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桑细菌性青枯病
释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桑细菌性青枯病

英文名: Mulberry bacterial wilt

别名: 枯萎病、细菌枯萎病、瘟桑

病原中文名: 青枯假单胞杆菌

病原拉丁学名: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

病害类型: 细菌

主要危害作物: 桑

主要为害部位: 全株

为害症状

是广东新发现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系国内检疫对象。病株表现为青枯。有些桑株全株叶片尚保持青绿色就失水凋萎;有的从桑株上部或中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处先失水,后变褐干枯或扩展至全叶。剖开根茎部皮层时,可见木质部具褐色条纹,严重时扩展到茎枝或根的木质部,木质部褐变或变黑,横剖病枝或病根,切口处可溢出白色菌脓。发病时间长的根部皮层呈湿腐状脱落,木质部变黑腐朽。

形态特征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称青枯假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大小0.9~2.0×0.5~0.8(μm),极生鞭毛1~3根;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或不正形,稍隆起,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平滑具亮光。革兰氏染色阴性。

传播途径

病菌在病部残体及混有病残体的肥料里越冬。翌春开始侵染桑树。主要靠带病苗木的嫁接和栽植传播,此外土壤、流水、采桑工具也可传播。

发病条件

该病发生在4~11月。7~9月为害重。幼桑较老桑受害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桑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严禁从病区引进桑苗。

(2)选用抗毒4号、抗毒10号、湛26号、那38号、望月、越1、巡7、罗冲11等抗病品种。

(3)加强田间管理,培育无病种苗,及时挖除病株,集中烧毁,病穴用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

(4)药剂防治定植时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浸根,还可在发病初期喷洒或灌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