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池河 |
释义 | 池河在定远县境内的东南部,是一条纵贯于丘陵岗峦之间的宽阔、蜿蜒的河流。发源于凤阳山重峦叠嶂见的一无名小溪,在定远县境内接纳了无数条细小的支流,水量大增,浩浩荡荡向北流去,于明光市境内注入女山湖,成为女山湖的重要水源。 简介池河在定远县的东部自南向北曲折流淌,是县内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池河两岸地势低平,土壤肥沃,自古以来就是定远县农业发达的地区,尤其是水稻的栽植量最大,是定远县境内最大的水稻主产区;由于池河清澈的河水为两岸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灌溉保障, 沿池河两岸每到金秋时节,便形成了一道黄灿灿的丰收带,宛如一条金色的巨龙盘旋在定远县域的腰间。池河水注入女山湖,女山湖又连通中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每年夏季,如暴雨连绵,池河之水就会汹涌奔腾汇入女山湖;此时湖中喜爱逆水的鱼儿(尤其是鲤鱼),就纷纷上溯。一时间宽阔的河道内水族兴盛,各种鱼儿在河中欢腾跳跃。 流域范围池河北靠凤阳山,东依皇甫山(或称张八岭),南界江淮分水岭,西以岗丘与瓦埠河、窑河流域接壤。流域面积5015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区占66.6%,山区占29.8%,湖泊占3.6%;源出定远县西北大金山(峰顶高程332米)东麓,流经定远、嘉山两县,于苏皖交界的洪山头注入淮河,全长245公里,平均比降0.23‰。 入淮口古池水的入淮口在今钱咀南,名池河口。那时淮河河床深阔,潘村湖一带地势低洼,池水出池河口以后,向北、向东可经小柳巷和太平沟口入淮。受黄泛淤积与洪泽湖抬高水位的影响,池河口泄水受阻,池河顺女山湖向东于旧县汇七里湖一并北出入淮。今池河自旧县续东流,经赵公滩南,出马过咀于洪山头入淮。 主要源头主源陈集河从上寺起南流,经西三十里店东、南杨集,至耿巷集,前入双河水库,出库后经三官庙,至北豆岗南,右纳西源和西南源来水(西源出长丰县,西南源出肥东县),三源的汇口处有江巷水库土坝(未竣工停建),大坝以下始称池河。至定远、肥东两县交界的马夏,纳南边两小支;基本折东北流,经江巷、余陈集,至小岗上东,右纳一小支;至河西张左纳蔡桥河、马桥河;经大桥集至桥头徐,左纳一小支;经石角桥至小赵西,左纳南店河;至古胡家南,右纳永宁河;于古胡家北,左纳桑涧河;又经仁和集至沙坝,右纳七里河;经池河闸至金山王,左纳青春河。金山王以下,经双河集至涧湾陈一段,右纳耿家河、双河;至大淤家,左纳黄桥河;经三和集至梅家市,左纳两小支;经马岗过山浒枢纽,至张家湾,右纳南沙河。张家湾以下河道开始扩宽,至嘉山明光镇,穿过津浦铁路桥及104国道公路桥,于抹山注入女山湖。湖区狭长,约24公里,平均宽约4公里,沿王巷、查家渡、后周郢、东李家至老咀子南;老咀子南与杨咀北间,湖区缩窄,向东南至旧县(今女山湖镇)女山湖枢纽,长约15公里,宽2公里。湖底高程10.5~11.5米,蓄水位14.5米,相应容积2.82亿立方米,水面积107平方公里。池河流经女山湖,于嘉山县女山镇(原名旧县)过女山湖水利枢纽后,纳七里湖来水,沿七里湖北缘经范郢,于洪山头注入淮河。 水文特征江巷以上主源陈集河,长64公里,河道流经浅山、丘陵,比降为1/600~1/1500,河底宽2~5米;江巷至池河镇,长102公里,河底高程32.0~16.0米,河岸高程39.0~22.0米,河深7.0~8.0米,河底宽26~65米,比降1/650;池河镇至明光,长29公里,河底高程16.0~11.2米,河岸高程22.0~15.0米,河深8.0~4.0米,河底宽65~76米,比降1/5000;明光以下河底宽60~80米,比降1/7000。石角桥站控制来水面积1830平方公里,平槽泄量为400立方米每秒,以1954年7月6日1360立方米每秒为最大,最枯时河道断流;明光站控制来水面积3470平方公里,平槽泄量为300立方米每秒,以1954年7月7日2610立方米每秒为最大,以1956年8月2日-51.7立方米每秒为最小。石角桥站水位,以1954年7月6日31.22米为最高,1966年8月31日河干;明光站以1980年洪水位18.30米为最高(相应最大流量为1460立方米每秒),1954年7月7日洪水位为17.78米(相应最大流量为2610立方米每秒),1966年8月7日河干。