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沙柳窄吉丁 |
释义 | 种名:沙柳窄吉丁 种拉丁名:Agrilus ratundicollis Saunders 国内分布:陕西、内蒙古、宁夏 形态特征成虫体铜绿色,有金属光泽,呈楔形。体长5.9—7.2mm,宽1.l—1.5mm,被白色细绒毛。头、前胸背板及路翅密被网状皱纹。触角锯齿状,11节,基节较长,其余各节同长。复眼肾形,褐色,较突出。鞘翅狭长,具铜绿色光泽。雌虫腹部比雄虫略宽,腹部末端有一小突起,并有一凹坑;雄虫腹部末端平展,无凹陷和突起。卵黄白色,长椭圆形,长0.8—1.0mm,宽0.45—0.50mm,孵化前灰白色。幼虫老熟幼虫淡黄色,体长9.7—11.8mm,前胸扁平膨大,宽0.8—1.38mm,中后胸较狭,体呈大头针状。头小,多缩入前胸,外部仅见口器、褐色。腹部末节有1对褐色尾刺。蛹长5.7-7.lmm,宽1.66-2.06mm。初为淡黄色,后色渐深,羽化前为铜绿色。 生物学特性该虫在陕北定边地区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韧皮部越冬。翌年4月开始活动,6月中旬在枝干髓心筑宣化蛹,成虫于7月中旬开始羽化,下旬达盛期,8月中旬为羽化末期。卵期50一60天,9月下旬为孵化盛期。10月上旬初孵幼虫进入皮层,10月底幼虫在韧皮部与形成层之间越冬。成虫8-19时都有羽化,以13-14时最集中。羽化时将树皮层咬成漏斗状孔,先伸出触角,然后爬出,在羽化孔上方25一30mm处停下,用前足抚摸触角,随后开始向枝条上方爬动,约4小时即可飞翔。羽化孔道弯曲,长14mm左右。据观察,羽化率85.7%。羽化后即取食叶片及嫩枝皮,被害林木失叶惨重。羽化后翌日即交尾,持续2小时左右,有重复交尾现象,个别交尾20多次。交尾后6-8天产卵。产卵时雌虫在枝条上将腹部前后摩擦数分钟,然后在皮层上产卵1粒,1、2分钟后在旁连续产2-3粒。产卵后腹部排出白色胶状液涂于卵表面形成蜡质层。每雌约产卵56粒。未交尾雌虫腹内无卵。成虫行动活跃,晴天中午尤甚。早晚栖息在枝叶浓密处,阴雨天和夜间不甚活动。成虫飞翔力弱,每次飞翔4.5m。有假死现象,稍一惊动就下坠,但落至半空中突然又飞走。雌雄性比为1:0.92。卵块产,每块最多有卵9粒,最少2—3粒。初产卵块呈水渍状,1至2日后卵块表面形成一层米黄色蜡质层,数日后卵块渐变成灰白色。成虫多在3年生以上校条上产卵,1—2年生很少。每1枝条一般着卵3-4块至7-8块,最多15块。10月上旬初孵幼虫进入皮层,形成弯曲纵向隧道,以后逐渐进入韧皮部与形成层之间越冬。翌年4月开始活动,在形成层取食,被害树段的树皮紫黑色,能从外部看到皮层内弯曲纵向的痕迹。虫道为填塞式,1根枝干常有虫20条以上,常导致皮层腐烂。幼虫老熟后即钻入木质部髓心,筑一弯曲呈镰刀状的蛹室化婉于其中。 防治方法1.检疫措施由于吉丁虫幼虫期长,跨冬春两个植树季节,携带幼虫的枝干极易随种条、大苗传播,因此要加强栽植材料的检疫;从疫区调运被害木材时,需经剥皮、火燎或熏蒸处理。 2.林业措施(1)选育抗虫树种,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和水肥管理,适当密植,提早郁闭,增强树势,避免受害。(2)及时清除虫害木或剪除被害技挪,歼灭虫源;伐下的虫害水必须在4-5月幼虫化蛹以前剥皮或全面利用。(3)在抄柳窄吉丁严重危害林分,于11月下旬实施抄柳的大面积低平茬措施,将根部以上技干砍掉,并及时运出林外,或作剥皮处理。该措施既有利于沙柳萌发生长,又能获烧火柴,且可根治虫害;如连续平gZ次,效果几达100%。(4)成虫盛发期,例如杨锦纹吉丁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每天10-16时晴暖时分在树干2m以下光照强烈处人工捕杀成虫。(5)饵木诱杀。以杨十斑吉丁为对象,最好选用健康水,于5月中旬施放。饵木施放地点:以林绿外20m处效果最佳;林绿欲之;林内最差。饵木的灭虫处理以7月20日左右为宜,该时由树皮下蛀入木质部的幼虫仅占2—3%;剥皮后幼虫暴露于外而干死。饵木诱杀既可灭虫,又不致影响饵木木材的利用价值。 3.药剂防治(1)成虫盛发期,用90%敌百虫晶体、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倍液喷射有虫枝干,连续2次,效果良好。(2)在幼虫孵化初期,用50%内吸磷乳油与柴油的混合液(1:40),或40%氧化乐果乳油的100倍液涂抹危害处,每隔10天涂抹1次,连续3次,效果良好。(3)针对花椒吉丁虬6一7月正值幼虫在韧皮部钻蛀盛期,先用小刀纵向划裂虫斑,再用波美28度石硫合剂涂刷,歼灭花椒树皮内及皮下幼虫,兼治腐烂病;7月正值初孵幼虫盛发期,用50%久效磷乳油与羊毛脂按l:3配成膏剂,在花椒树基部涂一圈药环,每树徐药20一30ml,杀虫率达85%。(4)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出孔前,用涂白剂(生石灰十硫磺十水,按1:0.1:4比例,或生石灰十石硫合剂原液十盐十动物油十水,按1:0.1:0.04:0.02:4的比例,调配成稀浆状)对树干2m以下的部位涂白,可使幼树对柳缘吉丁虫的荷卵量显著减少,卵的孵化率明显降低。 4.生物防治(1)以柳绿吉丁虫为对象,6月至8月上旬当幼虫在皮下及木质部边材危害时,采用逐行逐株或逐行隔株在树干上释放管氏肿腿蜂,放蜂量与虫斑数之比为1:2,治虫效果良好。(2)保护利用当地天敌,包括猎蛾、啮小蜂等;斑像木鸟捕食杨锦纹吉丁冬虫态个体,可在林内悬挂鸟巢招引,使其定居和繁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