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Carl Zeiss
释义

卡尔·蔡司(Carl Zeiss,1816年9月11日-1888年12月3日),光学仪器企业家,以其创立的蔡司公司闻名于世,本人对于现代透镜的制造生产也贡献良多。

简介

卡尔·蔡司(1816年9月11日-1888年12月3日)是一位光学仪器制造商,蔡司公司(Zeiss)正是由卡尔·蔡司(Carl Zeiss)所创立。卡尔·蔡司本人对于现代透镜的制造生产也有贡献。在1840年代的德国威玛(Weimar),他成为一个知名的透镜制作者。卡尔·蔡司于1888年12月3日逝世于德国耶拿,耶拿也是他开始他透镜生涯的城市。

卡尔·蔡司-基本概述

卡尔·蔡司(Carl Zeiss,1816年9月11日-1888年12月3日),光学仪器企业家,以其创立的蔡司公司闻名于世,本人对于现代透镜的制造生产也贡献良多。蔡司在德国威玛起家,到了1840年代,已成为知名的透镜制作者,他制造的高品质透镜以孔径大、成像清晰著称。他在耶拿自设工场,开始他的制造透镜的生涯,起初制造显微镜镜头,后来制造高品质照相机镜头 ,1888年在开始透镜生涯的耶拿逝世。

LOGO

卡尔·蔡司-人物生平

卡尔·蔡司

蔡司在德国威玛的语言学校学习,并师从弗德烈·科尔纳博士(Dr.Friedrich Körne)习艺,当时科尔纳正在研究用于望远镜目镜的玻璃。他随后在耶拿大学学习数学、实验物理学、人类学、矿物学、和光学。七年后,他自己创立一个小工作室,当时工作室中工具十分贫乏。他做出许多透镜,但只得到一点认同,直到1847年他雇用他的第一个学徒。同年他的前老师科尔纳去世, 促使蔡司毕生致力于显微镜事业。

1847年蔡司开始将全部时间放在制造显微镜上。他的第一项革新是制造只用一片单透镜的简单型显微镜,适合用于解剖的工作。在他第一年生产这批显微镜时,他卖了大约23台。他很快意识到他需要新挑战,因此此他开始研发复合式显微镜。随后,他创造了Stand I,并于1857年打进了销售市场。

在1861年凭他的设计,他在图林根州工业展览会上获颁一枚金牌。这些显微镜被认为是德国最佳的科学仪器。这时候他有大约20名员工,他的事业仍然持续成长。1866年蔡司工厂卖出第1000台显微镜。同年物理学家恩斯特·阿贝博士以研究导师的身份加入蔡司工作室,两人一同研究光学产品的科学基础原理,1872年他们联合制作出了复合式显微镜,这台复合式显微镜是现代所有复合式显微镜的始祖。在这个期间,蔡司做出至此为止最好的透镜。理论上,阿贝正弦条件能大大改善透镜品质,但问题在于当时没有足够强度的玻璃来测试这个学说。

所幸阿贝博士认识了奥托·肖特。30岁的肖特是位刚获得博士学位的玻璃化学家。1879年他们合作,很快在1886年生产了新型玻璃,能充分地表现阿贝正弦学说。这种新型玻璃为新显微镜的物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消色差物镜(Apochromates)。

肖特专门生产用于新型卡尔·蔡司显微镜的玻璃,1884年建立了一个全面的工厂,其所有权属于蔡司、阿贝、肖特,称为Jena Schott & Genossen光学工厂。耶拿玻璃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玻璃。

蔡司在创造出划时代的显微镜后不久后的1888年去世。蔡司在遗嘱中将自己的股权转移给儿子洛迪里克(Roderick)。洛迪里克将股权出售给阿贝,1889年,阿贝成立卡尔·蔡司基金会。该基金会又成立了一个新的集团,作为蔡司公司的所有者。

卡尔·蔡司-历史沿革

1846年蔡司创立,成为世界光学历史的缔造者和光学科技的领导者;

1925年爱因斯坦回信称赞蔡司镜片研磨的精度;

1936年 蔡司率先发明防反光镜片镀膜技术,并获世界专利;

1969年阿波罗11号船登月小艇使用蔡司镜头摄影;

1972年蔡司推出超薄片,荣获当年世界工业界100件重大发明之一;

1983年蔡司推出渐进镜片并获多国专利;

1995年蔡司荣获德国最佳工厂管理及制造大奖;

