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邵光辉 |
释义 | 人物介绍简介邵光辉, 男,1973年10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南京林业大学现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工作经历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主持和参与了部、省级及横向科研项目20多项,在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本科规划教材2部,参编教材1部。主持教研项目6项,作为主要参加人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分管学院科研与科技服务、实验室、继续教育工作。 社会兼职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与基础专业委员会学组委员,江苏省地震学会会员,南京交通学会会员。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专家库专家,南京市节能咨询中心、南京市节能评审中心专家库专家。 研究方向与成果研究方向基坑工程、路基工程及地基处理、软土特性及理论 教学、科研获奖情况1、 1999年南京林业大学首届上好一堂课竞赛三等奖 2、 1999年 南京林业大学“优秀教师” 3、 2002年《土质学与土力学》获第五批校级重点课程建设优秀奖(排名第一) 4、 2002 年《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获南京林业大学一类优秀课程奖(排名第二) 5、 2002年《土质学与土力学》课件获南京林业大学多媒体课件竞赛二等奖(排名第一) 6、 2002年《土质学与土力学》课件获江苏省高校多媒体课件竞赛“好课件奖” (排名第一) 7、 2003年 南京林业大学优秀教师 8、 2005年 南京林业大学“十五”人才工程学术骨干培养对象 9、 2004年 《工程地质》课件获南京林业大学多媒体课件竞赛二等奖(排名第一) 10、2004年《工程地质》课件获江苏省高校多媒体课件竞赛三等奖(排名第一) 11、2007年“基于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土力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南京林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 12、2007年 南京林业大学自制仪器设备评比二等奖(排名第三) 13、2008年《土力学》课件获南京林业大学多媒体课件竞赛优秀奖(排名第一) 14、2008年《土力学》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排名第二) 15、2008年 南京林业大学优秀教师 16、2009年“基于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南京林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四) 17、2009年“基于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四) 18、2009年《土力学》课件获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竞赛优秀奖(排名第一) 19、2009年《基础工程》课件获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竞赛优秀奖(排名第二) 20、2009年 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 21、2010年 论文“海相黏土孔压静力触探试验指标与离子化学特性的关系” 获南京市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主要教学工作承担《工程地质》、《土力学》等本科课程和《地基处理新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 主持和参加的主要科研及科技服务项目1、江苏海相软土结构特性与高速公路沉降预测研究,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5KJB560052),主持,2005.9 2、郑州地铁一号线工程岩土参数试验研究,河南省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持,2008 3、软土地区钢顶管结构计算中岩土参数的确定研究,“东南大学-江苏电力设计院”科研合作中心,参加,2009 4、复杂条件下城市地铁隧道盾构推进对邻近地下结构的影响与灾变控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主要参加,2009 5、植被根系固坡机理及生态边坡稳定性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主要参加,2009 6、临水高填土路堤加宽加高关键技术研究,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2009 7、高淳湖滨路改造工程施工监测,高淳县基建办,主要参加,2009 8、京沪高速铁路常州北站社会通道高铁交叉段施工监测,常州市新北区建设局,主要参加2009 9、泰州市民俗博物馆地源热泵热物理与地热循环参数测试,江苏东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持,2010 10、京沪高速铁路常州站出租车蓄发车场施工监测,常州市新铁投资公司,主持,2010 11、常州BRT1号线长江路站、高铁站地下通道基坑监测,常州市高新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主持,2010 12、基于管土相互作用的大直径钢顶管工程设计关键问题研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研究开发项目)(2010-K3-10),主持,2010 13、京沪高速铁路常州站社会车场基坑施工监测,常州市新铁投资公司,主持,2010 发表的主要论文1、复合双曲线法预测公路沉降探讨.林业建设,2001,6,第一作者 2、滨海相软土地基路堤沉降规律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2001,6第二作者 3、软土地基上路堤沉降变形特征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01,6(EI收录)第三作者 4、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设计分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第三作者 5、沉降预测中Asaoka方法与Terzaghi一维固结理论的关系探讨. 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10、第一作者 6、粉土及其稳定土的三轴试验研究. 岩土力学,2005,12 (EI收录)第三作者 7、稳定粉土的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2005,6,第三作者 8、BP神经网络确定软土路基沉降系数的方法.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5,增,第一作者 9、堆载预压下的软土地基变形对路堤内应力的影响研究. 2005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第一作者 10、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中国教育导刊,2006,20,第一作者 11、连云港海相粘土的沉积化学及其对土基本性质的影响.工程地质学报,2006,14(Suppl)第一作者 12、Properties of Liangyungang marine clay and characteristics in comparing with Ariake clay.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wland Technology. (Saga, Japan)2006第一作者 13、海相黏土孔压静力触探试验指标与离子化学特性的关系. 岩土工程学报,2007,29(10)(EI收录,)第一作者 14、非线性规划法预测高速公路路基沉降. 路基工程,2007,135(6),第一作者 15、含盐与酸碱条件下水泥土的强度特性.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6),第一作者 16、确定软土路基沉降系数的ANN模型.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4),第一作者 17、土力学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探讨. 中国教育导刊,2007,21,第一作者 18、谈“土力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开拓型人才.普通高等教育土建、环境与安全类教学与研究.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6,第二作者 19、基于海相粘土沉积化学特性的RCPT测试影响因素分析.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EI收录)第六作者 20、基于电阻率静力触探的海相黏土成因特性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08.29(4)(EI收录)第三作者 21、海相结构软土的次固结研究. 岩土力学,2008,29(8)(EI收录)第一作者 22、基于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土力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第二作者 23、浅议如何在“基础工程”教学中实现学习迁移.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0,第二作者 24、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培养目标的研究实践.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0,第三作者 25、基于变形响应率的路堑边坡失问稳预报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2008,152(11)(核心),第二作者 26、海相粘土室内侧限压缩试验研究.路基工程,2008,142(6)(核心),第二作者 27、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参数对地表沉降影响的实测研究.湖南大学学报,2008.35(11)(核心),第三作者 28、邵光辉. 先行案例在基础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等建筑教育, 2009,18(2),第二作者 29、邵光辉,杨平,李国芬,赵志峰.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拓展型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9,35,第一作者 30、基于MOSS2007模式的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9,35,第三作者 31、邵光辉. 改进的灰色模型在小样本数据预测中的应用. 路基工程,2009,146(5)(核心),第二作者 出版教材专著1、《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主编 2、《土木工程提高型实验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主编 3、《土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参编 4、《水泥土搅拌桩处理深厚软土理论与技术》.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参加编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