没有的贵重的东西,即使始终只是一个梦。......”

——诗人、评论家赵卫峰:《雨或借题发挥》

“与之相比,“80后诗人”池沫树的《傍晚》、《在车站》则写出了“沉重的体验”——一般说来,“80后诗人”由于历史感的缺失和可口可乐的“注入”,在传统论者似乎很少关注历史和生存的凝重,但池沫树的作品却告诉我们诗歌及诗人只能具体现象具体分析,任何观念意义、整体意义上的概括都不是认识当代诗歌的确切途径。”

—— 文学博士、评论家张立群《2009年中国当代诗群(派)大展 1978—2008印象记》

诗人池沫树以独特的人文视角把现代化的金碧辉煌与打工者内心的悲凉、困惑尖锐的对立起来,社会越是进步、越是文明,人就越是显得困惑,此在人生被异化成一种虚幻的表征符号。活着对于打工者来说就像是行尸走肉,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生命意识慢慢趋向式微,被盘剥的所剩无几。像机器般运转的肉体本身就是一种恶,一种罪孽,最终蜕化成伪善的“帮忙”。《南方的困惑》充溢着极大的讽刺意味,生活在城市的打工者逐渐将自己的灵魂推向无底的深渊。

诗人池沫树凭借个体的生命经历和情感经验,将锐利的笔尖直接指向打工者的生存空间、工作处境和精神状态。在《胃》、《镜中》、《气味》、《星期天》、《在工厂》等诗篇中,你可以很轻易地想象打工者的工作处境,体味到受伤灵魂的无可奈何的精神状态,同情与悲悯之心不禁油然而起。

池沫树《活着》组诗中对女性的关注,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揭露更加地刺痛人心,因为他们与男性打工者相比,更是弱势中的弱势,在诗人的笔下女工处于更低劣的社会地位,而事实也是如此,如《王大婶》中王大婶的悲剧命运。诗人池沫树是在用诗意叙述苦难的人生哲学,关注城市边缘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爱与恨,探究流浪者心灵深处的诗意空间。阅读池沫树的诗歌,我们总是会萌发出一种深刻的忧郁,有泪而不能流,不可流。纵观池沫树的创作过程,由早期的单纯抒发情感转向厚重的民生问题,对生命人权的尊重、对民生进步的企盼、对故土的回味都成为诗人池沫树关注的终点。

—— 张经洪(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摘自《“活着”底层生命叙事:池沫树《活着》组诗诗歌论》

组诗《矿工父亲》也是一组令人动容的佳作,读着这组诗,我不由想起了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厚重如山的父亲为了全家的生存不得不去煤矿打工,面临着的却是痛苦与死亡,意境凝重,格调粗犷。

在《南方的困惑》中诗人无疑对后现代化的城市图景充满了一种剥夺人权的控诉,这是多么讽刺而辛酸的独白,反讽的意味不言而明。诗人由此感慨出《美丽世界孤独》,面对异化的痛苦打工者没有希望、没有尽头:“我天生就是一个哑巴/我的爱,如何表达?/我生来就要奔走/我的故乡,又在哪?”而话语权的被剥夺使“我” 产生了主体的迷失。作为打工者的诗人对打工者群体的日常生活和底层世界进行细节般的观照,进而在灰阑中叙述打工者卑微的生活经验和人生乞求,以一种独立的民间立场表达草根知识分子对现实存在的异化批判和哲理反思。

池沫树把自然万物、春夏秋冬的性格糅合在诗歌的主体情绪和叙述对象中,写了不少美丽的抒情诗,森林、车站、花鸟虫鱼、江河、春天、月亮、黄昏、女孩、山楂子等宇宙万物成为诗人五光十色的诗歌意象元素。如《旷野或钢琴》写得晶莹剔透而又略带忧伤,这是对时间与空间的一首挽歌。人生的变化总是那么稍纵即逝。作者把时间、空间、生活、物质、情绪等以诗性的语言调动起来,以凝炼的诗行呈现出含蓄、朴实、委婉而又千姿百态的优美情感和瞬间感受。于是,诗中的自然万物也成为人格化的爱的心灵烛照,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在诗性追求中则变得更加灵性,容留了年轻人的青春激情与爱情思恋,凸显出哲思的智慧,自然写得清新自然,显露出青年人的纯净与爱的渴求。

其人生历程中保留的更多是生命的创伤,因此,其诗歌给人一种饱经风霜的人生哲理,如《望河》,诗人借助古人的命运来演绎桥上桥下的诗学意义,望河与桥,无疑是历史与人生中的一个对应点,无数个故事在这人生中演绎出了多少悲欢离合和英雄情结,它们就像一个岁月老人,相对而望,缓缓诉说人生的故事,无论“是喜,是悲”。

