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城头镇 |
释义 | 1 福建福清市城头镇城头镇为一地名,在我国福建省、江苏省以及山东省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 乡镇概况城头镇地处福清市东北部沿海,属长乐、福清、平潭三县(市)交界处。东与平潭县一水之隔,北与长乐市接壤,镇政府所在地距福清市16公里。全镇辖有26个行政村、1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4万多人。境内拥有批准为一类对外口岸的3万级元洪国际码头和5万吨级元载码头;拥有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名一座、电灌站19座,电容量370千瓦;拥有日供水2万吨和3千吨的自来水厂各一座,另有2个小(一)型水库,6个小(二)型水库,蓄水总量达640万吨。 ◎ 自然资源全镇总面 积70.5平方公里,有耕地1.4万亩,海地2.4万亩,海涂滩地1.6万亩,山地5.6万亩。全镇海岸线12.2公里,海堤总长5.85公里。 ◎ 交通概况交通便捷,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有水泥路,高等级海城公路贯穿全境,直通长乐国际机场,相距仅25公里。国务院批准的50平方公里开发区——福州市 元洪投资区坐落该镇。 ◎ 经济发展城头镇2005年被福州市政府评为经济强镇,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1.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33亿元,工业总产值2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亿元,财政总收入301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35元。全镇有各类企业300多家,乡镇企业总产值34.05亿元。粮食、油脂、饲料产业是本镇的特色产业,其加工、销售、储存、运输初具规模,是闽 东南地区主要粮油饲料集散地。在产业发展导向上,依托元洪码头、元洪投资区,实行区镇互动,按照“一线两园”主体思路,在海城路沿线以新街为界,以东重点发展以粮食、油脂、饲料为主的食品园区,以西重点发展以纺织、玻璃、金属为主的轻工园区。紧紧围绕粮油饲料和轻工纺织两大主导产业,进一 步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大力推动相关企业进区入园,做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形成功能互补、捆绑发展、特色鲜明的“一区两园”产业发展新格局,有力推动海城公路沿线经济繁荣带建设。 2 江苏赣榆县城头镇◎ 乡镇概况赣榆县城头镇是农业大镇,位于县城西18公里,东临黄海,紧依204国道,与东方桥头堡--连云港码头相距75公里,白塔埠机场50公里,北距山东日照港100公里。全镇总面积73平方公里,辖城头、大黄墩、后黄 墩、王青墩、苏青墩、中青墩、小海、西刘夫、东刘夫、河东、东坨沟、西坨沟、大沟头、东大坊、西大坊、朱村店、官路、南杨、王朱孟、柏坨沟、白石头、黄草沟、谢坡、万桥、塔林、赵顶26个行政村,人口4.8万人,耕地5.2万亩。 改革开放以来,城头镇干群抢抓机遇,负重奋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工业经济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初步形成食品、酿酒、铸造、建材、文明服务五大支柱产业,工业园区年产值达1.2亿元,利税达1000万元。农业经济蓬勃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已建成1000亩蔬菜新品种示范园,2000亩杂果基地,10000亩蔬菜基地,10000亩蚕桑基地。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镇区的面貌日新月异,街道整齐清洁,楼房新颖集中。特别是建设业发展连年上新水平,年产值近亿元,利税超千万,建筑公司是该县乡镇唯一一家拥有二级施工企业资质的建筑企业。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先后与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及东南亚各国建立了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关系。 ◎ 旅游资源城头镇历史悠久。东魏时期,就以交通发达闻名,名曰“四岔”,系当时怀仁县县城所在地。唐代改名为“头城”,后又更名为“城头”。到元末明初,该镇已是当时方圆百里的经济、文化中心。 城头镇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积淀丰厚。以万亩蚕桑基地、万亩制种基地和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为轴线的十里农业观光带让城里的游客充分体验到返朴归真的感觉,十里天然垂钓走廊,杨柳拂岸,亭台楼榭,是垂钓爱好者的理想场所。青墩庙、苏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达15万平方米,出土的汉代陶片、西周夹砂陶,新石器时期的矮裆鬲足、扁骨椎等文物更让考古爱好者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 特色产品1、石雕 城头镇拥有丰富的花岗岩、大理石资源。