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成都鱲 |
释义 | 中文学名:成都鱲 拉丁学名:Zacco chengtui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辐鳍鱼纲 目:鲤形目 科:鲤科 属:鱲属 种:成都鱲 分布区域:四川省成都及彭县 名称成都鱲(Zacco chengtui)属鲤形目,鲤科,(左边“鱼”,右边“丹”)亚科,鱲属。 英文名: Chengdu chub 俗名: 鱲鱼、双尾子 产地生活在河流的小支流、小河道及小溪流中。常喜栖息在微流水的清澈水体中 濒危等级易危。 体态特征体长,侧扁,腹部圆。头长与体高约相等。吻稍钝。口端位,口裂向下倾斜,上颌骨向后延伸仅达眼前缘垂直下方;下颌前端有1显著的突起与上颌凹陷相吻合。无须。眼较小,位于吻端。鳞小,侧线鳞60-67。背、腹鳍起点相对,位于体中央;臀鳍发达,雄鱼最长鳍条达尾鳍基;胸鳍尖长,末端达腹鳍。体背黑灰,腹部银白,体侧有10余条黑横纹,其间具红斑点。背、尾鳍灰白,具绿斑点,其它鳍带红色。 与常见的相似种类宽鳍鱲、长鳍马口鱲的区分是成都鱲下颚长出上颚呈“地包天”之势,而且鱼鳞远比常见种细密 现状分布区窄,仅发现于四川省成都及彭县附近的水体中。种群数量较小。由于分布在城市附近的小水体中,既受工业污水的影响,又受毒、电鱼等渔法的危害,致使种群个体数量明显下降,目前,在分布区范围内已甚少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