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神魂颠倒日本国
释义

图书信息

作者:李缨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8月1日)

外文书名: yasukuni

平装: 22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15300429

条形码: 9787515300429

内容简介

靖国神社是中日韩面向未来所无法回避的一个敏感地带。

作者观察、思考日本22年,通过靖国神社以及与靖国神社有关的日本刀、樱花、神道与天皇这几个关键词,来洞察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和日本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日本人认为自己才是二战的最大受害者

三岛由纪夫:武士道的最后一个殉道者

日本让妇女鼓励男人参战,通过阴柔来激发阳刚。看“赤裸裸的反日电影”《靖国神社》要过安检。南京“百人斩”事件真相,日本刀有那么锋利吗?废刀令后日本刀不再是武器,日本民族主义整体走向衰落。天皇的三大祭祀确定了日本文化的基本架构。樱花的死亡美学使它成为武士的象征。战死者成为神是天皇的恩赐,所有人要报国恩。日本的文化是女性美学,因此宽恕战犯与裕仁天皇。日本人注重礼仪、爱清洁都是因为神道信仰。

2007~2008年,李缨导演的电影《靖国神社》引发BBC、《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路透社、法新社、《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产经新闻》、CCTV、《南方周末》、《环球时报》 等主流媒体高度关注。本书是他对日本历史、文化以及中日关系未来的最新思考。

编辑推荐

1、白岩松,许戈辉,张颐武,加藤嘉一鼎力推荐!

只有更多的了解靖国神社的真面目,才能更准确的知道我们愤怒的缘由。对此,李缨是一个负责任的好导游。——白岩松

我深深地好奇:到底是怎样一个“谜”,牵引他付诸十年的时光去探寻,甚至不惜以生命作代价!——许戈辉

李缨导演是我的战友。我对李导表示敬意,他为“中国人了解日本”这一重大议题上做了一件大事。——加藤嘉一

2、电影《靖国神社》引发日本举国轰动,导演李缨为你揭晓日本灵魂美学!

李缨旅居日本长达22年,拍摄《靖国神社》长达10年。《靖国神社》成为日本票房最高的纪录电影,引发日本《朝日新闻》《产经新闻》美国《纽约时报》英国BBC 中国《参考消息》等全球顶级媒体的关注。

他对日本的思考浓缩在本书之中,与《菊与刀》相比,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全新的观点。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秘书长黄星原作序推荐!

3、靖国神社是东亚人民回避不了的一个问题,是中日韩民族情绪的敏感地带。本书以靖国神社为切入点,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兴趣。

专业书评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秘书长黄星原

2000年年初到2005年年底在中国驻日大使馆担任新闻参赞兼发言人期间,我发言当中涉及最多的内容就是关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当时我一直在想,靖国神社问题难道只是中国人的痛?为什么会成为中日关系最大的一个困扰和障碍?这种困扰的历史根源和现实矛盾到底是神魂错位还是是非颠倒?中日之间如何才能真正“以史为鉴”,共同面向未来?

在种种“喧嚣与骚动”当中,我认识了龙影公司的社长和制片人张云晖,得知了她和李缨导演正在从事纪录靖国神社的工作。我深为震动的是,在没有任何政治背景和经济力量支持的情况下,拍摄这样一部如此复杂敏感问题的影片,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敬于他们的胆量与执著,也由于自己的职业与责任,我只能不断支持和鼓励这两位热爱电影的创作者,期待着他们漫长的摄制和创作过程能早日变为成果。

值得庆贺的是,《靖国神社》这部电影最终得以完成,并在日本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引发了日本、韩国和中国以及国际社会热议和对靖国神社问题的深层思考。

中日关系一段时期以来的“政冷经热”以及“民冷官热”现象,无论其深层原因如何,靖国神社均脱不开干系。即便是现在,靖国神社问题虽然已暂时不再那么烫手,但靖国神社后遗症仍令人遗憾地存在着。一个强调原则的中国和一个神魂颠倒的日本如何进一步加强理解与互信仍是中日交往的长期课题。

