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程洋岗 |
释义 | 程洋岗 位于澄海莲下镇,是昔年潮汕出海商贸口岸。从市区可坐8路、旅游专线103路到达程洋岗。这个6000多人口的小村共拥有大小古榕近30株,古寺10多座,古牌坊、古街、古井、古寨、古驿道等文物古迹20多处。下车后不进村里可从虎丘山两峰间的小径上山顶,可见多处古石刻。山上还有一棵神奇的古榕树,叫“鸡翁古榕”,此树呈鸡状,在以往既作为当地航海的航标,又是游子的思乡树。 自由艺术家林凯龙:潮汕崇文重教的传统,在以重视文化著称的澄海表现得淋漓尽致。众多的书斋凸显出程洋岗深厚的文化积淀。 澄海旅游局副局长林泽涛:这里的村庄是我从小就熟悉的,建筑精致优美,但政府没钱去保护程洋岗村,这让我很心痛。 驴友“警官警官”:在我眼中,程洋岗是极美丽的地方,我还要来潮汕的,谁叫我自此种下了潮汕情节? 作为一处有千年历史的古商铺旺地,曾经繁荣的商业文化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因而文人商贾在此地留下的趣闻轶事以及古迹传说不胜枚举。记者初探古港,听乡贤讲“古”,拾得故事一大箩。 蔡元培曾住“中宪第” 程洋岗有一小巷为狭石巷,巷中有古旧深宅叫中宪第,是清朝末年名声显赫的实业家薛同泰的故居。他和光绪年间的揭阳籍大官丁日昌有八拜之交。丁日昌未得志时,受恩于薛同泰。及做巡抚,结交李鸿章便报答薛同泰,为他取得中宪大夫的封赠,建中宪第以为居址。中宪第后通巷的一浮坛上原建有八角亭,红椽绿瓦,精巧玲珑,民国初年革命先驱蔡元培曾避难至此,住上一段时间并留有墨宝,使中宪第更具知名度。 宰相刘罗锅亲书“题襟馆” 程洋岗有四处知名书斋:一为杏园,现为乡老年人协会会址;一为梅园,曾作产院;一为柏庐,曾为乡村委会所在地;一为松园,现为民居。清宰相刘墉亲笔手书“题襟馆”匾额挂杏园书斋厅正上方,该匾杉木质地,长127厘米,高46厘米,厚13厘米,题“题襟馆”三字,上款为“壬子春正月”,落款署“刘墉”,并有“刘墉之印”、“石庵”印记。据考,“壬子”为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792年),“石庵”为刘墉字,传说时任宰相的刘墉,经常体察下情,并与蔡民宗祖交谊甚笃,于是题赠与蔡氏杏园书斋匾额,以示襟怀坦白,以诚相见昭示后人。该匾现保存完好。 宋帝剑劈蛤蟆石 凤岭尾闾有一处千秋奇石,名叫蛤蟆石。石在平地,高近三米,形神酷肖蛤蟆蹲坐,栩栩如生,上有“建炎大道”剑书四字。建炎是南宋高宗年号,距今已有几百年。建炎二年疆巡剑书留刻石上,说明宋高宗时已是沟通闽粤的滨海官驿大道。现石上右角有石痕深刻,相传宋帝?路过此处,见这一蛤蟆挡道,触景伤情,恼了起来,遂拔出随身宝剑,暗暗祈祷:能破此石,南宋不亡!遂向蛤蟆石奋力砍去,只听轰隆一声,虽冒出点点星火,却终没劈开,仅留下这道二寸深的剑痕而已。至今常年流淌着黄泉水。 拐脚郑坤与雍正皇帝 清康熙年间,程洋岗有个拐脚郑坤,20多岁,混迹京城,专事临印、临字。偶遇太子(后雍正皇帝),与之出入烟馆青楼。考得进士后,才得知太子身份,太子邀请他住在雍和宫。郑坤受雍正指使,临写康熙字体,假皇印、手谕、圣旨。到康熙死时,雍正遍发假手谕、圣旨,并在隆科多、莫将阿帮助下顺利登基。雍正恐郑坤泄密惹事,要郑坤回乡避风头。郑坤与书僮出京城,经商议,怕脚疾引人注目,命书僮走沿海线回家乡,自己经京广线至广州,在广州与一帮文友饮酒,被毒死,死后被追封为礼部尚书。因为郑坤行为不端,程洋岗的乡亲少人谈起他,其书僮后成为乡贤。 石虎仰天长啸虎丘山 差点忘了告诉你,来到程洋岗一定要去爬爬虎丘山,此山不高,海拔才二百多米,但山不在高,在于此处有“古”。登上虎丘山峰,为的是看看多处的古石刻,有陆秀夫的“凤鸣歧岗”、“虎丘之月”,有明代蔡栗庵的“振衣千仞”,杨任斯的“第一山”,有海瑞的“片羽”,还有康有为、蔡元培、饶宗颐、吴南生等近代名家书题镌刻。若登上峰顶,北望韩江,南眺大海,烟雾连天,帆影点点,更有甚者,层层叠叠的顽石相互枕倚,犹如一只仰天长啸的盘地石虎,所构成的天然“老虎洞”,让人流连忘返,平添豪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