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释义 | 总体概述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是成都市教育局直属的正县级事业单位,其前身是成立于1987年的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同时挂成都市中小学教育研究室牌子)。2010年2月,经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更名为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同时保留成都市中小学教育研究室牌子)。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全市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业务管理、教学指导、教育科研、教育的中宏观研究以及对全市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实验的指导、管理工作,同时承担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继续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管理、评估、研究、指导、培训和服务。具有教育科研管理指导、课程教材指导、教学教法指导、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和教育决策咨询职能。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有在编人数8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2人,具有中学高级教师(或副高)职称共51人,其中,教育博士1名,四川省学术学科带头人1名,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6名,成都市政府优秀专家2名,成都市特级教师3名,成都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17人。 二十多年来,成都市教科院以小机构、大网络、高效率的运行机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教科院管理的目标明确定位为建设和谐教研机构,并把和谐教研机构的内涵概括为具有人文关怀、管理规范、环境优雅、具有安全保障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特别是近几年,成都市教科院紧紧围绕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教育局“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及“成都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以城乡统筹、内涵发展、提升质量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改革、整合资源、研训一体、突出重点,不断提升服务成都市的教育决策、推进理论创新、指导教育实践的能力。 历史沿革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前身为成都市教育局中学教育研究室。成都市教育局中学教育研究室建立于1957年9月1日,坐落在盐市口,主任方善福。之后并入成都市教师进修学院,两个牌子并存,教学和行政人员编制共40人,迁至成都盐道街中学。1963年9月1日,迁至成都锦城小学,主任杨士铨。 发展进程1964年9月1日,迁至成都军区幼儿园。之后,受“四清运动”冲击,成都市教育局中学教育研究室工作人员到学校任课,仅存其名。“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成都市教育局中学教育研究室被撤销。1972年5月1日,因复课闹革命需要,成都市教育局恢复了成都市教育局中学教育研究室。至1975年12月31日,共有工作人员47人,主任杨世铨。之后,经过成都市委批准,重建成都市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2月1日更名为成都市教育学院),工作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杨世铨院长兼任室主任。1981年李万琪任室主任。1985年3月,成都市教育局中学教育研究室与成都市教育学院正式分设,实行独立建制,室主任张远清。1987年5月19日,经成都市政府批准,由成都市教育局中学教育研究室与成都市第二中学教育研究室合并组建了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同时挂成都市中小学教育研究室的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正县级单位。第一任所长张远清。成都市电化教育馆亦于同日批准成立,隶属于成都市教科所。 发展情况1996年9月1日,成都市教委成人教育研究室并入我所,至此,三块牌子并存、编制为150名。2001年2月张乃文任第二任所长。2001年5月,隶属我所的成都市电化教育馆从我所剥离出去,与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部分人员组成成都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带走事业编制40名。同年11月,成都市教育局决定将成都市教委成人教育研究室改设为成都市教科所的中层机构。2003年1月成都市编办从我所划转10名事业编制到成都市教职工活动中心,现我所事业编制为100名。 机构设置1.中学教育研究室:主要从事中学教育的研究和指导。 2.小学教育研究室:主要从事小学教育的研究和指导。 3.国学研究室:负责指导组织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研究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总结提升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经验并加以宣传推广。 4.教育理论研究室:主要从事全市基础教育教育科研的规划、管理和指导工作、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研究和指导工作。 5.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室:主要从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指导以及劳动力转移培训、社区建设、成人中专教学的研究和指导。 6.藏区“9+3”免费教育项目教学研究室:主要从事“9+3”免费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师资培训、指导和参与教改实验等工作。 7.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教育的中宏观研究,为成都教育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8.教师发展中心:主要从事全市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以及继续教育学时的管理工作;对全市教师专业发展承担管理、评估、研究、指导、培训和服务的工作。 9.成都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1).拟订成都市基础教育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包括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各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和身心健康状况等相关领域的指标体系。研制成都市中小学学生学业质量生态指标体系; (2).研究开发成都市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工具。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各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测试(含调研、诊断等)工具; (3).受市教育局委托具体实施成都市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工作。拟订监测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监测工作,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向市教育局报送监测报告; (4).为各区(市)县开展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 10.成都市国际教育政策与课程研究中心: (1).负责对国际教育形势和政策的发展动态进行研究,为成都市教育国际化提供政策咨询; (2).对国外课程的发展动态和课程设置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高中合作办学的经验,为我市普通学校、职业学校教育国际课程设置搭建工作平台,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3).研究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动态,组织开展全市国际理解教育教研活动;负责国际理解教育之全市大校本国际课程(地方课程)的研究、开发、开设大校本教材,为全市中小学生增强国际视野,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提供课程支持; (4).开展比较文化研究,开设地方文化课程并编写教材,为在蓉留学生和其他外国人士了解成都地方文化提供教学服务; (5).对全市设立的国际学校和国外课程班的规教学进行视导与监管;组织开展全市国外课程班级教研活动,并对开设课程、使用的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 (6).组织承担课程类国际学术会议。 11.行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主要从事内部管理以及为本院教研、科研、师资培训服务和全院党务等工作。 成都市教育学会秘书处、成都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秘书处、成都市成人教育协会秘书处、成都市地理学会挂靠在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成都市教育局设立在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管理机构有: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都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成都市教育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办公室、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市德育工作小组办公室、成都市中小学教师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指导中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