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海FASHION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3月1日) 平装: 21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532617487 条形码: 9787532617487 尺寸: 23.6 x 16.6 x 1.8 cm 重量: 381 g 作者简介程乃珊,女,1946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桐乡县。曾祖父母是乡下的蚕农。祖父16岁卷着铺盖从乡下到上海谋生,到程乃珊出生之时,已成为在上海金融界颇有地位的人物。1949年全家迁居香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又举家返回上海。父母亲都是4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有很好的文学、音乐修养和外语造诣,对她影响颇深。程乃珊1964年高中毕业,考入上海教育学院英语班,毕业后分配到中学教书10余年。她的第一篇小说《妈妈教唱的歌》发表于《上海文学》1979年第7期,从此开始了她的文学生涯。198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天鹅之死》。1984年,她的中篇小说《蓝屋》获首届“钟山”文学奖。后来她的作品曾先后结集为《丁香别墅》(中、短篇小说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女儿经》(中篇小说集,花城出版社1988年出版)等。2000年以来,程乃珊专注于海派文化的纪实写作,相继有《上海女人》、《上海探戈》、《海上萨克斯风》等著作出版。 贺友直,1922年11月出生于浙江镇,海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连环画艺委会主任、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擅长:连环画创作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1949年10月创作的《福贵》迄今为止共创作百余本连环画作品;从事连环画的时间近50年,自己比较满意的五部连环画作品:(1)《白光》,(2)《山乡巨变》,(3)《朝阳沟》,(4)《连升三级》,(5)《十五贯》;在从事连环画创作中,自己花费精力最多、时间最长的作品:《山乡巨变》,共4年;除绘画之外,平时的业余爱好:摄影、杯中之物;走上连环画创作道路,顾炳鑫、赵宏本、刘继卣对他的影响最大。 内容简介《上海FASHION》可为今日新上海人一本浅显有趣的海派文化入门ABC教材。FASHION,可作时尚、风情之解。其实在城市风尚的背后,主导其走向的仍是传统,这是城市精神之根。与以往不同的是,曾经绘制过《山乡巨变》的已年过八旬的我国连环画坛的泰斗人物贺友直老先生新绘插图,取代以往充溢程氏作品的上海老照片,共同解读上海韵味。两位名家首度联袂出书,再一次将上海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的民俗风情的变更展现在世人眼前,堪属难得。 历史最重要的是细节,这本《上海FASHION》集作家程乃珊30篇文章,视角广泛,时间跨度亦大,忆上海昔日之“FASHION”,衣食住行、人情世故、风俗名物、土洋男女、上上下下、边边角角,莫不涉及,细写深描,像一部镜头无所不至的老片子,带我们巡行百多年来上海滩的种种,从“饭碗”、“肖照”到“弄堂”、“亭子间”,从“茶馆”、“大班”到“女红”、“旗袍”,从“马桶”、“老虎灶”到“小菜”、“大餐”、“冰淇凌”,从“外国阿妈”到“洋泾浜英语”……他人想到的它应有尽有,没有想到的它却令人回首蓦然惊见,“包中”现“乾坤”之大,箱底出“花边”之奇。程乃珊这位“老上海”用形象、具象的史笔写得有根有据、有板有眼、有滋有味。 同样作为一个地道的老上海,画家贺友直为该书所配的45幅插图其表现力并不亚于文字,完全是老上海社会文化记忆中的珍宝,如上海人对“饭碗”一词的定义,上海时尚女士的“包中乾坤”、“发髻”等等。