相信这本书与《靖国神社》纪录电影将相得益彰,成为中日民间情感交流的又一扇心灵之窗。

媒体推荐

李缨导演是我的战友。他在日本,我在中国,同在异国他乡奋斗着。他的存在给我带来的是归属感。我看过他经曲折完成的《靖国神社》。此时此刻,我很有把握、很负责任地说,它不是体现反日的,也不是强调爱国主义的,也不是判断对错的,而是一部使得我们了解靖国神社究竟是什么场所,思考靖国神社问题为何如此复杂的纪录片电影。我对李导表示敬意,他为“中国人了解日本”这一重大议题上做了一件大事。他曾跟我说过的一句话令人深思:“先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为对方着想。”——加藤嘉一

日本是和中国关系最复杂、最微妙的邻国,也和中国在历史和现实中有诸多的缠绕和恩怨,李缨导演旅日多年,深刻了解日本文化和日本人。这部书中有他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洞见,对于日本社会提供了他的见证。这是值得中国人认真阅读的著作,了解你的这个邻国,其实也是认识自我和世界。——张颐武

只有更多地了解靖国神社的真面目,才能更准确地知道我们愤怒的缘由;只有走进靖国神社的历史观,才能提醒这个世界要警惕什么。对此,李缨是一个负责任的好导游。——白岩松

看这本书之前我看过李缨的纪录影片《靖国神社》。我深深感叹:一个热血青年导演的镜头语言竟可以如此冷静扎实;同时我深深地好奇:到底是怎样一个“谜”,牵引他付诸十年的时光去探寻,甚至不惜以生命作代价!

这本书揭晓了谜底,当然又引出更多“谜”一样的问题。正所谓:观影读书,神魂颠倒。——许戈辉

日本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是甲午海战,《南京!南京!》?还是松下电器,《聪明的一休》?直到现在,日本对我们来说还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李缨导演旅日多年,他用深入日常生活的日本经验,以靖国神社为观察对象,用电影与文字两种媒介,精准地点到了历史的穴位上。——贾樟柯

作者简介

李缨,其首部电影作品《2H》荣获1999年柏林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 。2000年,香港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大奖。

2001年,故事片《飞呀飞》柏林国际电影节世界首映。NHK纪录片《明星梦——北京电影学院故事》获日本放送文化基金纪录片奖、日本制作者联盟优秀纪录片大奖。

2007年,故事片《蒙娜丽莎》获日内瓦国际电影节艺术电影促进奖。

李缨耗时10年拍摄《靖国神社》,该影片是世界上第一部以“靖国神社”作为主题的电影。

《靖国神社》创造日本纪录片电影票房最高纪录,获日本全国电影观众联盟特别奖,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人道主义奖”,并在柏林电影节引发轰动。2009年,美国公映,韩国公映,2010年德国公映。

目录

第一章 “《靖国》骚动”——最精彩的当代日本政治文化大戏

第一节《靖国神社》震动日本

看“赤裸裸的反日电影”《靖国神社》要过安检

“《靖国》骚动”前奏:《靖国神社》是日本电影吗?凭什么获得资助

“《靖国》骚动”序幕:史无前例——右翼国会议员动用国政调查权审查电影

《靖国神社》到底符不符合资助条件

我一直是日本电影界的“怪物”

