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
释义 | 学院简介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是学院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始于1951年),同时也是我校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大气科学本科专业学位授予点和大气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二级学科"气象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学科,本科“大气科学”专业被批准为四川省高等本科院校首批品牌专业建设项目。 大气科学本科专业的开办始于1979年,是国务院首批学士学位授权点,是教育部地球科学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大气科学专业分委员会成员单位、中国高校大气科学研究联盟(C-UCAR)发起单位、中国气象学会理事单位、四川省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是中国气象局局校合作气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之一、解放军第二炮兵、成都军区大气科学专业“国防生”培养单位。 大气科学学院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科研教学队伍,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6人;其中博导1人、硕导7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4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四川省具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入选者2人,四川省高校“十佳青年教师”获得者2人。院长李国平教授,曾获得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大气科学学院一贯重视高品质的教学质量,且以教书育人为根本,管理严格、治学严谨,非常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毕业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意识。该学院的招生录取分数线和第一志愿率连年位居学院首位。近4年来,大气科学学院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连年保持100%,位居全校首位,人才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学院的毕业生在全国气象系统、民航系统和部队系统的气象部门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气科学学院已经为我国气象、国防、民航和环保等科研、教学和业务部门输送了一大批高层次的气象学术技术带头人、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 精品课程天气气象学原理天气学是大气科学中最早创立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是后来众多天气预报分支学科的奠基学科,也是至今国内外天气预报业务中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在大气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天气学原理》是大气科学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核心必修课,本学科主干课程,也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两门专业课之一。本课程主要介绍天气学的经典理论: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锋面理论;气旋与反气旋的理论;大气环流的概况和大气长波理论;天气系统和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系统掌握用天气图作天气预报的天气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本课程在第5学期开设,总课时为70-80学时,5个学分。该课程自我院1979年开始招收气象专业本科学生以来,至今已有25年的开课历史。 《动力气象学》是大气科学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由于其愈来愈多地应用了高等数学和物理学中的最新成果,研究的问题也愈来愈广泛、深入,其研究成果被认为是现代大气科学的标志和基础。因此,动力气象学是我院地球环境科学系(原气象系)大气科学本科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核心必修课,也是该专业的学科主干课,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两门专业课之一。现开课学时为80学时(2002年以前为68-72学时),5个学分,在第5学期开设。该课程自我院1979年开始招收气象专业本科学生以来,一直开设,至今已有23年的开课历史。 《中长期天气预报》是气象专业的核心必修专业课程之一,在天气预报的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目前气象台站的主要业务预报内容之一。该课程的设置将使学生对中长期天气过程的规律性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对中长期天气预报方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学生的实际的中长期预报实践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中建议按以下框架及内容进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长中短期天气预报的区别、中期天气预报特征及方法、长期天气预报特征及方法以及中长期天气预报自动化系统等四部分内容,其中第二、三部分为主要内容。 动力气象学《动力气象学》是大气科学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由于愈来愈多地应用了高等数学和物理学中的最新成果,研究的问题也更加广泛、深入,其研究成果被认为是现代大气科学的标志和理论基础。因此,动力气象学是我院大气科学系大气科学本科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核心必修课,也是该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两门业务课之一。现开课学时为72学时,4.5个学分,在第5学期开设。该课程自我院1979年开始招收天动专业本科生以来,开设至今,已有近30年的开课历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