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海市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 |
释义 | 合作委员会-成立上海市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依托上海外国语大学,于2010年6月26日成立。 当天上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了成立大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潘世伟,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梅平,第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荣华和我国资深外交官以及来自上海经济学与管理学界、企业界、新闻界、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百余位知名人士与专家学者出席了成立大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张曙光主持成立大会并就上海市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筹备情况作了通报。上海国际战略研究会会长陈佩尧宣读了管理机构同意成立上海市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的批复。 大会审议通过了《上海市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章程》。 经选举,大会产生了由朱晓明、陈佩尧、吴友富、曹德明、张曙光、陈祥麟、邓伟志、汪小澍、张培璋、张林俭、章念驰、梅均、金福安、何建华、吴谷平、朱威烈、俞正梁、沈丁立、夏立平、苏长和、林强等管理学界、教育界、新闻界、企业界等领域知名人士与专家学者组成的理事会。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欧工商学院执行院长朱晓明和上海国际战略研究会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原所长陈佩尧出任名誉会长。华谊(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张培璋任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任副会长、党组书记,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任副会长、法人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张曙光任副会长兼秘书长。 上外校长曹德明在会上致词指出,以“沟通、合作、发展”为宗旨的上海市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是我校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促进上海与环太平洋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的顺势之举。 他认为,在国家对上海从目前到2020 年的发展定位明确后,上海迎来了实现发展新跨越的“黄金十年”。如果上海能够充分把握这段极为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则未来十年上海不仅将奠定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核心地位,而且有可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分工的“首席前锋”。上海能否如期实现国家赋予的战略目标,既取决于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各有关市场主体的努力,也取决于上海能否实现资本市场、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有效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种能够使经济获得持续竞争力的发展机制;同样也离不开民间学术团体特别是整合政商学资源的学术团体的智慧支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市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的成立可谓正逢其时,拥有广阔的行为空间。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梅平大使热烈祝贺上海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成立,并就如何立足上海,搭建上海与环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的沟通桥梁,共谋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潘世伟结合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与上海面临的巨大机遇,就上海市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应当且可以承担的角色提出了很好的框架。他对上外承担这项工作充满信心。 吴友富书记指出,成立大会只是我们承担使命的一个起步。上海 P E C C 要做出特色,拿出高水平成果,产生广泛的政商影响,端赖于社会各界的关心以及全体会员同仁的热情参与。 与会人士听取了张培璋会长所作的工作计划报告。并就如何致力于加强同太平洋区域各国(地区)联系与交流;为上海与长三角地区工商企业招商引资等对外经贸活动提供咨询服务。通过经济领域研讨和政策协调,促进环太平洋各经济体之间经贸合作,为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稳定、繁荣与进步作出贡献等进行了研讨与交流。 合作委员会-前沿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元素的上海,在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如今的上海,不仅是跨国公司中国区总部最密集的城市,也是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经济发展走向的聚焦点。而作为外界了解上海参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活动的窗口,上海PECC的成立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符号意义;同样,由致力于培养国际型人才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来承担上海PECC的主要组织工作,无疑是十分合适的。 合作委员会-宗旨新成立的上海市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是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的成员单位。它将围绕太平洋区域的经济合作和发展这一主题,搭建以学术研究、知识成果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式合作平台。 由以学者构成的学术共同体为核心,广泛联系政府、民主党派与群众团体等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共同推动上海市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充分利用全球化机遇,扩大与环太平洋地区各经济体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实现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稳定协调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