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陕北窑洞民居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吴昊 主编 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1 版 次:1 页 数:325 字 数:860000 印刷时间:2008-11-1 开 本:1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112103485 包 装:精装 内容简介《陕北窑洞民居》一书,是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陕北黄土窑洞人居环境研究》课题组,多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社会考察与调研项目。 项目结合我系课题实践与社会实践,经过六、七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课题组已走遍陕北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地、市、县,并完成了大量的民居测绘,窑洞测绘及米脂窑洞古城三条大街的测绘实践。为保护与研究陕北窑洞,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陕北窑洞民居》一书,共分四章,两大部分内容,(即理论与研究部分和实例介绍部分) 第一章为陕西窑洞概述。其中介绍陕北窑洞民居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窑洞民居的形成,历史与现状,美学特征等。 第二章为陕北窑洞民居的聚落形态,窑洞民居的类型,四合院的形态特征,以及对米脂窑洞古城现状的考证,结构分析等具体介绍与测绘实践。 第三章为陕北窑洞民居与建筑装饰艺术,窑洞村落的人文和窑洞民居民俗风情。具有典型黄土特色的石雕、砖雕、木雕以及窑睑成为这一章的重点。 第四章介绍评析陕北典型耕读文明的窑居状况,展示其村落结构、规模、建筑风格及四合院的不同形式,其中最为精彩的部分是颇具影响的窑洞庄园:米脂刘家峁,姜氏庄园,杨家沟,常家庄园,扶凤古寨等。 作者简介吴昊,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l98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系,现任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主任,学科带头人。陕西省装饰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会长,中国有成就资深室内建筑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艺术设计教育环境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商美A级景观规划师,西安市装饰协会副会长,西安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全国建筑美术教材编委会委员,全国环境艺术教材编委会委员。 近年来发表《继承·吸收与民族化》、《系统性艺术教育研究》等学术论文共计20余篇,先后出版《世界室内设计精华》、《环境艺术设计》、《流动空间》、《环境艺术装饰材料施工技术》、《世界建筑画选》、《建筑素描》、《建筑装饰环境艺术图典》等专著l5部。其中《水粉》(全国高等院校建筑美术系列教材)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参与的主要工程及获奖情况: 1.1997年获得上海宝钢教育基金奖。 2.中国1999世界园艺博览会《陕西唐园》(获得长期永久展园金奖)。 3.《唐阙门》(获得单体设计金奖)。 4.《唐园》(获得设计银奖)。 5.获得全国居室设计大赛居室实例金奖。 6.陕西大厦室内设计项目负责人,主持设计。 7.大雁塔北广场艺术工程项目负责人,主持设计。 8.陕西民俗怡园(原盆景园)景观规划项目负责人,主持设计。 9.大唐曲江芙蓉园景观规划项目负责人,主持设计。 10.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文化墙高浮雕设计。 11.人民大会堂陕西厅方案设计,主持负责人。 12.“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张思德广场)公共艺术设计与景观规划。 13.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中国印象》室内景园方案,主持设计。 目录第一章 陕北窑洞民居概述 一、陕北窑洞民居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窑洞民居形成的自然条件 (二)黄土高原与窑洞民居 二、陕北窑洞民居的缘起 (一)窑洞民居的历史与现状 (二)窑洞民居类型及其特点 (三)陕北窑洞民居的美学特征 第二章 陕北窑洞民居聚落形态 一、陕北窑洞村落的形态 (一)窑洞村落的类型 (二)单体窑洞的平立面形式 (三)组合式窑洞的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 二、陕北窑洞四合院的形态特征 (一)窑洞四合院的形制特征 (二)窑洞四合院的构成形式与功能分析 (三)窑洞四合院的空间形态特征 三、典型窑洞四合院聚落——米脂窑洞古城 (一)米脂窑洞古城研究现状 (二)米脂窑洞古城民居聚落的形态特征 (三)米脂窑洞古城民居聚落的保护 四、陕北窑洞民居的结构与构造特征 (一)生土窑洞 (二)独立式窑洞 第三章 陕北窑洞民居与建筑装饰艺术 一、陕北民俗民风与建筑环境 二、陕北窑洞民居建筑装饰 (一)陕北窑洞民居石雕 …… 三、陕北窑洞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纹饰图案与民俗 四、陕北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形态 第四章 陕北民居实例 附录 后记 课题组成员简介 部分章节第一章 陕北窑洞民居概述 二、陕北窑洞民居的缘起 陕北地区包括延安、榆林两个地区,26个县市,是我国历代王朝的战略要地,北部诸县更是如此。由于历史上的长期战乱等因素的影响,十分完整的古建留存至今的比较少,现存的民居基本上都是清末和民国初年的建筑,其分布比较散。 (一)窑洞民居的历史与现状 受陕北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陕北民居主要以窑洞民居为主。由于窑洞民居具有冬暖夏凉、节能节地、便于施工操作等特点,为广大陕北居民所接受,并沿用至今。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的居住方式经历了原始穴居、人工穴居与半穴居时期,依据中国历史发展时期,窑洞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的发展: 1.距今50万年前,出现了各种供挖掘的石器,可以推断,从那时起古人类就能用石器人工挖掘黄土洞穴了。 2.距今8000年前,出现了半穴居形式。 3.夏、商、西周时期,木构房屋大量出现,但穴居仍是众多奴隶的居住方式。 4.秦汉时期,出现砖瓦,在古籍中首次出现以“窑”字称横尢“张宗和,中山人也。永嘉之乱隐于泰山……依崇山幽谷,凿地为窑,弟子亦窑居”(《前秦录十六国春秋》)。 5.魏晋南北朝时期,凿石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时凿窑造石窑之风遍及各地。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就是典型的案例。 6.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成熟时期,黄土窑洞建筑已在民间使用。 7.元代时期,出现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窑洞是陕西宝鸡市金台观张三风元代窑洞遣址,建于元代延祐元年(公元1344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