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盆镇中心学校 |
释义 | 山盆,位于遵义县西北部。东邻沙湾,南接芝麻,西与仁怀接壤,北与桐梓山水相连,离县城80公里。全镇总面积236.4平方公里, 1个社区13个村,共203个村民组,8个居民小区,人口60338人,其中农业人口57916人,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393元,年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37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714元。我镇地理环境特殊,有遵义县最高峰--大娄山脉主峰仙人山,海拔1849.3米;有遵义县海拔最低的村居—享有“农民城”美誉的落炉村,海拔485。镇内已探明煤炭资源蕴藏量达4000万吨,小水电资源丰富,装机能力达2万千瓦。全镇现有镇属完全小学21所,教学班201个,在校生7966人,平均班额39.6人;有镇属初中4所,县直中学1所,现有63个教学班,在校生3363人,平均班额53.3人。 山盆镇位于遵义县西北部,东邻沙湾,南接芝麻,西与仁怀接壤,北与桐梓山水相连,离县城80公里。我镇地理环境特殊,有遵义县最高峰--大娄山脉主峰仙人山,海拔1849.3米;有遵义县海拔最低的村居—享有“农民城”美誉的落炉村(海拔485米)。镇内已探明煤炭资源蕴藏量达4000万吨,小水电资源丰富,装机能力达2万千瓦。全镇总面积236.4平方公里, 1个社区13个村,共203个村民组,8个居民小区,人口60338人,其中农业人口57916人,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393元,年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37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714元。 全镇现有镇属完全小学21所,教学班201个,在校生7966人,平均班额40.12人;有镇属初中4所,县直中学1所,现有63个教学班,在校生3363人,平均班额54.52人。全镇在职在编小学教职工336人,初中教职工203人,小学专任教师332人,初中专任教师196人。全镇现有中学正副校长7人,小学正副校长21人,校长岗位培训率为100%。全镇有镇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4所。 山盆国民教育始于民国七年,当时只有一所私立育英小学(现山盆小学),1929年兴办了丁村天座山、李梓关、水口寺等三所初级小学;1941年,有中小学三所,保国民学校27所,但学生少,1948年减少到20所,解放前夕全部停办。 1952年有民办学校20所,学生1813人。1958年发展到29所,学生3898人,1962年减少到21所,学生数2358人,到1985年,全区(含芝麻镇)有区完小一所,乡完小7所,村完小14所,初小9所,教学点19个,学前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4.6%,开办农技校24所,非文盲率达95%。 中学始办于1957年,当时在大坪办农中,高雄办畜牧中学,一年后停办;1958年,县在山盆设第七中学,两班共100人,1961年精简停办。1969年小关学校首办戴帽初中班,各乡完小附设初中班随即兴起,1980年调整后,保留山盆、落炉、丛坝、丁村、李梓、芝麻等六所初级中学,1985年新建山盆镇中。 1992年拆区并乡后,全镇共有初级中学5所,完小24所,初小3所,教学点8个,幼儿园1个,在校中小学生10059人。 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以来,党委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发动群众捐资助学,投工投劳,争取上级补助和社会捐助,投入资金近七佰万元,对全镇中小学校舍进行改造26000平方米。在实施学校亮丽工程期间,全镇又投入经费近75万元,对全镇学校门窗翻新、教室粉刷、厕所新修、课桌凳更换、地面硬化等进行了亮化。大力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等各项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