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生苡仁 |
释义 | 【中 药 名】薏苡仁 【 别 名 】米仁 催生子 苡仁 【寒热属性】微寒 【气味属性】甘 淡 【 归 经 】脾 肺 胃 【化学成分】主含氨基酸、脂肪油、薏苡仁油、薏苡仁酯等。 【 类 别 】 归类:利水渗湿药 分类:利水消肿药 【主要作用】 A、利水渗湿 利水消肿 B、清利湿热 健脾利湿 缓解拘挛 C、排脓消痈 【药物简介】 苡仁甘淡微寒,生用利水渗湿、除痹、清热排脓,常用治水肿脚气,湿痹疼痛,肺痈吐脓、肠痈等证,炒用健脾利湿,常用于脾虚湿困、食少泄泻。但药力和缓,用量应酌情加大。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等。 苡仁甘补淡渗,功似茯苓。对于脾虚湿滞者尤为适用。若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食少泄泻,脚气浮肿等,多与茯苓、白术、黄芪等药配伍。又因其性偏凉,能清利湿热,亦可用于湿热淋证,如《杨氏经验方》单用薏苡仁煎服,治疗砂石热淋。 2、用于湿痹拘挛。 苡仁能渗湿,又能舒筋脉,缓和挛急。若风湿身痛发热者,常与麻黄、杏仁、甘草同用,如麻杏薏甘汤。若风湿久痹,筋脉挛急、水肿,用薏苡仁煮粥服,如《食医心镜》薏苡仁粥。若湿郁热蒸,蕴于经络,可与滑石、连翘同用,如宣痹汤。 3、用于肺痈,肠痈。 本品清肺肠之热,排脓消痈。若肺痈胸痛,咳吐脓痰,常与苇茎、冬瓜仁、桃仁等同用,如《千金方》苇茎汤;治肠痈,可与附子、败酱草、丹皮配伍,如附子薏苡败酱散。备述:《本经》: 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本草纲目》: 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泻、水肿用之。 【 禁 用 】脾虚便秘者及孕妇 【 用法用量】水煎服,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本品力缓,用量宜大。除入汤剂、丸散外,亦可作粥食用,为食疗佳品。用量10~30g。 【现代西医】薏苡仁油能阻止或降低横纹肌挛缩作用,对子宫呈兴奋作用。其脂肪油能使血清钙、血糖量下降,并有解热、镇静、镇痛作用。煎剂对癌细胞有一定杀灭作用。清热排脓,治疗肺脓疡、化脓性阑尾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