石雕是本镇农民的传统技艺,产品品种多样,工艺精湛,造型别致,惟妙惟肖,深受中外客商的青睐。新建石材加工流水线占地14000余平方米,年加工各类园林石材100万件,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2、小磨香油香飘四方 小磨香油是连云港市著名特产,有200多年历史。本镇小磨香油全部采用当地纯天然绿色芝麻,经过十几道独特的工序,精制而成。产品颜色纯正,香气四溢,营养丰富,价廉物美,既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又是馈赠亲友的上佳保健品。 3、种苗 城头镇是连云港市“种苗之乡”。全镇拥有四个省级制种实验基地,育种温室大棚500多栋,露地制种面积达1800公顷,拥有日本甜葱、甘蓝、辣椒、食用仙人掌等80多个系列200多个优质蔬菜品种,被各地农民亲切地喻为“致富的金种子”。 4、糖果 城头镇是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糖果生产基地,拥有20多条糖果生产线,年产各类高、中、低档糖果50000余吨。“冠永”、“惠康”牌糖果先后被评为省优、市优产品,畅销全国十几个省,40多个城市。 5、蚕丝 蚕桑业是城头镇主导产业之一,拥有万亩蚕桑基地,由于大力推广方格簇技术,蚕茧质量迅速提高,优质蚕丝畅销苏南和浙江等地区。年可提供干茧500余吨,拟建集缫丝、织绸、针织于一体的、年产100吨针纺产品企业。 6、白酒 酿酒业是城头镇的传统优势产业,赣榆县酒厂原址便在该镇大黄墩村。由于采用优质的地下水和独道的传统酿造工艺,再加上适宜的气候,酿出的白酒清洌无比,香味浓郁,绵甜醇厚,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全镇现有酒厂30多家,年产白酒30000吨,产品远销东北、山东、苏北等地。 ◎ 工业概况城头镇大力促进工业发展,实施“工业兴镇”战略,该镇以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为突破口,先后制定了《城头镇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城头镇关于加强软环境建设的意见》、《城头镇招商引资奖励办法》。 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客商来该镇投资兴业,温岭客商投资兴建的温岭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后,效益十分可观,全镇已形成食品、酿酒、石材加工、铸造、石材、木材加工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 工业园区建设城头镇工业园建于2000年,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园区固定资产8000万元,入园企业40多家,已形成食品加工区、板材加工、铸造加工、包装材料加工、建筑材料加工、蚕丝加工、服装加工、玩具加工、商贸服务区等规划区。 城头镇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良好,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通电、通路、通讯、供排水有保障,厂地平整,且建有部分标准厂房等。 来园区投资的企业享受城头镇各方面优惠,投资省,见效快,使投资者获得最大利益。园区办公室对项目报批、土地使用、工程建设、水电供应、招收职工、工商登记实 行一条龙服务。 ◎ 特色农业城头镇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引进食用价值高、营养丰富的墨西哥食用仙人掌;与省农科院、南农大合作开发种植五彩椒、甘蓝、水果番茄等优质无公害绿色蔬菜;大面积种植板栗、水蜜桃、葡萄等高品位特色水果;全镇规模养殖户突破1000户,形成养鸡、养羊、养牛、水貂、兰狐等十大特色养殖示范小区。 ◎ 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高度发达 ,城头中学系江苏省重点中学,城头小学系江苏省农村实验小学、模范小学,卫生院系“一级甲等卫生院”,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分别达到60%、50%、和80%。加大“平安城头”创建力度,为全镇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安定环境。安全生产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城头人民正以百倍的信心,百倍的干劲,抢抓机遇,奋力赶超,努力把城头镇建成现代化新型城镇。 3 山东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 乡镇概况城头镇位于山亭区最西部,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豆制品生产专业镇,位于山亭区西部,紧邻滕州市区,处于山滕经济带中心位置,属滕州经济板块,距滕州市区仅4公里,紧靠京沪高速铁路,毗邻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直线距离100公里内相邻临沂、徐州两座机场,新规划的山滕一级路横穿境内,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面积48平方公里,辖六大服务区,21个行政村,4.6万人,先后获全国民族经济豆制品特色镇、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民营经济示范区、枣庄市文明乡镇、中国乡镇投资潜力500等荣誉称号。 ◎ 特色产业近年来,城头镇立足打造中国豆制品第一镇和全国优质豆制品生产基地,不断优化豆制品产业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产业发展得各种要素,规划建设了占地3平方公里的集豆制品加工、机械制造、休闲食品、研发培训、产品批发销售五个园区融为一体的中国城头大豆加工及设备制造基地,出台优惠政策,对外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定点招商,对内实施了“老板培育”和“全民创业”工程,成为较具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全镇拥有豆制品生产企业400余家、年产系列豆制品15万吨、年创产值20亿元,产量占据国内同类产品60%以上的份额,产品畅销全国各地。2009年10月份,该镇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城头)豆制品文化节,被业界誉为中国“豆谷”。 ◎ 民族经济园区民族经济园区规划主要包括清真畜禽生态养殖区、畜禽宰杀及交易区、农产品加工及机械制造区、休闲娱乐区,涉及一二三产。一期工程占地240亩(为建设预留地),主要建设清真养殖合作社、粉业合作社、畜禽屠宰交易中心、月亮湾休闲中心、豆制品加工及机械制造项目。目前,已入园项目7个,总投资约2.3亿元,生态养殖小区、天水清真肉牛合作社、众源肉牛合作社、宏仔食品等项目已经建成投用,枣庄亚立特机床、众城粉业合作社、月亮湾休闲中心已经开工建设;另有畜禽屠宰交易中心已经完成规划,近期将动工建设。 该镇是中国民族经济豆制品特色镇,也是全国最大的膨化豆制品生产专业镇。全镇回族人口800余人,是我市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乡镇之一,少数民族企业(业户)50余家。该园区的规划建设为更好地发展民族经济搭建了良好平台,对促进民族经济科学发展和回民增收、民族团结意义重大。 城头自然风光秀丽,地质地貌奇特,境内山水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响水河地质奇观、全市保存最完整的二百年历史古梨园、月亮湾省级湿地公园等一批优秀自然景观,每年均吸引大批游客观光游览。 城头人文历史悠久,境内现存的时村石器时代遗址、西城头战国古战场遗址、马鞍山汉墓群、房庄汉墓汉画石像、西城头清真寺、陈湖明代石刻画像、马山头抗战遗址等一批历史底蕴厚重、人文价值可贵的历史遗产,彰显了城头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城头各类资源丰富。距国家大型水库仅5公里,同时建有110千伏安变电站,电力及水资源丰富,发展环境优越。全镇工业门类齐全,逐步形成了豆制品加工、食用油生产、食品机械制造、粉条生产、绿色蔬菜种植、生态畜禽养殖、建筑建材、淀粉加工、烟花鞭炮、食用菌生产为支柱的十大产业。 城头产业环境优良。豆制品生产历史已有30余年,是我国膨化豆制品发源地之一,现建有豆制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大豆设备制造基地各一处,拥有大豆加工及设备制造企业近200家,年产优质豆制品15万吨,精加工豆油6万吨,成套大豆机械设备4万件,逐步完善了从大豆营销、豆制品机械制造到豆制品加工销售、麻辣休闲食品生产、豆油精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人才、技术、信息、物流及各类原材料等生产要素齐全,建设了国内首家豆制品电子交易市场,被确定为山东农业大学科研教学实践基地,列入全市民营经济“十朵金花”和八大产业集群。 城头投资政策优惠。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我们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文件,在发展资金、产品研发、优惠政策等方面大力扶持重点龙头及中小企业发展。当前的城头已成为人才技术高地、资金项目洼地、加工制造基地、创业发展宝地、研发培训园地和产品设备集散地。 城头发展平台优越。我们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规划建设了占地3平方公里的中国城头大豆加工及设备制造基地,分设豆制品加工园区、食品设备制造园区、休闲食品园区、研发培训园区和产品批发销售园区,形成了“一个基地五个园区”格局,列为山东山亭经济开发区城头豆制品工业园,享受省级经济开发区优惠政策。结合当前经济新形式,我们抢抓机遇,又规划建设了占地600亩的枣庄民族经济园区和占地3.5平方公里的银山工业园,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合理设置了孵化区、起步区、成长区、重点龙头区。 富有创业精神的城头人民,热诚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前来考察合作,投资兴业,携手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地理位置】城头镇位于山亭区最西部,辖六个服务区,21个行政村,4.6万人,其中西城头村居住回民近800人。东临水泉镇,南靠桑村镇,西与东沙镇为邻,北与冯卯镇、东戈镇接壤。东西长11.4公里,南北宽8.4公里,面积47.8平方公里。全镇地势东高西低,属岩马灌区,境内地势较平坦,土地肥沃,郭河从境内穿过,河流干渠在境内交织成网,适于农作物种植。交通便利,木楼公路、滕水公路纵横穿过镇驻地,西邻104国道、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南靠北留公路、滕枣公路,北依滕平公路,东接店韩公路和09公里。