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 者: 李倩 编著 出 版 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563924035 ; 978-7-5639-2403-5 I S B N : 9787563924035 出版时间: 2010-8-1 开 本: 16开 页 数: 279页 定 价: 28 元 内容简介民国初期,太虚大师提出了“人间佛教”的理念,主张用佛教改造人世间,以普度众生为己任。与一般意义所认为的“属于僧侣的佛教”、“山林的佛教”不同,“人间佛教”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主张佛教应积极地走向人群。太虚大师的亲授弟子恰是圣严法师的师父,因此圣严法师可算是人间佛教在中国台湾最正统的传承人。 本书目录第一篇 智慧禅 禅机:翠竹黄花皆般若 世间法即是佛法 禅不可说,一说就错 虚怀若谷薅能藏能用 佛门大开,只待有缘人 心诚且正,才得正信的佛教 智慧的心灯为信念点燃 布施:心存善念,是为菩萨 慈悲心灯,照亮混浊世界 佛本多情,普度众生 真正的财富是懂得付出 送一轮明月照亮心房 布施,爱与智慧的传递 给予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精进:如是行者得度世 没有天生的佛陀、自然的释迦 法鼓山并非一朝建成 越忙的人时间越多 将所学转化成修行 不作不食,步步踏着 大海本在最低处 禅定:山色无非清净身 禅定是开启自由心智的法门 磨砖不可成镜,打坐焉能成佛 于念念中见本性清净 心有明珠一颗,何愁天地污浊 平等对待有差别的众生 一心不乱,才是真正的专心 第二篇 修心禅 通达:人生失意无南北 尘世浮华如云烟过眼 淡看世间风光,枯荣皆有惊喜 人生如海,坐看潮起潮落 幸福的起点是知足 智慧的忍辱是有所不忍 以感恩之心看天蓝云淡 宽怀:一指弹风花落去 弹风花落,浮生若梦 最柔软的也是最坚硬的 遇谤不辩,谎言不攻自破 以坦荡化前嫌,以宽容对急躁 心宽寿自延,量大智自裕 一无所有便一无所失 常怀菩提心,结恩不结怨 持戒:无规矩不成方圆 和谐的自由如行云流水 修行之人不拘泥于形式 量力而行,才不会力不从心 以出世心做人世事 心平气和,慢慢修行 忏侮自省得安乐 莫为迎合他人扭曲自己 第三篇 烦恼禅 乐生:做个随缘的欢喜弥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 生命当如不系舟 不偏不倚,无悲无喜 低头水中天,退步是向前 打开缠绕心灵的生死“结” 死在眼前,也可以活得快乐 禅意无私无我,智慧无相无住 放下:只放天地在心间 放合尘根,清闲自在天地间 提放自如,可得大自在 拿得起还要放得下 悬崖深谷处,撒手得重生 得到未必幸福,失去未必痛苦 心能大能小,亦可净可浊 不计功德乃是至高道德 去恶:诸善奉行,诸恶莫做 不慕物欲,不贪拥有 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 以无碍视野换澄明心境 自信是风采,信任是美德 放下嫉妒,才能虚怀若谷 去除抱怨,把天地装在心间 度己:人世苦海自己蹚 世间烦恼皆由“我”起 智者向内寻找自己 明心见性,天助自助 撑伞自度,才有晴空万里 顺境舒展身心,逆境安顿自己 敦伦尽分,人成即佛成 最好的知音就是自己 第四篇 当下禅 世道:于细微之处见真知 心海无风不起浪 人生本苦短,心系苦则长 可遇不可求的禅宗悟境 低头弯腰也是一种智慧 把绊脚石当做垫脚石 聪明外露,不如智慧深藏 佛意:活在当下且珍惜 一切生活∥唯有当下而已 沉浮动静皆是人生乐趣 两手空空握妙谛 千年暗室,一灯可破 人生悲喜尽在一念间 清水芙蓉,纯然初心 实事实干,空话少说 生活禅:人间处处是道场 现代人的生活禅 做清贫者,而非悭吝人 父母就是家里的佛 夫妻间有伦理无需“论”理 人身可贵,不得自杀 以慈悲心做公益事 惜福,环保从心做起 职场观:持颗禅心去上班 恪守本分,职场即道场 在忙碌中不忘收获欢喜 欲速不达,工作宜赶不宜急 不能只把工作当饭碗 上了“贼船”,就跟“贼”走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 附录一 圣严法师箴言录 附录二 圣严法师的遗言 作者简介圣严法师(1930年-2009年),俗姓张,名志德,出生于今江苏省南通市。14岁时迫于生计出家为僧;19岁时投身从戎,随军队离开大陆远赴台湾1959年,结束十年军旅,于东初老人座下二度出家;1969年,留学日本立正大学,六年后取得文学博士学位;1989年,创设法鼓山;1993年,提出“心灵环保”,为法鼓山核心理念。2009年2月3日圆寂,享寿80岁。圣严法师著作:《佛学入门》、《人间世》、《正信的佛教》、《禅的世界》、《禅门》、《禅与悟》、《禅门第一课》、《智慧100》、《真正的快乐》、《找回自己》、《从心沟通》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