1996年成为欧洲光学产品第一家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的厂商;

1999年蔡司镜头第三度荣获奥斯卡电影科技最高荣誉——卓越光学技术奖;

2002年采用了蔡司镜头的SONY数码相机、摄像机推出市场;

2005年采用了蔡司镜头的NOKIA手机面世。

卡尔·蔡司-品牌发展

镜头

卡尔蔡司集团 (Carl Zeiss AG) 是全球视光学和光电子工业领域知名的跨国公司,总部设在德国上科亨(Oberkochen),拥有6个独立的事业部,包括显微镜、医学器材、光学眼镜、光电子设备、半导体以及工业测量仪。集团在生物制药技术、工业系统解决方案和视光学生活消费品三个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同时也是经过库道斯软件科技(德国)有限公司Advanced Quality Data Exchange Format (AQDEF)资格认证的公司之一。卡尔蔡司集团的销售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在欧洲、美洲和亚洲都设立了制造基地。蔡司中国是卡尔蔡司的在华子公司,主要的业务范围覆盖工业测量,医疗,科研等领域,技术和质量始终处于业界领先地位。

卡尔蔡司庆祝该品牌生产相机镜头120周年。这家德国公司早在1890年生产相机镜头之前便在1846年生产制造显微镜头。另外,在一路的发展中,卡尔蔡司建立了许许多多的里程碑,包括它们的镜头第一次被用于人类太空月球探测,以及好莱坞电影乱世儿女(Barry Lyndon)中使用了旗下著名的f/0.7蔡司镜头拍摄场景。卡尔蔡司公司的主要成就还包括有Planar,Tessar镜头设计,T*防反射涂层等等。品牌所带来的高贵和顶级,以及其悠久的历史是目前许多摄影人追求和向往的目标之一。

蔡司中国、机遇与压力并存

近年来,蔡司中国在工业测量、医疗、科研、高端显微镜等领域占据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陆续在香港、广州、北京、上海等地成立分支机构,整个市场的宏伟蓝图也陆续展开。 随着蔡司中国业务的扩展,旧有的IPSecVPN网络系统的表现不稳定,频繁断线,掉包率高造成的数据丢失,支持服务效率的低下等等,导致数据共享、视频、音频等应用无法展开,给整个公司的运营带来极大困扰。通信应用及网络作为维系整个公司业务正常运作的重要手段,不但没有给公司的其他部门带来切实有效的技术支持,反而成为阻碍其业务发展的羁绊,蔡司中国IT部门工作人员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卡尔·蔡司-蔡司之争

1945年2月14日晚上,灾难降临,德累斯顿照相机工厂被盟军炸毁。在二战将近结束时,巴顿将军的第三军团占领了耶拿,由于雅尔塔条约规定美军的位置必须后退向西移,德国被一分为二,耶拿和德累斯顿全部由苏军占领。

对于这个光学巨人的财富,俄国人当然不会让“美帝国主义”染指,作为战争赔偿,苏军拆除了剩下94%的工厂设备。在基辅建立了现在的Kiev( 基辅)照相机制造厂(借着这一丝血脉,俄罗斯镜头至今还能在光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德国人的技术好像抢不走,在耶拿大学的支持下“Carl Zeiss Jena”的标志很快又出现了。当初被巴顿掠走的126名蔡司关键管理人员和技师,在美国的支持下,也在联邦德国(西德)的奥伯考亨重新建厂。卡尔·蔡司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获得了新生,蔡司厂从此一分为二。

东德的产品冠名Carl Zeiss Jena(卡尔.蔡司.耶拿)史称“东蔡”,西德的产品冠名Carl Zeiss,史称“西蔡”,东、西蔡都标榜自己为是蔡司正宗,其实双方在设计上都秉承了蔡司传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这种竞争使得蔡司在光学技术上的更臻完美。

两德统一后,东西德的蔡司厂又联系经营。总部仍在奥伯考亨,拥有员工3500名,同时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厂。这时的蔡司双剑合壁,在光学领域已经是第一强者。在135领域还尚有康太克斯与徕卡抗衡(康太克斯采用卡尔蔡司),但到了120领域Carl Zeiss 便称雄天下:哈苏、禄徕两大120巨头都使用卡尔蔡司镜头。进入数码时代,依靠蔡司的鼎力相助,原本是光学外行的索尼,摇身一变,成为消费级数码相机的业界老大之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