贺老所作的插图蕴涵着很深厚的人文精神,常常一幅画就可以让人联想起一个时代的上海记忆,《上海FASHION》便是这样一个极好的画卷。 都会时尚的纷繁和日新月异,似是没有“永恒”可言,其实在城市时尚的背后,主导其走向的仍是传统,这是城市精神之根。作家程乃珊饱含情致,用隽丽感性的语言,通过对冰冰淇淋、西餐、花边、缝纫机、弄堂、茶馆、亭子间等这些我们已十分谙熟的城市生活场景的剖析,展示了百多年来上海时尚发展的踪迹。而当代画坛大师贺友直为《上海FASHION》倾力推出45幅风神毕现的上海图画,堪属难得。两位名家首度联袂出书,一如双峰并出,显山彰水,可成一段出版佳话。 媒体评论程乃珊的上海情结:“睡美人”醒了! 程乃珊和她的作品一样,似乎都带着浓浓的上海气质。8月7日下午,在参加2006上海书展活动的间隙,程乃珊做客东方网嘉宾聊天室,向网友讲述自己的上海情结。 上海:“睡美人”醒了! 《“睡美人”醒了!》,这是程乃珊一篇文章的标题,也是她对上海的一个比喻。 程乃珊说:“我总觉得上海是很女性的一个城市,很阴柔,也很美丽。” 她说,我家里有一些旧的照片,展示的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那时候的女学生很漂亮,城市的建筑也很雄伟。由于一些原因,上海曾一度沉寂过,但不是消失,就像一个睡美人中了魔法一样,她只是睡着了,而改革开放就像王子,亲了睡美人一下。于是,上海醒了。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进入全面发展,特别是人的观念,不再睡得迷迷糊糊,一醒过来就漂亮鲜艳的呈现在大家面前。而上海经过很多年的准备,现代城市的元素已经很成熟了,金融、工业、教育、文化、艺术等等,都已经非常成熟。我有一个美国纽约电视台的朋友,他说同样是改革,他再也找不到像上海这样的城市,仿佛是一夜之前,城市各个方面全部建设起来,东方巴黎的丰韵马上就回来了。 程乃珊的读图时代 程乃珊的作品往往图文并茂,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她说,照片是一种历史的见证,而她的作品也进入了读图时代。 “最近几年我特别关注纪实文体,而照片是证明的一个依据。很多时候,我写一个上海的民院,不要花大量的笔墨,放一张照片,就说明了很多东西。” “现在的人,拿一本书,首先就看照片,我也是。如果照片很有意思,我觉得这本书一定有意思。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叫《百年婚纱》,我找了各个不同时期的婚纱照,包括我奶奶和妈妈结婚时候的婚纱照。最早的婚纱不是白色的,中国人觉得白色是孝色,最早的婚纱是粉红色,后来一点点接受西方人的概念,变成白色了,女人的身体也越来越显现出线条。而以前的婚纱很臃肿,女人的线条不能显出来。我说那么多很花力气,但我只要把照片拿出来,一看就明白。” 睡前必看安徒生童话 有网友问,女子应该如何培养气质,是不是应该学习琴棋书画? 程乃珊说,女孩子最好的是本色,而青春、活力,这就是本。如果刻意追求优雅,反而做作了。然后是善良,不要讲话凶巴巴的,万事要懂得谦让。 她认为,读书是培养气质很好方式,她建议孩子应该多看看安徒生童话。“我觉得安徒生童话不是单单写给小孩子看的,我现在床边永远有一本安徒生童话,睡觉前一定要看。安徒生说过,如果世界上每一个女孩子都相信丈夫,就算生活走下坡路,她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我们现在很多妻子埋怨自己的夫,为什么人家是总经理,你却是保安?其实女孩子应该看一点童话,不要太现实。” 上海风情浮世绘 《上海FASHION》写的是该市开埠以来诸色世相百般人情,实足一部新旧上海的浮世绘。从《海上风华》《女性素描》《洋场氤氲》到《市井百态》,全书描写了旧上海特有的商气、市井气、洋气、脂粉气,而尤以表现脂粉气最为出色,如《三叹上海女人》一文,从上海女人的“十三点”,写到上海女人的“作”,再写到乃珊先生颇有研究的“亭子间嫂嫂”。这三点式描写犹如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最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如果说“二百五”是北方男人不懂世故的雅号,那么“十三点”则是上海女人举止失范的贬称。上海男人对上海女人(主要是下层市井女人)的考量,最流行的贬词便是“十三点”,所以“上海女人,不忌讳被人说不漂亮、无身材,最忌被人——特别被异性背后说一句‘十三点’。