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商龙虎纹青铜尊 |
释义 | 龙虎尊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出土于阜南县。它体形高大,口沿广阔,鼓腹,高圈足,高50厘米,口径45厘米,重约20公斤。铸工极精,整体形成三层花纹。肩部以圆雕和浮雕相结合,塑造3条生动的蟠龙形象。腹部以三道扉棱为界,分隔3组相同纹饰,皆双虎食人之状。圈足平雕饕餮纹饰,饕餮纹也称兽面纹。这种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器物简介尊,是中国古代一种盛酒器,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到春秋战国已很少见。根据文献记载,远在4000年前的夏代就已经铸造铜器。商代后期,青铜器制造水平达到了高峰,表现为器类繁多、数量增大、造型秀美和花纹繁缛细密等特点。这件龙虎尊,因其主题纹饰有龙虎而著名(见图)。出土于阜南县的龙虎尊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中龙虎纹铜尊,铸工、纹饰极精,令考古工作者赞叹不已。它体形高大,口沿广阔,鼓腹,高圈足,高50厘米,口径45厘米,重约20公斤。铸工极精,整体形成三层花纹。肩部以圆雕和浮雕相结合,塑造3条生动的蟠龙形象,龙身蜿蜒,龙首探出,额有双角,阔吻巨口,两眼大睁。腹部以三道扉棱为界,分隔3组相同纹饰,皆双虎食人之状。虎头居中,为高浮雕,左右两侧是虎身,为浅浮雕。裸体人头已被老虎含噬口中。圈足平雕饕餮纹饰,饕餮纹也称兽面纹。这种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在古代青铜艺术杰作中,此件龙虎尊当为佼佼者,被文物考古界视为珍宝,当之无愧。龙虎尊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饕餮纹尊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形状介绍器高五十点五厘米,口径四十四点九厘米,重约二十公斤,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盛酒器。铸工极精,整体形成三层花纹。肩部以圆雕和浮雕相结合,塑造3条生动的蟠龙形象,龙身蜿蜒,龙首探出,额有双角,阔吻巨口,两眼大睁。腹部以三道扉棱为界,分隔3组相同纹饰,皆双虎食人之状。虎头居中,为高浮雕,左右两侧是虎身,为浅浮雕。裸体人头已被老虎含噬口中。圈足平雕饕餮纹饰,饕餮纹也称兽面纹。这种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镂孔。 主要用途龙虎尊纹饰的主题是"虎口衔人"。关于这一主题,有人认为:在这里,"人"应是那些奴隶,"虎口衔人"反映奴隶社会的残酷、恐怖。对于这种传统的解释,另外一些考古学家则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应该是在表现一种巫术主题。青铜器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的礼器,这样的纹饰应是巫师作法的情景纪实。张开的虎口在古代是分割生死两界的象征,虎口下的人很可能就是巫师,巫师在祭祀中通过老虎的帮助而表现出一种能够通天地、感鬼神的能力。"虎口衔人"这一图案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还不能做出精确的解释,但在当时一定是和某种神话和宗教信仰相联系的,在祭祀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尊是商代青铜器中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 历史渊源商族起源,古典文献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玄鸟生商的传说。《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早期的传说,商的始祖契,本来是“感天而生”或“无父而生”的。