享有“全国优质豆制品生产基地、中国豆制品第一镇、鲁南民营经济强镇”之美称。 【建制沿革】城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成于战国未期,东汉时土著人垒墙围城,明初已成规模。因东有小城——崮城,故人称城头,沿用至今。建国初期,城头镇始划城头区,1957年3月撤销,成立城头人民公社。1982年4月成立城头乡。1983年10月,枣庄市把原滕县(今滕州市)东部8个乡镇,齐村区北部6个乡镇划为山亭区,始辖属山亭区。1995年1月撤销城头乡建立城头镇。该镇历史文化丰富,出土的马鞍山陶、铁及汉画石等文物,使城头的文化可追塑到大汉口文化时期。陈时村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被列为枣庄市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另有周庄村遗址、马鞍山汉墓群、西城头古墓群、宋庄村遗址、马山头遗址等。 【自然资源】城头石灰石储量丰富,系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材料。电力供应充足,境内有110千伏安无人值守变电所一处。人力资源优越,劳动力成本仅为沿海发达地区的二分之一。位于房庄村东有一处我市现存历史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梨园,竖起了资源保护标志牌,每逢梨花盛开时节,吸引大批游客到此观光、踏青。 【执政能力】注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按照“团结勤廉创新、用心务实为民”的执政理念,根据村庄分布和产业特点,撤销了管理区,科学设立了城头、长巷、涝泉、房庄、寨子、时村六大服务区。并以此延伸服务区触角,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便民服务中心,推出了代理服务、限时服务、承诺服务、预约服务等,方便了群众,增强了亲和力。不断创新党建新机制,在行政村设党总支、自然村设党支部、组设党小组,采取调查摸底、公开报名、统一考试、组织考察等形式,并根据产业需求把优选出的村级后备干部选进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文化素质明显改观,使基层组织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该镇获“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社会环境】城头镇是枣庄市命名的文明乡镇、安全文明乡镇、平安创建先进镇,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有着善良、质朴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遵循“外商只管投资建设,其他一切由我们来办”、“厂内的事情企业管,厂外的事情党委、政府管”的理念,形成了“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发展前景远大,合作领域广阔,是投资创业的乐园,赚钱发财的宝地。 【绿色农业】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境内耕地基本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桥、涵、闸相配套的综合灌溉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经比例达6:4,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优质化。围绕发展无公害农业,打起了“绿色大旗”,通过制订完善标准化体系,加强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建立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等措施,加快了农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农业标准化已走进千家万户,全镇有2大系列、6种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形成了蔬菜、果品、畜牧、优质专用麦四大主导优势产业,建成了冷泉村脱毒土豆、清河崖村无公害红椒、寨子村富硒大葱、周庄村优质食用菌等经济实力较强的专业村18个,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综合效益日益显现,“城头”牌红椒打入国内10多个大城市的超市,“城头”土豆俏销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港澳地区。畜牧养殖实现了由庭院向村外方向发展,建成具有一定饲养规模的“畜牧庄园”88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86元。 【工业经济】用足用活发展政策,全力打造发展平台,实施招商扩张、激活内资、转换机制、科技创新战略,助推了工业经济强劲发展,到2006年底,全镇企业及业户发展到6900多家,形成了建材、淀粉、化工、机械、食品等20多个工业门类,其中金城淀粉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年产优质玉米淀粉15万吨、年创产值2.5亿元、年获利税过千万元的规模,成为骨干企业和纳税大户,先后获农业部中二型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荣誉称号。