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山岳交响曲
释义

作品介绍

李斯特:山岳交响曲(山间所闻)LISZT;Berg Symphonie

李斯特的《山岳交响曲》又称《山间所闻》(Ca qu'on entend Sur la Montagne),是李斯特最早的交响诗,作于1847-1849年,描述雨果的诗《秋叶》中的意象。雨果这首浪漫长诗完成之后,曾在友人圈中朗诵,李斯特听后便产生创作欲望。雨果的诗描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在山中听到陌生的声音而产生种种幻觉,自然的崇高的声音与人世间苦恼的世俗的声音形成对比。李斯特给此曲作的序为:“诗人听到两种声音:其中之一是强而有力、条理井然的欢乐颂歌,另一种则充满抑郁与苦闷、喜怒交替兼带诅咒的声音。这两种声音彼此掺合,交替出现,又相互融合,最后经过清明的观察,才逐渐解脱,继而消失。”全曲由两部分组成,先由平静的稍快的快板始,指定为“神秘而平静的旋律”,大鼓发出的声音代表诗人在林中听到的神秘之声,充分展示自然的无限性。弦乐奏温柔而甜美的动机后,管乐表现自然的崇高。轻柔的竖琴与双簧管奏“恬美的黄昏之歌”,在长笛与其它乐器进一步处理时,插入表现诗人听到的陌生声音,有一种庄严感。激昂的快板表现人类为求人生意义而产生的烦恼。接着是流畅的快板,人类与自然产生冲突,在这种冲突中,人类感受的是人生的空虚。以小提琴独奏表现人类的悲哀。接着又是激昂的快板,人类在空虚中转而对自然界产生期待,认识了神。转入虔诚的行板,铜管奏庄严的赞美歌,其中中提琴仍表示人类的烦恼。第二部分表达自然战胜了人类,在一连串混杂的音响反复后,代表自然的动机铺天盖地,此时陷入冥想的诗人终于恢复了清醒,灵魂被净化,全曲在对自然永恒的赞歌中结束。

版本介绍

这首交响诗的版本可选:1.海丁克指挥伦敦爱乐乐团版,Philips,廉价小双张,CD编号438 751-2。李斯特的交响诗第一集,这两张唱片上另有《前奏曲》、《马捷帕》、《节庆的声音》、《奥菲斯》,《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2.马舒尔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版,EMI,廉价小双张,CZS5 68598-2。这两张唱片另有李斯特的《但丁交响曲》、《节庆的声音》、《从摇篮到坟墓》、《理想》。3.布特(Butt)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版,ASV,CD编号CDDCA586。这张唱片上另有柴科夫斯基的《暴风雨》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