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门八景 |
释义 | 《石门县志·景物》载有石门八景,《澧州志·山川》亦载有相同的八景,即:“层山古柏”,在县北三里,隋树。山侧有石,屹立如人形,号层山神。 “云寺晓钟”县北白云山有真武祠,钟声远彻。 “将军野渡”(县西十五里,相传马伏波渡此)。 “麒麟戏水”,县东二里,有麒麟桥,桥下水若起赤纹,主邑中有人登科。 “清漱流觞”,在层山卓锡泉下,元县令宣差越烈宴于此,建亭,石“清漱流觞”。 “洄湍卷雪”,县西三里,洄洑滩激湍卷雪。 “方顶留茵”,县西二里,方顶山有许旌阳炼丹处,其铺毡之地,草赤如茵。 “石门峭壁”,一在县东二里,两崖壁立如门,县之得名以此。一在县西三里。此八景经数百年沧桑巨变,只有“石门峭壁”可见,其余皆已面目全非,无景可观了。 清末修县志又续著八景,即: “星楼晓望”,指文星楼,又名楚江楼、八角楼。俯瞰江流,高插云表,登临远望,有平吞云梦之势。1943年冬,日寇焚毁。 “塔顶朝暾”,二都坪中梯云塔,1850年由曾任天津知县,通州知州的县人王大猷领头筹建。朝日初上,一道红日最先照耀。 “飞来古钟”,本存志观,传后飞清泉寺——今一完小所在地。铸于宋理景定五年。卧于露地,不锈不苔,堪称奇异。 “屏风浮岚”,白云山后障屏风寨,浮岚掩映,空翠欲滴。 “长溪月波”,原石门中学前面之溪,出长溪峪,经夹板峪、忠烈祠至东方桥入澧水。带水清浅,沙砾可数。每遇朗月荡漾,金光夺目。 “东坡霞信”,县东二里红土坡,山不甚高,可供远眺。其年霞采笼罩。地气上通,必有科名。 “黄岩洄澜”,县城东二里,经闫家坝,巨石盘距江心,水势回环,春涨暴涌,声如雷轰。 “枣峰周荫”,枣树大十余围,绿荫浓存,荫乘一亩。此续八景,除“塔顶朝暾”外,也因时过境迁,物换星移,大多不复存在,失去了观赏价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