立足做大产业集群,先后规划建设了企业园区、机械制造园区、豆制品标准化生产园区、粉条加工园区,四大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按照“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企业化、市场化”的要求,20多家豆制品标准化企业采用先进工艺生产的独具风味的小袋真空包装的系列豆制品打入20多个大城市的高端市场。“誉亚”牌面食机械登陆俄罗斯、缅甸、泰国等国际市场。“冠宇”牌豆制品机械加热器和5种规格的豆制品机械模具分别获得了国家专利。2006年,实现工业产值14.8亿元,镇财政收入98%来自于工业经济。 【镇村建设】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理念,实行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市场化运作方式,助推了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建筑面积达2.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街道规划合理,楼房鳞次栉比,常住人口近万人,一个日新月异的小城镇展现出时代魅力。可容纳220人、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的福利院2007年4月份启用,实现了五保老人集中供养。2004年以来,按照“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标准全力创建文明生态村,现以建成李长巷、前大宫、杜长巷、房庄、德洪庄5个市级文明生态村,其中杜长巷村成为省级村镇建设明星村和市级文明生态创建样板村。2007年初,西城头村抓住“空心村”治理的机遇,规划建设了建筑形式为四层楼房,户型设计三室两厅,最底层为各户的储藏室,可安排260户入住的金城花苑居民小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到2006年底,已有19个村通上了自来水。 【精神文明】围绕“软件抓教育、硬件抓建设、活动抓载体”的思路,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实现了三大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涌现出省、市、区级文明单位23个,市、区级文明户68户,“践行荣辱观、创文明城头、树和谐新风、做文明公民”成为全镇干群的自觉行动。计划生育工作通过推行“三为主”、“三结合”和加强村民自治、推行亲情化服务、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创新婚育文化建设,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先后获市级首批优质服务先进镇、省级“双进”活动先进镇、国家“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科教文卫】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提升了全镇人民的科技素质,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54%。继1984年校改后,1996年又打响了“普九”攻坚战,全镇21所中、小学全都建起了高标准的教学楼。37中学在全市乡镇中学中率先实现了“四机一幕”进课堂,提高了教学质量,升学率逐年递增。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有围棋、书法、绘画、摄影、柳琴、唢呐、舞龙、大鼓等,杜长巷、前大宫、李长巷、房庄、德洪庄等村建有文体广场,成为人们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每村每月放一场电影,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卫生院2004年改建了门诊大楼和添置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医疗水平显著提高。组建了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方便了农民用医用药。2006年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86%,彻底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交通通讯】先后铺油硬化了滕(州)水(泉)公路城头至水泉段,城头至大宫段,桑(村)冯(卯)公路至桑村段,镇驻地建起了标准较高的汽车站。大力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投资550万元新修水泥路、柏油路46公里,受益36个村近4万人,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民行路难的问题。经过网通公司的努力,到2006年底,程控电话入户率达80%,拥有手机2.8万个,购置电脑630台并全部联网,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金融电力】设有农信社一处,推行了联户担保贷款、抵押贷款、助学贷款等“绿色贷款”,助推了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先后投资480万元,完成了各村的农电网改造,并成功地实施了农村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