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池河镇池河镇位于定城东26公里处。东临滁州市,南与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景点之一的藕塘镇相邻,西接桑涧镇,北望三和镇、拂晓乡,311省道纵贯东西,是南北数个省的交通要道。淮河支流池河自南向北横穿全境,池河镇因此而得名,古称“幽州”, 地理位置独特,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之地。全镇国土面积190.7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268个村民组,1个居委会,有镇卫生院3座,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20所,总人口5.2万人,其中集镇人口2.1万人。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有回民自治村2个,回族人口近4000人,建有清真寺2座,民族宗教事业发达。2006年全镇GDP实现2.67亿元,人均纯收入2970元,是滁州市经济强镇之一 池河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商贸云集,物产丰富。境内有玉皇阁、玉皇大道、池阳关锁、马营巷、太平桥、西茶庵、晓山寺、岱山庙等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池河上屹立的“太平桥”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至今古貌尚存,已列入安徽省古文化景点。古渡口、古驿站、南京——北京的官方驿道至今还诉说着池河沧桑峥嵘的历史。 池河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9℃-15.7℃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923mm-997mm之间,无霜期约213天,气候适宜。境内已探明和开采的矿藏有金、黄砂、花岗岩等十余种,且储量可观。8公里长的河床蕴藏着丰富优质黄砂,年产值1500万元。东部与南部属低山区,最高峰岱山海拔347.2米,其余为丘陵地带。国营林业造林面积2.6万亩,主要树种有马尾松、黑松、国外松、刺槐、栎类、杨类等,临山近水,地势缓和,林木葱郁,环境幽雅,动、植物资源丰富。境内有岱山水库、青春水库等“小一”、“小二”型水库26座。河、渠、库、坝,星罗棋布,水利条件优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耕地面积6.1万亩,盛产水稻、小麦、花生,是定远县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镇成立用水协会、养猪协会、黄砂开采管理合作社等群众协作组织,其中养猪协会会员150人以上,年出栏肉猪4.5万头。 编辑本段池河镇现况概况池河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商贸云集,物产丰富。境内有玉皇阁、玉皇大道、池阳关锁、马营巷、太平桥、西茶庵、肖山寺、岱山庙等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池河上屹立的“太平桥”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至今古貌尚存,已列入安徽省古文化景点。古渡口、古驿站、南京--北京的官方驿道至今还诉说着池河沧桑峥嵘的历史。 气候地域池河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9℃-15.7℃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923㎜-997㎜之间,无霜期约213天,气候适宜。境内已探明和开采的矿藏有金、黄砂、花岗岩等十余种,且储量可观。8公里长的河床蕴藏着丰富优质黄砂,年产值1500万元。东部与南部属低山区,最高峰岱山海拔347.6米,其余为丘陵地带。国营林业造林面积2.6万亩,主要树种有马尾松、黑松、国外松、刺槐、栎类、杨类等,临山近水,地势缓和,林木葱郁,环境幽雅,动、植物资源丰富。境内有岱山水库、青春水库等“小一”、“小二”型水库26座。