——文学博士、评论家龚奎林《流浪者的无根认同与人生叙事——池沫树诗歌论》(摘自《新世纪文坛报》网刊创刊号)

这些年,就是在那离机器很近的地方,池沫树写作了大量诗歌,也在各类刊物发表了大量诗歌。他的诗歌得到了不少诗友和读者的喜爱,但池沫树仍然是一个有待关注的诗人;当然,如果说对一个诗人的关注点已进化到不是以文本为准而是以其权势和财富背景、性别特征等为准,那我无话可说。

在我的阅读中,池沫树的诗歌总体上给我两种不同风格的印象:迷离色彩和现实色彩。前者大多是前期作品,后者大多是近年来的作品。他的那些迷离色彩的作品,以纷繁意象的有机组合见长,句子甚至词语间的跳跃性强,顿挫有致,这些看似孤立而凌乱的语句和词语在总体语境上却保持了一致,加上他对“诗有别裁”的自觉或不自觉地体认,常会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陌生化句子和情景,及个人对诗歌审美的趣味择求,从而营造出一种唯美、迷离、空灵、新异的诗歌质地和氛围,让人仿佛步入一种飘着淡淡烟霭、亦真亦幻的境界,眼前景物好像触手可及,又似非常冥远而缥缈,如他的《缓慢》《旷野或钢琴》《草地》《遗忘也是》《暗房子里的白光》《空谷》《湖滨》《凉椅》《退》等。我们曾经一起谈论过赵无极等人的绘画,从他的诗歌也可以看出艺术相通的一些端倪。他的现实色彩的作品,多为对自身和芸芸众生卑微生存的刻画和呈现,传递出疼痛感和人文关怀,如《矿工,父亲》组诗为代表的一些作品。如果前一种风格的作品有现代绘画的特点,那么后一种风格的作品则更多类似于传统白描。

池沫树除了写诗,也写散文和童话——严峻的生存环境里,他还葆有一份可贵的童心。他的童话我读得少,他的散文,写得和诗一样出色,尤其是那篇《守夜人》,综合了他诗歌的多种手法,是一篇难得的美文。在这篇散文中,一开头,他就写道:“我是一个守夜人。”不管这“我”是不是实指他本人,而无论是从气质还是文字,我都很愿意把他看作是一个诗歌的守夜人。

——诗人刘大程《诗歌的守夜人——池沫树诗歌印象》

功力很深的文字。把现实的实景推远了虚化了来写,把熟悉的东西进行陌生化处理表达出来,会有非凡的艺术效果,产生很好的艺术感染力。如塞万提斯的《堂吉柯德》,如池沫树的《守夜人》。——著名作家江子

从童年的乡村到陌生的城市,从沉重的物质、混浊的气味,到轻盈如风的精神和词语,池沫树有一种内在的宽阔,他力图对于人们断裂、多变、不定形的复杂经验做出辨认与命名,由此,他为自己的诗确立了很高的难度指标,达到这样的指标需要更为艰苦的努力,他目前的成就已经构成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的一份诚挚的注解。

—— 李敬泽(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东莞荷花文学奖诗歌奖授奖词

打工不易,在打工中写诗更难;而在写诗中闻外于雅士之林(忠实于农民、矿工血统及苦痛经验),更是难上加难!

在此,谨向《王大婶》的作者表示敬意和由衷的祝福!

——著名学者林贤治

“池沫树的诗歌《傍晚》、《流浪的词语》、《在车站》等一方面抒发现实困境中城乡裂缝下的孤独与困苦,人性异化的无奈和一地鸡毛的生活碎片让我们对底层生活的感慨动容。另一方面抒发人在旅途的故乡回望,在资本运作、人人逐利的当下,故乡的回忆温暖着异乡流浪者的冰冷和孤寂,浓浓的乡愁、漂泊的痛楚和人在异乡的执着追求在诗意的叙述中开始平淡,他的诗呈现着流浪者的人生叙事和底层苦难中坚韧生长的诗意生命。”

——龚奎林《珠三角诗歌论》(《中西诗歌》2010年第四期“广东诗歌专号”)

池沫树《穿裙子的云》:一直在关注着池沫树。最美丽的鲜花,总是开在最有毒的废墟上,最圣洁的诗人,也总是在污秽的世道里行走。在当下东莞的诗人群落里,诗人池沫树的表达和咏叹,悄然无声,深入心灵的内部,不留一丝喧哗的痕迹。他将母语的诗化,深藏于对黑暗机器的诉说中,将优雅的语词,流淌在车间流水线里,把别样的诗意,蕴含于对苦难的承担之中。

——郁葱(《诗选刊》主编)《2010年诗集阅读记》

主推1980年出生的诗人,因为他们是第一批“奔三”的人。并配发照片和详细简介。在这组作者里,基本上汇聚了国内一流80后诗人,如阿斐、熊焱、牛依河、罗雨、肖水、夏春花、成亮、池沫树、唐不遇等。其实这些人已经算是老80后了,有的成名较早。

