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生物固沙技术 |
释义 | 生物固沙又称为植物固沙,是通过封育和栽种植物等手段,达到防治沙漠,稳定绿洲,提高沙区环境质量和生产潜力的一种技术措施。它是沙漠治理最有效的途径,主要表现在: 1、植物固沙,能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土地的风蚀,促进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稳定沙地的转化。 2、植物固沙可以促进贫瘠流沙向沙土方向转化,使难利用沙漠向可利用沙地的转化,具有沙漠资源改造的基本功能。 3、植物固沙可改善植被覆盖沙域的生境条件,促进沙地植物群落向良性方向发展,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4、通过植物固沙技术改造后的沙丘系统(包括沙丘、丘间低地、沙丘群间的平坦滩地和沙质平地),一旦控制了流沙前移和风蚀危害,可把植被防护的丘间平地开辟为基本农田、果园、瓜地或饲草料基地,提供适量的植物资源,可适度放牧、樵采和提供民用建筑材料,建立居民新村,逐步建立绿洲体系,完成沙漠向绿洲的转化。 不同的沙地类型,有其适宜的植物固沙措施,应用时应有针对性的选择,使各种措施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完备的技术体系。 流动沙丘固沙造林技术 流动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往往沿主风向前移埋压绿洲、渠道、居民点,危害极大。防护绿洲邻边和内部零星分布的流动沙丘,是造林固沙的重点。流动沙丘的地表形态,大都由沙丘及丘间低地(沙湾)构成,生物固沙技术有所不同。 (一)丘间低地造林技术(沙湾造林技术) 沙丘丘间低地风力较小,风力场平缓,沙粒较易受阻堆积;低地水分条件较好,植物较易成活,造林难度较小。利用上述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进行人工造林,另方面利用风力拉削沙丘,导沙入林,形成"前挡后拉"的治沙势态,经过数年,便可固定沙丘,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1、造林场地的确定 沙湾造林必须选择沙丘背风坡的丘间地,但不宜紧靠沙丘,要留出一段空地。留出空地的宽度应根据沙丘高度和沙丘年移动速度及林木生长高度来测算。一般距沙丘背风坡脚留出沙压带3~5m后,开始插若干行沙柳,往外再栽几行乔木,林下种草苜蓿,次年在沙丘前移退出的退沙畔再造乔、灌木林和种牧草。这样连续造林种草3~4次,就可将沙丘拉平。对一个流动沙丘来说,前后的丘间低地都进行造林,这种技术称为“前挡后拉”的固沙造林技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