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慎邑 |
释义 | 简介 慎邑:安徽省颍上县的故称。春秋时期设“慎邑”,秦汉置“慎县”,南北朝称“楼烦”,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定名颍上县,迄今已1400多年。2006年被列为千年古县城,并入选国家民政局编撰的《中国地名大辞典》,是阜阳市唯一一个成为千年古县城的县。 辩证史实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在安徽颍上县条注释说:“古郑地,隋置颍上县,治古郑城。在今安徽颍上县南,唐移今治。”这条注释有误。误就误在把“古郑城”说成“古郑地”。古郑地是春秋郑国领地。古郑城另有缘由。现安徽颍上县境,西周初即为宋国慎邑属地。慎邑在今颍上县江口镇西北二十多里的汤圩村西古城子,紧靠乌江,如今城垣遗址清晰可辨。在春秋前期,即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约宋、楚会于鹿上(今阜南县公桥乡阮城)。同年秋在盂(今河南睢县)盟会上,楚成王突然拘捕宋襄公,强迫宋割让包括鹿上在内的宋国南部大片土地。现阜南县、颍上县、利辛县、颍东区东半部、太和县东半部,直到亳州城父都被楚国割去。有《左传》多处记载为证:1:鲁昭公十二年(前530年)楚灵王在城父西南五里建章华台。2:鲁昭公十六年,楚平王“狩于州来,次于颍尾,次于乾溪”(注:州来,今凤台;颍尾,颍水入淮处,在今颍上县东南80里的末口子;乾溪,乾溪上段在亳州,涡阳段,如今仍叫乾溪,乾溪中、下段即今乌江,此处乾溪当指慎城,因为慎城西门紧邻乌江。)3:鲁昭公十九年,楚平王封其子于慎。楚国在慎城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基地。4:《水经注》记载:鲁哀公十六年,即公元前479年,“吴人伐慎,白公败之”(注:白公为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熊胜,胜曾随伍子胥逃亡吴国,后回楚封于慎,号白公)。这些都说明安徽省颍上县在西周及春秋早期属宋,春秋中晚期和战国时代属楚。从来未属过郑国,所以不是古郑地。 到了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在慎邑设立慎县。《水经注》颍水条注说: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宣帝封数出西域破车师,继张骞之后最终打通西域的安远侯郑吉于慎县蜩蟟,食邑慎县;郑吉即今天浙江会籍(现绍兴)人,郑吉在蜩蟟置城曰郑城。东晋太和六年(371年),前秦苻坚攻占慎城。南朝刘宋时乔置慎县于合肥东北三十里的梁国。慎城从此被废。隋炀帝大业二年,即公元606年,在郑吉所置郑城设立颍上县。唐移今址。 以地为“慎氏” 春秋时期的楚国太子白公胜的后裔中有的被封在慎邑,他的子孙便以邑名作为姓氏,称为慎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时,楚国有个地方叫慎邑,是白公之邑,其后人以地为氏,望出天水。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考证,楚国时期的慎邑在今安徽省颍上县西北。 其他资料有待补充。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