——王西平《〈核诗歌〉——“中国80后诗歌大展”编辑手记》

“而1980年代出生的诗人,其地位在广东诗坛上也越来越突出,像AT、阿斐、唐不遇、郑小琼、池沫树、吕布布、乌鸟鸟等,大都被划归到先锋诗人的行列。他们在创作上奉行民间立场与自由精神,既注重对现实作深度批判,也在艺术性上不时地调整自己的眼光,以达到一种美学与思想的平衡。”

——刘波《喧嚣中的精神跋涉与自我觉醒——广东新世纪诗歌论》(《中西诗歌》2010年第四期“广东诗歌专号”)

亦有诗作解无情以「生活」,藉荒谬时刻,倒映人类迷丧爱憎情感的状态。沈嘉悦〈一分钟待命班〉:「拿二O机炮对准中国渔民/我站在旁边/像弹吉他一样/持枪警戒」;池沫树〈寄出〉:「一个少女/将自己的身子/贴上邮票,交给/看门的老汉/寄出。」

——谢三进《杨小滨的「好色」+「好诗」展演》台湾《联合报》2011/05/07 副刊

池沫树的诗歌

缓慢

缓慢,继续缓慢

爱,继续相爱

抒情的曲子,仿若一根针

断在肉里。我的姑娘生长在北方

她为一片南方的银杏叶心存感激

她的笑惊动了湖面的鱼

纷纷长上翅膀,飞上高空

天空的碎玻璃溶化成水

生活似水。秋天,我的姑娘

坐在一棵伐倒的白桦树上

整个白桦林染上了她身体

的腐败气息。阳光缓慢

缓慢,眼神缓慢

爱,缓慢

Slow

Slowly, continue it slowly

Love, it is in love to continue

A lyrical song, like a needle

Broken off in flesh. My girl grows in the North

She is deeply grateful for the ginkgo leaf of the South

Her smile has alarmed the fish of the lake surface

whose wings outgrow one after another, into the sky

Bits of broken glasses of the sky melted into water

Life like water. Autumn, my girl

Sitting on a fallen white birch

And the white birch forest got the

Corrupt breath of her body. Sunshine slow

Slow, the expression in someone's eyes slow

Love, slowly

(摘自美国《诗天空》总第10期)

遗忘也是

一本词典,在旧鼓楼

一个词语,在第365页

遗忘也是一个词语的失责

藏入心中,归档,埋入地下

无迹可查,无人追究,遗忘也是

药片的失效,天空云彩的流失

遗忘,遗忘也是,手掌,心

地名,日记,生日

号码,前和后,遗忘也是

哦,目的地

遗忘在未来,在松手间

在明月,视线里

哦,她,遗忘也是

里程碑,放弃也是

(摘自《广州日报》2005年8月10日“珠江作品”

《青年文学》2006年第12期)

旷野或钢琴

江水,落日浑圆

忘记你,并不能忘记你的歌声

一片薄薄的纸片,紧贴胸口

一个小小的震动,风卷沙扬

皮肤上的盐,和水,一双明眸

秋天的树林攥紧骨头

谁弹奏了一下,风卷沙扬

一双明眸,小径上忧伤的溶汁

哦,马车带走,苹果,山楂树

枯叶蝶,疲惫的农夫

哦,再见,旧时的山坡,灌木丛

河流带走,马车带走----

(摘自《绿风》2005年第5期)

故乡的云座落在湖畔山村

童年的白纸,照耀内心的地图

当秋日里睡眠的女孩

踩碎田野的骨节,她梦见了飞翔。

那大片大片的,交给妈妈缝成嫁妆

此时一刻,滑过肌肤,是水

也是云。而我们紧紧相拥

竟将它,挤碎。没有谁会相信。

始终相信波德莱尔那忧郁的云

喂过孩子,也流下过泪水。

哦,将梦遗忘,将我的姑娘遗忘。

在火车里,她长时间望着

想起童年,穿裙子的云

故乡的云是我的云。

(摘自《广州日报》2006年4月26日“珠江作品”)

傍晚

稍纵即逝。内心的马驰出旷野

曾梦想,带着翅膀的飞翔

那山谷,那落日——

斜晖透过屋角撒了下来

一些尘埃,暗色的桌子祖母的茶杯

石阶上墨绿的青苔,流水与皱纹

我要说出陈旧的泥土,说出我童年

在木柴旁的歌唱,说出月光下

我们举着酒杯,谈论一些事物

秋季的风干燥,小路旁的灌木丛投下的阴影

隐藏着我内心的燥动和不安:

哦,父亲,我远在他乡流浪!

(摘自《珠三角诗人诗选》2010年9月九州出版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