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生物自组织 |
释义 | 简介生物自组织是指生物本身的一种自我组织、自我构建,与自然环境的诱导作用紧密相连,并不是我们常说的不受环境影响的孤立的自发组织。该观点由姬厚元在其《生物进化律》一书中首先提出,将生物自身在进化中的作用命名为生物自组织,并将自然环境由对生物间接性的自然选择作用改为直接性的自然诱导作用,提出了以自然诱导—生物自组织为核心的进化机制。 分析生物自组织指与自然环境的诱导作用紧密相连,而非孤立的与环境无关的自组织,生物自组织侧重的是组织,因组织而精密、有序、有规律。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生物就会重新自我组织形成新的性状特征。 生物自组织不是随机的、无规律的,而是遵循着严格的自然规律。生命大分子各种自组织变化严格遵循着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规律,与周围微环境中的分子极性、溶解性、酸碱性、吸引力、排斥力、电荷的多少、热稳定性、无机盐、温度等诸多因素有关。生命大分子的变异就像化学反应中物质分子的变化一样,是有序的,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只是生命大分子的变异更加复杂了而已。染色体结构形态的进化不是随机的,而是在特定的微环境中组织形成的,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微环境中的核基质、核骨架、小分子物质等都会对染色体的组织构建产生影响。 在每一个高级生物体内都含有成千上万的细胞,每一个细胞又具有复杂而又精细的显微结构,每一个结构中又由千万个分子组成,不同的细胞、组织、器官又各自执行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它们运行得精密而有序靠的就是生物严格精密有序的自组织。生物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一样,为了使仪器正常地工作,所有零件都必须同时存在,随机的改变任何一个零件,仪器都无法正常地工作。研究表明,就连特别简单的细菌鞭毛所含成分都如此复杂,通过随机突变同时产生鞭毛的所有成分的几率无穷小。对于更为复杂的生物学结构,如动物的眼睛,是不可能通过随机变异来产生,生物自组织为这些结构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生物自组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很多种物质分子的变化。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接受自然环境的变化信息会在不同层次的结构水平和物质分子水平进行自我组织完善,形成新的变异性状,表现为新性状对环境的高度适应,生物体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生物自组织作用是非常广泛的,生物的每一个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都可以感受自然环境的变化信息从而对信息做出相应的处理,相应结构和物质分子重新自我组织发生变化,表现为相应的生物变异。生物各种各样的性状变异、结构变化、分子变化等都是生物自组织的结果。广义的讲,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反应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生物自组织,生物自组织是生物体内所有反应的总称。 生物体内某一层次物质分子的变化会诱导下一层次物质分子重新自组织产生新的变异分子,新的变异分子又会重新诱导下一层次物质分子重新自组织变化,形成分子的链锁反应。不同层次的分子间进行着诱导——自组织——诱导——自组织的复杂变化,这些不同层次的物质分子变化错综复杂,相互联系,协同变化。内环境的变化会诱导细胞质的变化,细胞质的变化又会诱导核基质的变化,核基质的变化又会诱导染色体的变化,涉及到复杂的信号传导和分子反应。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