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城四家子城址 |
释义 | 城四家子城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德顺乡南4公里的洮儿河北岸,是辽泰州故城。城墙夯土板筑,平面略呈正方形。古城周长5748米,现城墙除西墙被洮儿河冲去半边残留483米外,其余三面均保存完好。东墙长1340米,南墙长1375,北墙长1150米。墙现均高5至7米,顶宽1.5米至2米,墙基底宽约20—27米不等。此城有四门,南北两门都设于城墙中部;东西两门分设于东西两墙南段中部,城门外均设有翁城,四角设有角楼。四面城墙上不等距离之间,筑有稍高出墙顶的马面。在辽金元及明初几百年间,这里一直是吉林省西部乃至于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东部地区辽金元三代方圆数百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1981年出土的“中书门下之印”一方,已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对研究辽金元几百年历史有着重要的实物资料和历史科学价值,为研究这里与中原的关系提供了依据。城内外还有多处寺庙遗址,曾出土泥佛、铜佛、铁佛多件。还有历年出土的唐宋时期的铜钱达数万枚以上。城四家子古城为后人研究、观赏宋、辽、金元城市建设,保存了珍贵的实物。 古城建于辽代初期,节度使级建制,金朝继续沿用,并先后设都统司、元帅府、节度使、东北路招讨司等。元朝先后在此设泰宁卫、泰宁府,明朝在此设泰宁卫指挥司,是著名的兀良哈三卫之一。根据资料记载和地面遗址分布分析,当时城内设有官衙、街道、商埠、酒楼、驿馆、军队营帐、车船码头等。 2007年6月,此遗址出土了一块刻有文字的青砖,青砖上的文字证实其为辽代的长春州城,金代的新泰州城。那块青砖是一块功名砖,上面有文字,该青砖现存于白城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砖表面呈灰色,砖长32.8厘米,宽18厘米,厚度5.5厘米。其正面右上角和左下角已有残缺,但上面的部分文字仍清晰可辨。砖上可识别字总计53个,分为5个竖行,字迹为阴刻楷体,其中两个字残,另外因为破损还缺了10个字。青砖上面的文字可以解读为:金代泰州长春县百姓刘玮在泰(和元)年(1201)壬(九)月卅日存入寅字号窖成黄粟(小米)二佰五十(石),并有管理仓库的仓使及其证明人等。据了解,金代曾实行灾荒之年富户向官府纳粮,然后根据交粮多少,给予不同官职的封官奖励制度,并用青砖刻字做出公示,这块青砖所记载的事情符合当时这样一种制度。 这块刻有泰州长春县字样的金代青砖距今已有800多年,它的出土为城四家子古城的定位起到了重要佐证作用,印证了该城的真实属性。城四家子古城为金代承安三年(1198年)复置于长春县的金泰州,即新泰州,新泰州就是辽代的长春州,古城不是传统说法上的辽泰州和金代的旧泰州。该古城真实身份的明朗,修正了考古界对城四家子古城历史沿用100多年的定论,《辞海》中关于辽泰州州址的记载、《中国历史地图集》对辽泰州的标定以及《中国东北通史》等一些文献都将做出相应的修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