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遇惟亮 |
释义 | 简介山遇惟亮,《西夏书事》介绍为:山遇,名惟亮。山遇惟亮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叔父,《西夏书事》中以「山遇」称之。因为山遇惟亮是李元昊之叔,而李元昊的党项姓氏为「嵬名」,所以山遇惟亮又常被人称呼为「嵬名山遇」。至于「山遇」是他的官职还是外号,还是封地名现已不可考。 山遇惟亮为西夏初期的军政大臣,先事李德明,李德明死后辅佐李元昊。因反对李元昊自立为帝,逃往宋国,却被宋国押送回西夏,被李元昊乱箭射死。 山遇惟亮生前任西夏左厢监军,山遇惟亮的亲弟惟永则掌西夏右厢监军。山遇惟亮与惟永,还有他的一个堂弟惟序,均为元昊心腹股肱之臣。 《西夏书事》中记载的山遇惟亮山遇名惟亮,元昊从父也。与弟惟永分掌左右厢兵,其从弟惟序亦亲近用事。元昊数窥边,山遇谏曰:“中国地大兵多,关中富饶,环庆,鄜延据诸边险要,若此数路城池尽修攻守之备,我弓马之技无所施,牛羊之货无所售,一二年间必且坐困,不如安守藩臣,岁享赐遗之厚,国之福也。”元昊不听,心恶其不从己,语惟序曰:“汝首山遇反,吾以山遇官爵与汝。不然,俱族灭矣。”惟序不忍,更以告山遇。山遇欲内降,惟永曰:“南朝无人,不知兀卒所为,将不信兄,兄必交困。”山遇曰:“事至此,不得已也。若南朝有福,则纳我矣。”遣人持诰敕诣金明巡检李士彬所,欲自将兵扼黄河南渡,发部落内属,入告其母独孤氏,母曰:“汝自为计。我年八十余,不能从汝去,为汝累,当置我室中,纵火焚之。”山遇等涕泣如母言,挈其妻野利罗罗、子阿遇及亲属二十二人,以珍宝名马内奔。是月,至保安军。知军朱吉以告知延州郭劝,劝与钤辖李谓议,自德明纳贡四十年,有内附者未尝留,因遣山遇还。山遇不可,渭等疑其诈,令人执之,山遇与惟永、惟序等号哭称冤,劝等不听,命监押韩周将兵卫送于夏州。 按:山遇手掌西复军政,其初至延州时,即言元昊精兵才八万人,余皆老弱不堪战斗,盖深悉国中虚实者。若留以为西蕃屏翰,则用其手足,制其心腹,较之中朝将佐冒昧操戈,其效当不啻倍蓰。乃遣使执送,不特阻戎人向化之心,而宋室寡谋,早被元昊窥见一斑矣! 元昊恐山遇入汉,率师来讨,自将兵出驻宥州,部署蕃族为御敌计。会韩周送山遇至,与元昊见于镊移坡。元昊衣锦袍、黄绵胡帽,不肯受,曰:“延州诱我叛臣,我今引兵问罪,当于知州厅前受之。”周说谕良久,始听。遂集从骑射杀山遇父子,山遇有勇略,其死也,国人哀之。 山遇惟亮生平山遇惟亮是其家族的首领,多次为西夏立下战功。其活跃时期应为李德明至李元昊称帝前。此期间西夏与宋朝无战事,故宋史并无山遇战绩。 宋天禧四年 (西元1020年),李德明迁都怀远镇(原属灵州,今宁夏银川市)。宋天圣六年(西元1028年),李德明命其子李元昊与山遇惟亮领兵取甘州。宋明道元年(西兀1032年)九月,李德明又派李元昊取凉州。虽然史无记载,但是从后来元昊重用山遇惟亮兄弟主持军政来看,在西夏席卷河西大漠的征战之中,山遇惟亮兄弟必然居功厥伟。 明道元年(西兀1032年)十月,李德明去世。李元昊即位后,与山遇惟亮分兵占领瓜州(今甘肃安西东)与沙州(今甘肃敦煌东)。至此西夏势力直抵玉门关,据有整个河西走廊,与宋、辽成三分鼎足之势。 西夏大庆二年(西元1037年)七月,李元昊召集党项诸豪酋於贺兰山会盟,提出称帝一事。山遇惟亮以西夏经济过于依赖宋国,如称帝则必将引起宋夏战争,经贸断绝,国家必困为由坚决反对李元昊称帝,无奈李元昊其意以决。 李元昊无法容忍军政大臣山遇惟亮与自己异心,遂暗命山遇惟亮之弟惟序自首其兄谋反。山遇惟序不忍,将之泄露与山遇惟亮。山遇惟亮带妻、子共二十三人逃往大宋。李元昊一路追击,宋将郭劝不知山遇是否真降,又恐得罪李元昊,故将山遇惟亮绑起遣送回西夏。 西夏大庆二年(西元1037年)九月,元昊命人将山遇惟亮绑在山坡上,然后用乱箭射死。山遇惟亮死后不久,就在同年的十月,元昊称帝建国,改元“天授礼法延祚”。 历史评价《西夏书事》:“山遇有勇略,其死也,国人(西夏人)哀之。” 宋朝大臣富弼评价道:“其(山遇)一心向化,为庸奴(郭劝)所败,遂致身死族灭,(山)遇亦穷矣!” 山遇惟亮心向宋朝,熟知西夏虚实,知兵懂兵而且在西夏威望极高。如果真能用他,宋夏战争宋国就不会打得这么惨。当然历史是没办法假设的,后人也只能叹息而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