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峡民居
释义

三峡民居:三峡建筑的个体形象

古老的民居和现代的大坝相映成趣

三峡库区蓄水后,淹没线以下的许多城镇、乡村、祠庙、路桥等等都已沉入江底。其中,包括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丰富多彩的三峡民居,除了少部分民居得以搬迁外,大部分民居都无缘再与世人见面,这让我们深感遗憾。怎样保留这一份研究三峡地区社会发展和民居文化的宝贵资料呢?由宋华久摄影、湖北建筑集粹编委会编辑、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画册《三峡民居》的面世,让我们能够了却心愿,欣赏我国民居建筑中的又一枝花。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先生在该画册序中所说:“《三峡民居》中许多精彩的照片,为我们作了直观的注释……实在保存不下来的,就通过摄影这种形式,尽可能详细地把历史的信息保存下来,让人们认识它、了解它,仍然可以取其精华在新的建筑中发扬光大。如今,三峡民居定格在历史的画册中,我们从中可以读到古老的建筑艺术、传统的三峡文化、深厚的人文关怀、符合科学与美学规律的三峡建筑个体形象。

三峡自古有人家,而且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是巴、楚、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碰撞交融之地,其民居建筑形式呈现出多元多变的风格。但从总体上看,我个人认为,三峡建筑的个体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山地意识,承载了深厚的人性记忆,形成了峡区极有特色的人文地表景观。这种形象在宋华久先生的镜头中,得到了较为完美的体现。无论是酉阳龚滩的吊脚楼、巫溪宁场的半边街、石柱西沱的云梯街、巫山大昌的温家大院,还是宜昌的黄陵庙、云阳的张飞庙、奉节的白帝城、忠县的石宝寨、巴东的秋风亭,甚至云阳云安的街角小楼、秭归新滩的门洞屋脊、巴东楠木园的吊楼窗扇等等,都在画册中占有一席之地。三峡民居多元多变的风格,是历史上大规模长期移民的结果,也是三峡地区以巴楚文化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受中原文化和西洋文化影响进而融入中国建筑体系的结果。干栏式、井干式、碉房式、四合院式等等,在三峡两岸的传统民居中都有不俗的表现。那么,三峡建筑个体形象形成的原因呢?主要是受地理地貌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过境传输贸易的影响,因此其布局与朝向都与山水有关。背依青山,面临流水,朴中出智,拙中藏巧,与自然高度和谐,故有巴楚民居文化“活化石”之美誉。三峡民居就是如诗如画的民居文化。

翻开大型画册《三峡民居》,你会读出民间建筑的韵律节奏感,你会读出风水,读出民居文化的实用功能与审美意义,你会惊叹三峡百姓用自己的实践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你会愉快地领略到三峡建筑个体形象的旖旎风光。总的说来,“渊源于三峡地理环境和巴楚历史文化的民居建筑在营造上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造福防灾的功用观,人地和谐、乡土特色的审美观,崇拜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观,并打上了巴楚文化的印记,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居民建筑文化。”(引自《三峡旅游文化概论》第116页)它称得上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卷、充满魅力的造型艺术作品。

感谢宋华久先生和他的《三峡民居》。愿我们和他一起走进三峡,走进三峡民居,走进三峡建筑个体形象的美丽之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7: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