长相不美无好身材,只是硬件上的问题;一句‘十三点’,则证明自身软件有问题,是一种气质上的缺陷。” 至于上海女人的“作”,“主要表现为刁蛮无理、不珍惜不满足现状,或得寸进尺、得陇望蜀,而老要无端挑起事端。”贺友直老先生更有绝妙插图题画语:“作囡(女子)手里三张牌:一哭二闹三上吊。”这当然是吓吓爱她的男人的,所以,上海女人的“作”,乃是:“一张铺天盖地的温柔网”,其结果是男女“双赢”。由此乃珊先生认为上海女人的“作”“是伴着西风吹入上海的一批洋种子,与上海风土人情相融相合后绽出的浦江边的一朵奇葩。”真是妙语跳珠,落地有声。 有人说程乃珊的《上海FASHION》是一种怀旧文学,其实并不尽然。人们在不经意中失落了记忆的钥匙,但作家的彩笔能让死水化作春潮腾涌。同时,作者笔下的风尚人情,不仅仅是对某个社会时期的追怀,更是对一种非文字城市文化整理与反思。所以,与其说本书是对旧风尚的眷恋,不如说是对一种传统文化的激活。作者认为六十年风水轮流转,现在的风尚往往又回到过去的时髦。诸如女人的发髻与旗袍,以及种种礼仪矩等等。说明过去上海FASHION 在如今仍是一种鲜活的存在,也表明海派文化自有其生生不息的基因,一旦具备内外条件,过去的旧FASHION 又将如枯木逢春,满树绽花。 文化基因与风俗习尚是表里关系。《上海FASHION 》历数了如万花筒的市井万象,最后使读者感悟到海派文化的特质,那就是精致而丰富、活泼而多元、妩媚而世俗。它往往能打破今昔的分界,表明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的历史基础,从这点上说,《上海FASHION 》通过对海派文化的激活,有利于我们品味过去,读懂现在,预测将来,在时间的三维中了解城市文明的发展之链。 程乃珊解读上海风情 程乃珊是善于捕捉上海情致的,尤以摹画上海女性的灵慧称美。近年来她似乎更以一种难以割舍的故土情结,瞄准上海下层社会,着力勾描上海小人物的众相。她是那么熟悉上海,那么挚爱上海,那么深情地表现上海。这种情愫,促她再次援笔描写上海风情。那就是她与当代连环画大师贺友直先生联手合作的新著《上海FASHION》。 程乃珊关注海上风华,往往从小处开掘,打开人们记忆的闸门。她笔下的冰淇淋写的是上海人永远年轻的情怀。她对上海的中西“吃”法,又有细微的体察:上海人习惯把餐称为“小菜”,不是家常菜还是筵席上的山珍海味;而将进用西餐时动刀动叉的菜肴,哪怕是一块炸猪排、一碗罗宋汤,都叫做“大餐”。“小菜”、“大餐”,反映中西方饮食文化在上海的交融,也见出上海人“吃”的精明与讲究。 程乃珊眷怀洋场氤氲,善于从上海十里洋场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探寻海派文化的历史渊源。她注视旧上海众多外国人中一个十分特殊的群落——罗宋人(沪语中一般指白俄)。从这些与当年被希特勒驱逐德国犹太人一样窘迫、潦倒的罗宋人身上,她体味流亡公民的悲苦与凄凉,同时也回溯了中俄交流的上海篇章。 难得的是当代连环画大师贺友直为《上海FASHION》所作的插图。他熟悉上海风情,对旧时上海的种种,有独到的理解和深切的感受。他的画并非一味图解程乃珊的文字,而是具有独立审美旨趣和极高艺术价值的全新创作。他画上海旗袍女士取侧姿,低盘的发髻,微垂的明眸合体的旗袍,飘逸的手绢,笔致简洁传神,活现出上海女人特有的风韵。他题写羡煞轻薄儿”五字,出人意表,无穷讽喻意味,尽在画外。他画酷暑中卖冷饮的男孩,赤膊短裤,手提竹篮,冰水如滴,狂奔叫卖,汗水似注。穷苦小孩的辛劳酸楚,跃然纸上。画家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浸透其间。他还不时地跳进画面,以短小精悍的文字表述自己的见解与旨趣。贺老的画,深刻、幽默,老的话隽永、老辣。他的这些画和话,以自己的丰富阅历,对作家的描述进行必要的补充,为已逝的岁月留下记忆的印痕和理性的评判。 目录海上风华 冰淇凌——永远年轻的情怀 小菜和大餐 饭碗 礼在上海 孵茶馆 自助餐 罐头人生 包中乾坤 女性素描 旗袍吟 女红和铁蝴蝶 髻 小姊妹 女人和帽子 三叹上海女人 洋场氤氲 百年星光的联想 罗宋人 外国阿妈和钟点工 从外国人到老外 洋泾浜英语 市井百态 竹的记忆 花边 压岁钿 搓麻将 小开 弄堂 亭子间 呼唤童星 玩走兽棋 “麻林当”和“水蜜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