“《靖国》骚动”第一幕:各大影院迫——看不见的政治压力取消放映

“《靖国》骚动”第二幕:政治文化艺术的混战

另一位国会议员登上舞台,连环出击

日本要文化立国就要保障艺术的创作自由

“《靖国》骚动”第三幕:回东京反击

我对媒体说这是国会议员对老刀匠的政治威胁

“《靖国》骚动”第四幕:靖国神社终于直接出动

《靖国神社》成为日本观众最多的纪录电影

我成为被告,有三十多位日本律师义务帮我打官司

这部电影是给日本人的情书,我不反日

第二节拍摄缘起:条件反射

去日本之前我根本没听说过靖国神社问题

我对日本的第一印象很好:一个诗意的、美丽的国度

我在日本学到了很多好东西,比如日元上印知识分子

看完《南京1937》,一下就觉得不想跟日本人说话了

我们第一次让南京大屠杀出现在日本高中课堂里

日本人看到攻占南京的电影镜头竟然全场掌声雷动

我最初去靖国神社是去看相扑、赏樱花,那是个娱乐的好地方

一部电影讲东条英机维护了日本尊严,中国受到的伤害被无视

父亲在靖国神社听到攻打徐州的战歌,犯了心脏病

第三节灵魂体验,绝处逢生

坚持十年拍电影是因为我在西藏的死亡体验

我拍《靖国神社》孤立无援,日本没人敢投资

靖国神社的保安和右翼分子抢我的摄像机

风萧萧兮日本寒,北京瑞雪降

附录一 右翼团体150人观摩试映各种意见莫衷一是

附录二 有村治子议员的质问和稻田朋美议员的公开信

第二章 日本刀——连日本人都不了解的靖国神社

第一节靖国神社的神体是一把日本刀

靖国神社无力回答我的反问

246万日军战死者的灵魂附在一把日本刀上

第二节世上最强日本刀

1933年日本要对抗世界,为此锻造8100把靖国刀

为什么中国刀拼不过日本刀

日本刀可怕的生死美学

南京“百人斩”事件真相,日本刀有那么锋利吗

第三节国家是怎样炼成的——用日本刀串起一部日本国精神史

日本史上三次“废刀”

日本刀与日本民族意识的千年进化

中国的失败是日本的成功之母

日本的“马赛曲”:《拔刀队》

明治维新的精髓:和魂洋才

新时代武士精神的象征

“靖国刀”的特殊寓意:从“脱亚入欧”到向欧美宣战的标志

“声东击西”日本刀:代表东方与西方较量对决

废刀令后日本刀不再是武器,日本民族主义整体走向衰落

三岛由纪夫:武士道的最后一个殉道者

史上最壮烈、最富于诗意的切腹

附录一 靖国神社——检验日本首相的试金石

附录二 答人民大学学生提问——日本年轻人眼中的靖国神社

附录三 靖国神社问题的本质是天皇的尊严问题

第三章 日本的神性与母性,象征与暧昧

第一节不研究日本的”诗意”就无法真正了解日本

三种神器,日本民族世界观的原型

日本人讲礼貌、爱清洁都是因为神道

天皇的车没有车牌号,菊花就是他的标志

古代的天皇其实就是一个大祭师

神圣的米与神圣的天皇

天皇是人神,是活在现世的一个神

神道、花道、茶道、剑道、武士道:道教对日本有巨大影响

天皇的三大祭祀确定了日本文化的基本架构

千年巨变:从靖国神社开始,人要为神牺牲

第二节改造樱花与改造日本

樱花是神跟人的媒介,是女性美和爱情的象征

樱花的死亡美学使它成为武士的象征

儒家教义也可以成为日本动员国民参战的”凶器”

日本让妇女鼓励男人参战,通过阴柔来激发阳刚

阴阳互转大法:樱花成为士兵为国捐躯之后的化身

日本人的洗脑术出神入化

终极激励:战死的日本人可以成为日本的神

战死者成为神是天皇的恩赐,所有人要报国恩

第三节国家是慈母,天皇无罪责

日本的文化是女性美学,因此宽恕战犯

甲级战犯遗属也一起享受“恩给”,日本国内没有“战争罪人”

天皇的慈父形象塑造了国家的慈母形象

第四章 从“大东亚共荣圈”到“东亚共同体”

第一节实现东亚共同体的难点在哪里

孙中山曾经提出大东亚共存共荣

“靖国共同体”的遗留问题

日本一边道歉,一边参拜,怎能让人信赖

中日韩”新三国志”:“求同存异”还是“求不同”

第二节东亚共同体如何创建

靖国参拜问题可能解决吗

天皇是“穴位”所在

“善变”是日本的“固有文化”,天皇的态度是关键

日本参拜神社、讨论爱国都不是希望发生战争

东亚的前景在于创造共同的礼仪

全书附录一 与靖国神社相关的日本史和世界史

全书附录二 《靖国神社》刺激各国神经,引发各方思考

全书附录三 影片《靖国神社》侵害肖像权诉讼资料

全书附录四 李缨、崔洋一导演关于《靖国神社》的对谈

后记谨以此书向日本致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