这就与文献中常见的“古者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说法相类似,都是远古母系氏族制度曾经存在过的一种反映和形迹。传说玄鸟生商,则是早期商族崇拜鸟图腾的遗存。所谓图腾,是一种最初的古老的宗教形式。图腾,本是北美印第安人的土语,意思是“他的亲族”。它产生于早期氏族社会,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各种自然的外在力量都在威胁和束缚着人们。因此,人们崇拜自然,并产生某一氏族同某种动物或植物存在着血缘联系的幻想,从而把它作为自己氏族的图腾,也就是这个氏族的祖先、保护神和标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图腾崇拜是在原始人联合成为早期氏族的家长式集团的时期里产生的,它们起源于共有的女祖先——玄鸟。早期商族以玄鸟为图腾,便是荒诞地把这一部落的人,说成是起源于玄鸟。 龙虎尊花纹,从肩部、腹部和足部,均被平分为3个画面,由3个立体的龙头和竖起的扉棱间隔成三等份,肩部三条蜿蜒的龙游荡在空间,龙头伸出铜尊肩外,每条游龙后面还尾随小龙一条。腹部用镂空扉棱隔成3个相同的画面,主体花纹四周布满了饕餮纹。足部饰以饕餮纹一周。从整体上看,3个部位的纹饰衔接得紧密流畅,浑然一体;从主体花纹看,龙、虎、人造型庄严稳重、奇特神秘,特别是龙头和虎头用浇铸法从外壁突兀凸起,雄健粗犷,比起用高浮雕法更具有一种威武逼人的悍气。这种手法既适应尊的特定造型,又表现出纤柔亲和之意,似乎在呵护着蛙形裸人,折射出神秘莫测的魅力。 虎与人铸在一起的造型可能是“虎食人”,奴隶主把这残酷景象铸在尊上是拿来威吓奴隶、压制反抗,或认为奴隶主吃饱喝足之后,用欣赏虎食人的可怕场面来寻开心,犹如古罗马奴隶主观赏奴隶斗兽一样。对此,刘奕云认为这些说法可能都不对。他举例说,前些年浙江省余姚等遗址出土一批原始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初期的文物,在几件玉琮、玉铖上,用微雕刻画有带冠神人蹲抱在虎头上的图案。前面说的四川三星堆出土的一件人跪坐在虎背上的雕像,这些形象应该说都是氏族的保护神。 龙虎尊在造型创意上解读,圆形大口表示上天,肩部神龙游荡于空中;尊腹表示大地,有神虎张牙舞爪,以其不容侵犯的雄伟姿态保护着纹身的淮河氏族。可以这么说,龙虎尊以其强烈的历史穿透力,传递出商代及商代以前虎方淮夷的原始巫风、图腾崇拜、神祗信仰等多方面信息,展现出淮夷虎视八方的雄风。 历史意义近来一些专家研究认为:所谓“龙虎尊”上的纹饰实际上应该是尊的铭文,所谓"虎口衔人"实际上是虎方二字(阜阳市档案局副局长胡天生先生持此说)。从器物的形制看,所谓“龙虎尊”肯定是商代的礼器,搜集者之一、阜阳市博物馆原馆长韩自强先生认为同时发现的一批青铜器都是商代墓葬中的陪葬品,在礼器上铸造铭文,符合商代制度。在这件器物上,宽大的口沿代表天,天下是云和尊贵的龙,下面就是在龙的庇护下的"虎口衔人",即虎方。这完全符合古代青铜器的美好寓意。所以所谓"虎口衔人"实际上就是虎方二字。 “龙虎尊”的铸造工艺极为复杂尖端。据说发现后上交国家博物馆后,为了给安徽省和阜阳地区一个复制件,当时许多专家参与了复制件的铸造工作,但是没有人能够复制出来,特别是那个宽大的口沿,一直是一个难题。今阜阳市博物馆藏的复制件是石膏制成,基本接近原件的形制,但安徽省博物馆的铅制复制品就与原件有很大差距。国家博物馆外出布展的是铜制仿制品,因为达不到原件的铸造工艺,仿制品的重量是原件的二倍。这充分说明龙虎尊的制作工艺之先进高超。 另外,从龙虎尊的器形看,它和四川三星堆出土铜器的器形、风格极为类似。有人就推测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应该是不错的。殷墟卜辞中有殷征虎方,专家们推测:殷征虎方后,坚强的虎方人不肯臣服于殷商,于是举族迁徙,辗转逃到川藏高原,并在三星堆那里定居、立国,所以两地虽然远隔数千里,其在青铜器铸造的技术、工艺、风格上却完全相同。不过相比之下,三星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较之龙虎尊等同时出土的文物,就显得太过粗糙。据此可以看出,很显然是虎方人撤离此地后,原有的技艺高超的工匠或死或被俘,那些尖端的技术遂至失传,后来的小徒弟们只能制作出像三星堆那样粗糙的青铜器了。 