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涉湖诗
释义

《涉湖诗》系诗人李颙漫游太湖,观山览水,寓意感兴之作。全诗十八句,可分为三层:前四句略同小序;中间吟咏山水;末两句收结,点出诗之主旨。

作品名称:《涉湖诗》

作品别名:《涉湖》

创作年代:东晋

作品出处:《艺文类聚》

文学体裁:五言侓诗

作者:李颙

作品原文

涉湖诗

旋经义兴⑴境,弭棹石兰渚。

震泽为何在,今唯太湖⑵浦。

园径⑶萦五百,眇目⑷缅无睹。

高天淼若岸,长津杂如缕。

窈窕寻湾漪,迢递望峦屿。

惊飚⑸扬飞湍,浮霄⑹薄⑺悬岨。

轻禽翔云汉,游鳞憩中浒。

黯蔼天时阴,岧峣舟航舞。

凭河安可殉,静观戒征旅⑻。

作品注释

⑴义兴——即今江苏省宜兴市。

⑵太湖——古名震泽(《尚书·禹贡》),“周行五百余里”(张勃《吴录》),水面“三万六千顷”(《越绝书》),支港无数。晋代杨泉《五湖赋》称它“受三方之灌溉,为百川之巨都”。

⑶园径——指开阔的湖面。

⑷眇目——远望。

⑸惊飚——指湖面的狂风。

⑹浮霄——高天的浮云。

⑺薄——迫近。

⑻戒征旅——谨慎出行。

作品赏析

“旋经义兴境”四句,直写涉湖缘起。作者因旅途绕行,路经义兴,故弭棹停船,去探寻古震泽之所在。

接下十二句,皆写荡舟涉湖的所见所感。诗人先从大处落笔,“园径萦五百”四句描摹太湖总体景观:湖面开阔,浩渺无涯,长津如缕,涵纳百川。于舟中“眇目”远望,浩荡的湖水与远天相接,是一派浑然莫测的景象。“窈窕寻湾漪”两句,写作者泛舟曲岸流水,且行且进,探幽寻胜;站在船上,远远地望见湖中耸峙的山峦和岛屿。突然,“惊飚扬飞湍,浮霄薄悬岨”,湖面狂风骤起,掀起奔涌的急流,浮云乘风而动,迅猛地逼近峻峭的山峰和石崖。作者不禁为此情景而震撼。惊诧。紧接着两句写飞鸟和游鱼在风雨中的情态。虽然风险浪急,但是鸟儿仍在高天轻盈地飞翔,鱼儿仍在湖中安然游憩。诗句的言外之意是,太湖险境只能是禽鸟、游鱼自由自在生活之所在,而非人可安居之处。更何况“黯蔼天时阴,岧峣舟航舞”,湖上气象变幻,阴云时合,晦明无常,波涛如险峻的山峰,起落奔涌,航船便不得不随浪颠簸,无所自持。从“惊飚”句起,到“岧峣”句止,集中写出作者涉湖历险的惊惧感受,为全诗收结提出立意源本。

“凭河安可殉,静观戒征旅”,在静观审思之后,作者认为:暴虎冯河,冒险行事,怎可效尤?只有“戒征旅”,谨慎出行,才能远祸而求安。

体味全诗,不难感悟,第二层作者明写游涉湖的感受,实则暗示人生涉世的经验。诗中太湖自然山水的风云变幻,始终是人间生活、人生经验的寓意表现。天高水阔,恰似茫茫人寰;惊飚飞湍,浮霄悬岨,黯蔼时阴,正是人世间黑暗、纷争、动荡和不虞灾祸的比况。禽鱼可在此翔天游水,各得其所,而行人到此,则犯难涉险,安危莫测。因此《涉湖诗》是一首谨身慎行之士借山水以自警自戒的感世之作。它的文章精致而工巧,多用连绵词,如窈窕、迢递、黯蔼、岧峣,但由于用字过于雕琢,削弱了诗的意味,因而显得玄言的成分太浓厚了。

作者简介

李颙,生卒年不详,东晋文学家。字长林。江夏(今河南信阳东北)人。李充子。郡举孝廉,为本郡太守。有文才,多所述作。《隋书》称颙为“乐安亭侯”。据《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记载,李颙曾著《周易卦象数旨》六卷、《古文尚书集注》集十卷,现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八篇,多为残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七首,多为残句。生平事迹多见于《晋书》卷九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0 7: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