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诗体类说
释义

图书信息

作 者:潘善祺 著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59176

出版时间:2011-09-01

版 次:1

页 数:339

装 帧:平装

开 本:32开

内容简介

《诗体类说》分古体、近体、乐府、杂体杂名四编介绍中国古代诗歌体类,并结合具体作品加以阐述。

目录

前言

古体编

概述

体类

一、以句式齐杂、句子长短分体

(一)齐言

1.二言诗

2.三言诗

3.四言诗

4.五言诗

5.六言诗

6.七言诗

附:八言诗、九言诗说

(二)杂言与骚体

1.杂言

(1)自由式

(2)固定式

甲、《江南弄》、《上云乐》

乙、三、五、七言

丙、三、五、六、七言

丁、五、七言

戊、一字至七字诗

2.骚体

二、以篇幅长短句数奇偶分体

(一)一句诗

(二)二句诗

(三)三句诗

(四)四句诗与古绝句.

(五)六句与六句以上诗--长篇诗

(六)奇句诗

(七)促句诗

三、六朝新体

(一)讲究音韵与四声八病

(二)讲究对偶

近 体 编

概述

体式

一、律诗--格律诗的标准型体

(一)五言

(二)七言

(三)六言

二、排律一一律诗的扩充型

……

乐府编

杂体杂名编

精彩书摘

三要两句不粘不滞,各领风骚又互存血脉。

胡应麟《诗薮》云:“七言律,对不属则偏枯,太属则极弱。二联之中,必使极精切而极浑成,极工密而极古雅,极整严而极流动,乃为上则。”对得不工整是“偏枯”,太工整又“极弱”,甚者还有“合掌”之病。要做到“精切”、“浑成”,“工密”、“古雅”,“整严”、“流动”这些既矛盾而又统一在一起,方为上则。这里说得似乎较抽象,不易把握,而葛立方《韵语阳秋》说得就较明朗:“律诗中间对联,两句意甚远而中实潜贯者,最为高作。”这也就是胡应麟所说的“理虽相成,体实相反”之意。《韵语阳秋》再加举例,如王安石《示平甫诗》:“家世到今宜有后,士才如此岂无时。”《答陈正叔》云:“此道未行身有待,古人不见首空回。”鲁直《答彦和诗》云:“天于万物定贫我,智效一官全为亲。”《上叔父夷仲诗》云:“万里书来儿女瘦,十月山行冰雪深。”欧阳永叔《送王平甫下第诗》云:“朝廷失士有司耻,贫贱不忧君子难。”《送张道州诗》云:“身行南雁不到处,山与北人相对闲。”说“如此之类,与规规然在于媲青对白者,相去万里矣。”钱锺书亦谓:“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譬如秦晋世寻干戈,竟结婚姻;胡越天限南北,可为肝胆。”(《谈艺录·五七》)这些话,可以说是对偶的此中三昧。不过到达这样的“高作”境界,胡应麟也说“古今文士难之”,“非荡思八荒,游神万古,功深百炼,才具千钧,不易语也”。我们一般常人,特别初学者,当然难臻此境。不过,明白此理,当以此为目标,日累月积,不要规规焉以青对白为满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