河、渠、库、坝,星罗棋布,水利条件优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耕地面积6.1万亩,盛产水稻、小麦、花生,是定远县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镇成立七里河蔬菜种植合作社、用水协会、养猪协会、黄砂开采管理合作社、志诚养鸡合作社等群众协作组织,其中养猪协会会员150人以上,年出栏肉猪15万头。 独特资源独特的池河水域盛产全国闻名的“梅白鱼”,该鱼色白如银、浆汁似奶、肉嫩味鲜,堪称鱼类一绝。传统独特手工艺制作的“小磨麻油”、“池河雪片糕”和岱山板栗等产品远销南京、上海和台湾。1979年在古“太平桥”毗邻的池河上游,投资1800余万元兴建了集蓄水与交通为一体的新池河大桥;集镇建设面貌焕然一新,沿定滁路长34.9公里的池河大道,实施了亮化、净化、绿化、美化工程风景焯焯;新建占地60亩的红太阳综合农贸商城;投资1000万元的永存米业有限公司,规划建设中的池河工业集中区、岱山旅游休闲生态园等都在吟唱着池河镇改革开放的赞歌。 池河区位于陕西省石泉县东部,区公所驻地池河街。境内有池河流过,故名。池河,古称直水。池河,即古直谷口。南北朝时,北魏曾在此设置东梁州、金城郡、直城县治(今池河老街东)。因城西滨临直水,故名直城。西魏、北周时,隶属金城郡。隋代,始隶属于石泉县。清代属兴化里、太平里,后改称东区。民国初年,为第二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改称马池镇(西有马岭,东有池河、故名)。1961年称池河区。现辖池河镇和前池、中池、松柏3个乡。 池河镇 位于石泉县东部,镇驻地池河街。地处马岭东、池河北,故又名马池。民国时,为马池一、二、三保。建国后,西部绿柳成荫,名为柳林乡。东部历来盛产棉花,名为棉丰乡。1958年,两个乡合并为新田管理区,后又称新田公社、新田乡。1984年9月,将新田乡改为池河镇,属池河区所辖。镇辖池河街、顺风岩、新棉、新星、日星、大星、向阳、草庙、双红、明星、一街9个行政村,53个村民小组。2357户,9175人。主产水稻、小麦、油菜、杂粮,年产茧约2万公斤。农业总产值280.88万元。乡镇企业有建筑、缝纫、加工、运输、商业等18个企业,总收入为100万元。街道于1984年整修,为水泥路面。 前池乡 位于石泉东部边缘地带。乡驻地祖师殿。地处池河下游,故名前池(上游称后池、中游为中池)。南北朝时,曾设置金城郡、直城县。解放后,曾设太行、青龙两乡。现辖良田、河心、天平、龙口、踊跃、五爱、青山、谭家湾、双营、双喜10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1995户,7969人。主产水稻、玉米、油菜、花生、烟叶、天麻。农业总产值330.85万元。乡镇企业有农副产品加工、农机站、石灰、机砖厂等12个企业,年产值10余万元。现有初中1所、小学9所、卫生院1所,还有广播放大站、电影队。境内谭家院有个汉王城,相传汉代刘邦路过驻此。未发现遗迹。 中池乡 位于县境东部。乡驻地大坝。因地处池河中游,故名中池。面积64平方公里。现辖裕民、军民、民主、东沙河、老湾、五坪、双益、大堰、三岔、中心、群心、高益、南正13个行政村,81个村民小组,2209户,9097人。主产水稻、玉米、豆类、薯类。花生年产量居全县之首位。全县天麻主产乡之一。农业总产值331.43万元。境内西沙河水库最大蓄水量为113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000余亩。筷子铺水电站,坝高16米,长120米,装机容量640千瓦,是石泉县自办最大的水电站。有初中1所、小学13所、卫生院1所。村村通广播,各村有医疗站。 松柏乡 位于石泉东南部,乡驻地佘家坝。面积28平方公里。这个乡是以境内松树沟、柏岩山二地合称而得名。现辖力建、桂花、仰天窝、龙兴、碾盘、东沟、合一、柏安8个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932户,3840人。1951年民主建政后,曾设翠松、渡船两个乡,后合并为1个乡。主产玉米、小麦、豆类、油菜、烟叶、蚕桑、茶叶、桐油、天麻。力建的密植桑园,在省、地享有盛名;龙兴村家家种天麻,是全县天麻最普及的村。农业总产值139.75万元。现有初中、中心小学、卫生院各1所,还有电视差转台、广播放大站、文化站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