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匙叶小檗
释义

基本信息

种中文名:匙叶小檗

种拉丁名:Berberis vernae Schneid.

种别名 :西北小檗(青海植物志)

科中文名:小檗科

科拉丁名:Berberidaceae

属中文名:小檗属

属拉丁名:Berberis

命名来源:[sargent. Pl. wils 1: 372. 1913]

中国植物志:29:159

匙叶小檗 西北小檗(青海植物志) Berberis vernae Schneid. in Sargent. Pl. Wils. 1: 372, 1913; Stapf, in Curtis, s Bot. Mag. 151, t. 9089, 1925; Ahrendt in Journ. Linn. Soc. Bot. 57: 175, Fig. 43, 1961; 秦岭植物志1 (2) : 319, 图237, 1974.青海植物志1: 375, 1997. ——B. caroli var. hoanghensis Schneid in Bull. Herb. Boissier. (2) , 5, 459, 1905.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0.5-1.5米。老枝暗灰色,细弱,具条棱,无毛,散生黑色疣点,幼枝常带紫红色;茎刺粗壮,单生,淡黄色,长1-3厘米。叶纸质,倒披针形或匙状倒披针形,长1-5厘米,宽0.3-1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渐狭,上面亮暗绿色,中脉扁平,侧脉微显,背面淡绿色,中脉和侧脉微隆起,两面网脉显著,无毛,不被白粉,也无乳突,叶缘平展,全缘,偶具1-3刺齿;叶柄长2-6毫米,无毛。穗状总状花序具15-35朵花,长2-4厘米,包括总梗长5-10毫米,无毛;花梗长1.5-4毫米,无毛;苞片披针形,短于花梗,长约1.3毫米;花黄色;小苞片披针形,长约1毫米,常红色;萼片2轮,外萼片卵形,长约1.5-2.1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急尖,内萼片倒卵形,长2.5-3毫米,宽1. 5-2毫米;花瓣倒卵状椭圆形,长1.8-2毫米,宽约1 .2毫米,先端近急尖,全缘,基部部缩略呈爪,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长约1 .5毫米,药隔先端不延伸,平截;胚珠1-2枚,近无柄。浆果长圆形,淡红色,长4-5毫米,顶端不具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及生境

产于甘肃、青海、四川。生于河滩地或山坡灌丛中。海拔2200-3850米。模式标本采自甘肃岷县。

根皮和根可作黄色染料。也可入药。

功能用途

医药:【藏药】吉尕尔:花果、枝杆皮治消化‘不良,腹泻,眼痛,关节痛,淋病,遗精,白带等症《青藏药鉴》。吉尔哇:皮用于消化不良,腹痛,腹泻,淋浊,遗精,白带,陈旧热病,“黄水”病,眼疾,全身疼痛,关节痛;茎干、枝烧灰治鼻疽;花治腹泻,血症;鲜花汁滴耳、眼治中耳炎,眼疾;果实用于腹痛,消化不良,腹胀,痢疾《藏本草》。杰唯哇兴:皮用于疫疠,陈热病,黄水病;花治各种出血症《中国藏药》。【维药】孜拉克:根功用同B. sibirica《民族药志三》。

医药:根(三颗针):清热解毒。用于痢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7: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