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武法难 |
释义 | “三武法难”是指中国佛教历史上由四位皇帝发起的灭法活动,由于这其中三位皇帝的称号中都有一个“武”字,即北魏太武帝拔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所以有“三武法难”的说法,在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也有灭佛运动,也有“三武一宗法难”的说法。 北魏太武帝拔跋焘于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下令灭佛,时间长达六年之久。太武帝灭佛是中国佛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废佛事件,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沉重打击。 北周武帝宇文邕于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下诏灭佛,时间长达五年之久。周武帝宇文邕废佛事件是南北朝时期的第二次法难,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这次废佛虽然只有五年不到的时间,但在思想上、经济上都对佛教的发展生产了很大的影响。 唐武宗李炎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下诏灭佛,时隔一年,宣宗即位(公元847年)恢复佛教。会昌法难是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中最彻底的一次,因为前两次灭佛只限于北方,而南方是南朝统治,佛教受朝庭保护;而这次会昌法难时唐朝统一全国,所以是一次全国性的废佛事件。会昌法难使隋唐鼎盛的佛教掉入深谷,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深远的教肓意义。 后周世宗柴荣于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实行废佛,时隔五年之久。这是中国佛教史上三武一宗灭佛的最后一次废佛事件。此次废佛与前三次不同,不是由于佛道之争而是由于国家财政上的困难以及僧团的堕落而致。周世宗的灭佛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整治了佛教当时的混乱局面,但对于佛教的发展却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