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承州
释义

古承州所在地

今山东省峄城一带, 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设承州,故城坐落在今峄城西一里,紧靠八景之一“承水环烟”的西畔,为原峄县(承县)县城。故城四周墙基已夷为平地。城址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250米。西北角残存土墙一段,高约4米,东西长约15米,底宽约3米,系黄土夯筑。

《汉书·地理志》载:“承县,西汉武帝时所建,隶属东海郡。”《古今地名大辞典》云:“丞(承)水源出山东峄县北车梢峪,曰沧浪渊,南流会许池(即十里泉)水,南迳县城西,折东流至县东南入运河。汉置承县于此,以承水所经而得名。”故,世人、古书称此地为承水城。《寰宇记》曰:“前承县理此,今峄县西一里汉承县古城也。”

古承州的历史变迁

承县,是西汉时期东海郡下属的一个县,春秋时期为古鄫子国之地,战国时期为楚国的兰陵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兰陵归薛郡。

汉朝时期,承县属东海郡,这在史籍《前汉·地理志》中有记载:“东海郡承县。”王莽代汉,承县一度被更名为承治县。东汉时期复称承县。三国时期属曹魏徐州东海郡(治下邳)。

西晋、十六国时均属兰陵郡(治峄城)。南朝宋时期,其地东南部为东海郡,西北部为兰陵郡。北魏时期为东徐州(邳州)承县。

隋朝时期属彭城郡,隋文帝杨坚开皇十六(公元596年)改承县置承州,隋炀帝杨广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承州,改为兰陵县。唐朝初期复名为承县,属河南道沂州。

宋朝时期属京东东路沂州琅琊郡。金章宗完颜·麻达葛明昌六年(完颜璟公元1195年)复改承县为兰陵县,属山东西路邳州。元朝时期属中书省益都路峄州,设峄州府,因境内有葛峄山而改其州名,下设领兰陵县。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降州为县,从此,古承县改称峄县;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峄县改属兖州府。清朝时期沿袭明制。民国时期属山东省鲁西南行政区。196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峄县建制,设枣庄市,峄县成为枣庄市的峄城区。

承县一代名相匡衡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祖籍东海承(今苍山兰陵镇),至匡衡时,始迁居于山东省邹城市城关羊下村。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

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尤喜爱《诗经》,曾多次亲自听匡衡讲《诗经》,对匡衡的才学十分赞赏,因此任匡衡为御史大夫。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又代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匡衡可算是因明经而位极人臣的典型了。

承水与承县的渊源

《古今地名大辞典》云:“丞(承)水源出山东峄县北车梢峪,曰沧浪渊,南流会许池(即十里泉)水,南迳县城西,折东流至县东南入运河。汉置承县于此,以承水所经而得名。”故,世人、古书称此地为承水城。

承水河在今天的峄城城内,是贯穿峄城城区的南北河流,该河将峄城城区一分为二,此河流经千年,川流不息,东一公里为古承县遗址,故西汉一代名相“凿壁偷光的匡衡”出自承水河畔,承县故城西南三公里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古承水可载舟,在古承水河公园的建设中就发现大量船载遗迹,承水河公园南起承水路大桥,北至坛山路北河道转弯处,占地29万平方米,其中水面17万平方米。在古承水可以与运河贯通,古代承水一带水网密布,河岸边上商贸往来密切,成就了古承水河畔的璀璨文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0:5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