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诚信的故事 |
释义 | 《诚信的故事》是一本展示古人诚信美德的书,书中精选了40多个经典故事,这些故事内容详实,情节曲折。它分别从实事求是、秉笔直书、拾金不昧、忠厚不欺、言而有信等方面进行描写。书中展再了明山宾诚实卖马时憨厚的表情、裴度归还包裹后舒心的笑容、司马光说谎受责后愧疚的眼神、宋濂冒着风雪在崎岖山路上蹒跚的身影。这些诚信的故事让我们学会了怎么做人,如何做才能成功。 书名:诚信的故事 作者:何晓明 ISBN:9787535327024,7535327028 页数:185 定价:¥12.00 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8-01 装帧:平装 纸张:胶版纸印 书籍目录1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曾子杀猪教子 3 晋文公退避三舍 4 齐太史冒死直书 5 季札赠剑6 卞和三献宝玉 7 商鞅立木树信 8 司马迁诚实著史 9 坟墓里的金饼 10 朱晖不负友托 11 范式千里如期至 12 “四知堂”的来历 13 陈元方批评父友失期 14 太史慈应约来还 15 说实话的高允 16 谢安敢讲真话 17 明山宾卖牛 18 皇甫绩勇于认错 19 唐太宗尊重史实 20 实话推出的宰相 21 崔枢还珠 22 救命的包裹 23 张说不畏权贵 24 金火筷 25 郭进用人守信 26范仲淹封金不贪 27 种世衡以信结人 28 晏珠诚实不欺 29 陈省华教子心正 30 司马光说谎受责 31 心中的主人 32 直言不讳刘伯温 33 宋濂求学守们 34 俞绘还钱 35 王翱怒烧文书 36 诚信的管家 37 王华拾金不昧 38 半锭银子 39 朱锐诚实待友 40林则徐支持正义 诚信的名人故事1、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3、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4、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 ———李嘉诚 5、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高尔基 6、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7、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莎士比亚 8、对自己的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莎士比亚 9、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本·富兰克林 10、 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 ———苏尤里·郁达列夫 11、 坦白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 ———西塞罗 12、 即使开始时,怀有故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实和诚实去接触,就一定能换来好意。 ———日本 池田大作 13、 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只要我们总对自己诚实,艺术总在那里,它决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柯尼利亚·奥提斯金约 14、 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袁采 15、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康德 16、 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 ———卢梭 17、 忠诚的高尚和可敬,无与伦比。 ———裴多菲 书籍故事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一、韩信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二、宋庆龄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季布“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卞和三献宝玉卞和在荆山得一玉璞,献给厉王,厉王使人鉴别,说是石头,有欺君之罪,断其左足。到武王即位,卞和再次献玉,武王使人鉴别,仍说是石头,又断其右足。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抱玉恸哭于荆山下,文王派人去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戮之而漫(欺骗),此臣之所以悲也。”文王令人剖璞,果得宝玉。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三位美国总统对比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故事特征语言富于动性,是故事与小说的重要区别之一。 大家都知道,故事是写“事”的,小说是写“人”的。故事不允许有过多的心理活动描写、大段的对话和繁复细腻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更不允许作者在故事中对人物或事件大加评论(那是评书!)。故事应该着力于你笔下的人物在怎么做.而不是在怎么说,怎么想。作者始终要注意推进故事情节的流动和进展。语言富于动性,不需着意刻画其中的人物,故事中的人物自然而然的就会鲜活起来。 故事:故,以前的,以往的,旧的。事,事情,事件,事物。 1.故事,一般指年代久远的历史事件或者流传很久的传说。 2.有时候,一个人或者单位,一件事物的经历,也可以理解为故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