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CCF |
释义 | CCF含义(CCF:中国计算机学会 学会简介 学会宗旨 业务范围 业务关系 参与条件) CCF其它含义(一.CCF:全球CDMA认证论坛简称 二. CCF:中华慈善总会 三.CCF:精品技术论坛 四.CCF--IMS中的计费采集功能模块 五 CCF:颈动脉海绵窦漏 六 CCF :城轨交通中的中央控制系统 七 CCF:“吃吃饭”拼音的缩写) CCF含义CCF:中国计算机学会学会简介中国计算机学会,英文全称为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简称CCF,成立于1962年,是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群众性学术团体,属一级学会,独立法人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成员。 学会宗旨学会的宗旨是团结和组织计算机科技界、应用界、产业界的专业人士,促进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学术成果、新技术的交流、普及和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产业的发展,发现、培养和扶植年轻的科技人才。 业务范围学会具有广泛的业务范围,包括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技术咨询、教育评估、优秀成果及人物评奖、刊物出版、计算机名词标准化等。 业务关系学会与国际许多相关学术组织有密切的合作,如 IEEE-CS 、 ACM 、 IFIP 等。本会和香港电脑学会、澳门电脑学会以及省级学会也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学会下设 9 个工作委员会, 33 个专业委员会,这些专业委员会涵盖了计算机研究及应用的各个领域,学会自己编辑出版的刊物有《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由不同单位编辑出版的学会刊物有 14 种。 参与条件学会是会员的,学会是开放的,凡在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领域从业的专业人士均可申请加入本会。服务会员是学会的第一目标。学会为会员提供了各种交流平台,包括学术会议、论坛、报告会、研讨会、竞赛等,下属的专业委员会均有各自专业领域的学术活动。各种形式的活动能让每个会员在学会各取所需,寻求发展。 CCF其它含义一.CCF:全球CDMA认证论坛简称中国联通加入其中。 二. CCF:中华慈善总会三.CCF:精品技术论坛精品技术论坛(ClassiClub Forum) 精品技术论坛创办于2000年1月,技术论坛中的佼佼者。下载乌托邦式,交流的热心人士很多,一直关闭注册(可自荐和推荐),一直很低调,却一直很出名。 四.CCF--IMS中的计费采集功能模块五 CCF:颈动脉海绵窦漏六 CCF :城轨交通中的中央控制系统七 CCF:“吃吃饭”拼音的缩写八 CCF:猎豹保护基金会非政府组织猎豹保护基金会创始人、美国女子劳里·马克与她心爱的猎豹 纳米比亚瓦特贝赫高原上有一群不起眼的建筑,这里是非政府组织猎豹保护基金会总部所在地。 成立近20年来,猎豹保护基金会总部好似一个实验室。在这里,濒临灭绝的猎豹由人类抚养长大,学习如何回归旷野;遭受野兽侵扰的当地牧民学会放下猎枪、养狗驱兽,设法与猎豹和睦共处。 猎豹之灾 猎豹保护基金会创始人、美国女子劳里·马克19年前移居纳米比亚,试图通过基金会项目逆转野生猎豹数目下降的趋势,挽救这一濒临灭绝的大型猫科动物。 如今已成为猎豹专家的马克介绍说,100年前地球上有10万头野生猎豹,但如今全世界的猎豹数目只有一个世纪前的10%。 “如果我们不迅速采取行动,猎豹在20多年内将灭绝,”马克反复告诉前来基金会总部参观的人们。 体态优雅的猎豹捕猎时身手矫健,时速近130公里,是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之一。然而,速度优势并不能弥补猎豹面对大自然生存法则的诸多缺陷。虽然奔跑迅速,但猎豹的进攻性稍嫌不足,远不及与它们生活在同一栖息地的狮子和土狼。 此外,猎豹的抵抗力异常脆弱。“维持猎豹数目稳定格外困难……如今的猎豹从有限的基因群进化而来,”马克说,“这造成很多问题,包括繁殖率偏低和抗病能力弱等等。” 人类的生产生活也对猎豹生存构成最大威胁。随着人类活动范围半径扩大,传统的猎豹栖息地日渐缩小。猎豹侵扰、捕猎牲畜令当地农牧民苦不堪言,他们为捍卫家畜拿起武器使得猎豹数目大幅下降。 据马克介绍,在猎豹保护基金会成立之前,纳米比亚每年有800到900头猎豹遭到人类射杀。 猎豹之都 自1990年猎豹保护基金会成立以来,基金会总部所在地已经成为游客心中的“猎豹之都”。在基金会总部,游客不仅能在客房外宽阔的阳台上一览瓦特贝赫高原的独特景观,还能参加基金会举办的猎豹保护知识讲座,并观看工作人员饲养、训练猎豹的全过程。 如今,以猎豹为首的野生动物成为纳米比亚观光旅游的主打招牌,全国每年因此收入数百万美元。 正因如此,当地人对猎豹的态度也开始转变。“现在,越来越多人视猎豹为财富而不是害兽。”马克说。 马克说,基金会成立19年来,当地人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死于人类杀害的猎豹数目逐年减少。基金会的运营不仅保护了猎豹,也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基金会在纳米比亚的项目每年花费超过150万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购买当地产品和服务,并向当地雇员支付工资。 人豹相处 马克认为,保护猎豹的长远之计在于找到人与猎豹和谐共处之道。猎豹基金会与当地人合作,已经初见成效。 减少人类捕杀是保护猎豹的当务之急。在纳米比亚,杀死侵害家畜的野生动物并不犯法。猎豹保护基金会因此从土耳其引入坎加尔犬种,向有看护牲畜需求的人家提供牧犬。马克说,猎豹看似凶猛,但遭遇训练有素的牧犬时会退缩,因此引进牧犬能够保全牧民的牲畜,同时减少人类射杀猎豹。 基金会还尝试以经济手段鼓励当地人保护猎豹,例如最近推出“猎豹之乡牛肉”项目,但凡善待猎豹的牧民都可参加该项目,并因此得到一笔奖金。奖金来源于“猎豹之乡”品牌牛肉的销售所得。此外,基金会还出资建立了一个小型工厂,生产原料是破坏猎豹栖息地原始植被的入侵性灌木。 回顾多年来保护猎豹的经验,马克认为,关键在于找到人类与野生动物能够共同生存的道路。袁原 相关链接 “拯救”猎豹的牧羊犬 纳米比亚的农场经常遭猎豹侵扰,损失不少牲畜,猎豹因此惹下“杀身之祸”,遭到当地牧民杀害。牧民与猎豹“冤冤相报”的敌对状况近年来得到缓解,不得不归功于来自土耳其的坎加尔牧羊犬。 自1994年起,“猎豹保护基金会”向纳米比亚牧民提供了约300只坎加尔牧羊犬。这些牧羊犬分布在纳米比亚275个最易遭猎豹袭击的农场,看护牧群。坎加尔牧羊犬总是在畜群周围巡逻,一旦觉察到风吹草动就狂吠示警。如果这还不够吓退“入侵者”,坎加尔牧羊犬就挺身与之搏斗。如今,纳米比亚瓦特贝赫高原流传着不少坎加尔牧羊犬的“英勇事迹”,包括一只在与猎豹撕打过程中“光荣牺牲”的牧羊犬。 据统计,引进了坎加尔犬的农场过去14年家畜损失数量减少80%以上。尽管坎加尔牧羊犬看护畜群,令猎豹丧失了稳定食物来源,但从另一方面起到保护猎豹的作用:因为家畜平安,农场主们不再冒险捕杀猎豹。 猎豹保护基金会创立者劳里·马克说:“坎加尔牧羊犬既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也是非洲猎豹最好的朋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