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社会利益论
释义

社会利益论

社会利益论是影响金融监管理论其中的一种。该理论认为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甚至形成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因此,市场经济是有缺陷的,这就要求代表全社会利益的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介入经济生活,通过管制来消除或纠正市场的缺陷。

该理论是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经济危机,人们对存款机构和货币失去了信心,要求政府通过金融监管,恢复金融稳定,提高对金融的信心和效率,因此,社会利益论或公共利益论应运而生。该理论认为,社会并不存在纯粹的市场,社会利益或公共利益要求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干预。

该理论主要内容有以下三点:

(一)自然垄断

该理论认为,竞争是发挥机制的前提,但竞争又会形成垄断,出现垄断价格,损害公共利益。因此,政府的职责之一就是反对垄断,消除价格歧视,保护公众利益,使其价格维持在社会平均成本的水平。

(二)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非经济主体原因而对生产、消费带来的效应。外部效应应有正效应和负效应。如上游环境治理使下游得益,上游环境恶化而使下游受损等。这种正负效应可能同时出现或交错出现。有时是长期负效应,有时是长期正效应。这就要求国家监管、平衡损益关系或驱利避险。

(三)信息不完全

信息不完全即信息不对称。在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条件下,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有些人掌握信息较多、较早、较全面,而有的则较小、较慢、较片面。前者在市场活动中得到较大利益,后者利益可能受损。掌握信息优势的有银行、证券公司内幕人员,大企业或集团。为了纠正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问题,政府部门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监管,如对广告内容的制约、对商品说明的制约、对内幕交易的制约以及对信息、通讯产业和金融业、证券、保险产业等方面的管理。

总之,社会福利论对社会总体利益或者说宏观利益考虑较多,重点在怎样更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不浪费资源,尽可能发挥优势。其次就是对生产等成本进行比较,加强监管可以节约社会成本,如果监管结果反映增加总成本,就没有监管必要,如果监管结果小于没有监管前的社会成本,就应进行监管。论证结果得出市场缺陷的存在不可避免,存在经济主体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冲突无法克服,必然造成资源劣势配置,社会成本较高,必须加强政府监管及各种管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7: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