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脉戈蟋
释义

基本信息

学名:Gorochovius trinervus Xie et al.,2004

中文名: 三脉戈蟋

中文拼音: SANMAIGEXI

分类等级: 种

概述: 未知

原始属名 未知

模式标本产地 广西金秀大瑶山

模式标本保存地 武汉工业学院

国家保护级别 不祥

CITES公约级别 未定

IUCN红色名录等级 未予评估(NE)

红皮书等级 未定

中国特有 是

形态特征

体黑色,杂有黄褐色斑纹和红褐色斑纹。额突黑色。雄性复眼内侧具1黄色斑纹,而雌性不明显。单眼浅灰色。头顶黄褐色,中央具一条黑色纵纹。眼后区黑色。触角柄节和梗节黑色,鞭节黑褐色。颜面中部隆起黑色,两侧红褐色。复眼之下、额唇基沟之上为黑色,杂有5个黄褐色斑纹目约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口侧区、唇基、上唇、上颚红褐色,杂黑色斑纹。下颚须灰色。下唇须第1和第3节灰白色,第2节黑色。前胸背板黑色,沿背中纵沟具1条红褐色纵纹目其前、后两侧各具2个红褐色斑纹。前翅褐色,杂黑色斑纹,背区翅脉黄白色,侧区翅脉黑褐色。雌性前翅翅室黑色。雄性后翅黑灰色,雌性后翅黑褐色。前、中足黑色,基节、腿节基半部红褐色,听器下方、基跗节基半部黄白色。后足腿节黄色,从基部到端部杂有4个黑色斑纹;胫节背面黑色,腹面红褐色,背面距基部1/3处具黄色斑纹。背距和端距基部黑色,端部黄色。后足基跗节基半部黄色,端半部黑色,第2、3跗节黑色。胸部背面黑色,腹面黄褐色。腹部背面黑色,腹面前6节黄褐色,后3节黑色。雌性产卵瓣红褐色,端部黑色。

雄性

体扁平,密被微毛。头小,下口式。额突两侧近平行,约与触角柄节等宽,密被长纤毛。复眼前向突出。单眼三角形排列。头顶突出,被微毛。触角位于两复眼之间,细长,密被微毛。颜面中部隆起,具刻点。额唇基沟平直。下颚须第3节长于第4节,第5节最长目其端部呈斧状。前胸背板前缘窄、后缘宽,背片中部略凹陷,后部隆起,背中纵沟前半部明显,前、后缘略平直,侧区前下角明显扩大呈钝角形,下缘向后上方倾斜。前翅远超过腹部末端,翅宽大,略透明,密被微毛;镜膜大,宽大于长,前缘角形弯曲,后缘圆弧形,内具3条分脉,基部1条分脉略呈弧形弯曲,端部2条分脉弧形弯曲。索脉3条:第1索脉呈直线,第2索脉弧形弯曲,第3索脉角形弯曲,并以1条斜横脉与镜膜相连。对角脉基部分叉。斜脉8条,均从Cu2脉发出,呈斜向平行排列。前翅背区端域短,Cul脉具4条分支,翅室排列不规则。前翅侧区略透明,Sc脉具18条分支脉;M和R间脉域宽,具14条横脉;R和Sc间脉域窄,具11一12条横脉。后翅略短于前翅。前足和中足较短,密被微毛。前足胫节基部扁宽,内、外侧各具1个椭圆形听器,内侧为开式,外侧为闭式,外侧听器略大。前、中足基跑节短于第2, 3节之和。后足细长,密被微毛,腿节略长于胫节,胫节背面缺小齿,两侧缘各具4枚被有纤毛的长背距。后足胫节端距6枚:外侧端距短,中位端距是上、下位端距的2倍;内侧端距长,上位端距长于基跗节,中位端距略短于基跗节,下位端距短。后足基跗节远长于第2,3节之和,背面具一列4^5个小齿。中、后胸腹板后缘缺刻状。肛上板后缘急剧收缩成锐角形,目向下弯曲。下生殖板后缘尖锐,向上弯曲。尾须细长。

雌性

体窄长,密被微毛。前胸背板前缘平直、后缘弧形突出。前翅远超过腹部末端,背区明显变窄,5条纵脉达翅缘,翅面密被微毛,沿翅脉密被绒毛。前翅侧区翅面密被微毛,沿翅脉不被绒毛,Sc脉有10条分支。后翅长于前翅。产卵器矛状,背瓣端部外侧具3个尖齿,腹瓣光滑。其余特征同雄性。

分布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地区金秀瑶族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

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地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