龙虎尊的铸造工序十分复杂,是用十八块母范经两次焊接而成的,塑之浑然一体,毫无痕迹。这充分说明远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的冶金、铸造技术水平已达空前的高度,其形制雕刻工艺在当前亦举世无双。龙虎尊至今在我国出土文物中独一无二,弥为珍贵价值连城,被视为宝中之宝,诚堪夸耀于世界,非但不在国外展出,国人也很难目睹原件,所可见者仅复制品而已。其余多件,与龙虎尊、饕餮尊相比,自然等而下之,然亦不可多得,同样为祖国文物宝库增光添彩。 相关事件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参观稀世珍宝龙虎尊。 1958年9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毛泽东在安徽博物馆参观了阜阳出土的青铜器,并对这批出土的青铜器赞不绝口。所有的文物在这件青铜器面前都黯然失色,它的名字叫“龙虎尊”,出土于阜南小润河。 1960年元月,邓小平副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时,对小润河出土的这批青铜器也很感兴趣。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陈毅、叶剑英、聂荣臻、李先念等也都亲临安徽省博物馆视察并观赏过这批青铜文物 70年代初,在国际事务中,为摆脱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困境,开展了“乒乓外交”。随之又踵事增华,开展了文物外交。国家选了一批珍贵文物到欧洲几个国家举办文物展览。本来龙虎尊首当其选,然而因其太珍贵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即将同是阜南出土的饕餮尊送展。饕餮尊先后在日本、墨西哥、美、英、法、加拿大等国展出震撼了全世界。 胡锦涛主席为奥巴马总统访华举行的欢迎宴会17日晚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宴会现场一字排开七件珍贵的中国古代文物。多次对中国古老文明表示浓厚兴趣的奥巴马总统有机会近距离体验历史的厚重。其中,就有龙虎尊。 藏品信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简介高:50.5厘米 口径:44.9厘米 足径:24厘米 重:26.2千克 用途:盛酒器 所处时期:商淮夷 出土时间:1957年 出土地点:安徽阜南月儿河出土 详细信息器口侈大,直径过肩,颈部较高,下部收缩,呈大喇叭状。肩部微鼓,下折为腹,呈弧形收敛作圜底,圈足,上饰十字镂空。器肩部饰三条曲身龙纹,圆雕龙首,探出肩外,活灵活现;腹部以云雷纹为地,装饰三组虎食人纹,寓意诡秘;圈足饰饕餮纹。整器工艺精湛,花纹线条洗练,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龙虎纹青铜尊腹部的虎食人纹以浮雕虎首为中心,左右双身,口含一人。人无衣冠,身饰花纹。采用这一构图意在从正面表现猛虎的完整形象,但正面又无法体现虎的雄伟身躯,于是便采取轴对称的布局使虎身向两侧伸展,商代饕餮纹也是运用此种构图。此外,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钺上、“后母戊”青铜方鼎耳外侧及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的春秋晚期鸟兽龙纹壶腹部,均有类似的虎食人像。今藏于日本泉屋博古馆的虎食人青铜卣,整器为猛虎食人的立体形象,更为逼真。在商代玉器上也见虎食人像。东汉王充《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佚文,记有虎噬鬼魅之说。此种虎食人像或许是取于此意,借以震慑邪祟。 今安徽阜南地区在商代是淮夷部族的聚居地,此地出土青铜器的形制、纹饰明显受到中原商文化的影响,龙虎纹青铜尊即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例。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