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东省志·档案志 |
释义 | 《山东省志·档案志》编纂工作始于1987年,历时10年,1997年正式出版。本志以篇章节划分层次,共分7篇16章,首篇档案机构,依次为:档案收集篇、馆(室) 藏选篇、档案管理篇、档案利用篇、科研教育篇、行政管理篇。该志上限为1840年,下限为1990年,部分内容有上溯和下延。 档案和档案管理工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孔子编纂了中国最早的档案文献典籍--《尚书》。山东境内至今尚留存有秦代的泰山刻石、琅琊刻石等金石档案等。明代以前的纸质档案保存很少。至清代,山东巡抚衙门、承宣布政使司、提督按察使司及各州府官署,均设有“经历”一职,专门管理档案。 1840年鸦片战争后,山东近代档案工作较前有所发展。 1899年,金石文字学家王懿荣最早发现甲骨档案,为甲骨档案的发现、收藏和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1909年,山东巡抚部院奏准创办山东图书馆。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公文改革令,未及在山东推行。1913年,山东省行政公署印发了北洋政府国务院厘定的公文书用纸条例及程式,并从1914年开始实行。1928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成立后,档案工作有所加强,但大量档案仍遭到损毁或散失。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的档案工作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并逐步发展成为全省性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是山东档案事业的创建阶段。这一阶段,省、市(地)、县的党委和政府开始逐步建立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始建立档案室,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档案干部。1956年起,全省县以上机关推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归档工作制度。 从1958年到1966年5月, 是山东档案事业开始全面建设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实现了党、 政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1958年8月,全省档案工作会议提出合并县委、 县人委机关档案室,建立县档案馆的要求,各级地方综合档案馆相继建立。1959年2月,全省首次技术档案工作会议在济南市召开,技术档案工作开始得到重视并有了较快的发展。1961年11月,山东省档案管理局成立。之后,各市地、县也陆续建立了档案行政管理机构。 1963年1月,山东省档案馆正式开馆。各市地档案馆也开始陆续建立。到1964年7月,全省4个省辖市和9个专区全部建立了档案馆。 从1966年5月到1981年, 是山东档案事业遭受挫折和逐步恢复的阶段。“文化大革命” 开始不久,各级档案部门陷于瘫痪状态,档案工作基本停顿。1979年8月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提出了“恢复、 整顿、总结、提高”的档案工作任务。同年9月,中共山东省委、省革命委员会召开全省档案工作会议,提出了恢复档案工作的意见。山东省档案局、山东省档案馆亦重新恢复。 从1982年到1990年,是山东档案事业迅速发展的阶段。全省各级档案局、馆机构和档案工作领导体制得到巩固与完善,初步建立起了以档案馆工作为主体,以机关企事业档案工作为基础,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和各种专门档案工作全面发展的档案事业体系。1983年,山东大学历史系开办档案专业。1985年,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在全省开办了档案学专业。 到1990年底,省、市地、县三级档案局、馆人员达到2048人,比1981年增长267%;各级各类档案室专兼职人员达到5万余人,比1981年增长283%。档案馆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到1990年底,全省绝大部分市地档案馆和105个县级档案馆建设了新馆库, 全省三级综合档案馆馆库面积达到14.9万余平方米, 比1983年增加1.4倍多。 全省三级综合档案馆1990年馆藏档案达到283.8万卷,比1983年增加近1.4倍。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乡镇村的档案工作正在向纵深发展。到1990年底,全省1.2万余个省、 市地、县机关单位中,有57%实现了档案的综合管理。档案学术研究和科学技术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