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店街 |
释义 | 三店街:三店街位于新洲区北部,106国道、柳明公路呈十字形贯穿境内,辖67个村、2个社区,版土面积11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071公顷,人口8.32万,因个体私营经济发达、市场繁荣、商贸活跃,被誉为“武汉的小温州”。 三店街办事处驻三店,人口83100人,面积118.48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67个村委会:和平、龙丘、三店、坨坑、沙畈、南桥、井塘、大塘、竹园、柳溪、东门、宋渡、西河、曾寨、施庙、七里、董椿、涂河、徐寨、石桥、王河、长塘、杨桥、份子、左桥、徐贵、徐远、保河、西黄、李景、肖堤、观塘、黄套、杨岗、新泉、郭玉、高彭、富兴、高富、杨湾、朱杨、细方、蔡畈、石河、曹田、七田、石咀、黄岗、麻铺、李岗、施杨、华岳、宋寨、曹岗、许岗、吴岗、栾岗、马畈、道岗、袁田、蔡河、松林、金塘、院墙、何畈、陶田、姚湾、李畈、李河。 三店街道办事处历史沿革:1949年黄冈县设11个行政区,三店属第八区,仍沿用保甲旧制。1951年三店属新洲县第五区。1956年1月,新洲县改12个区为8个区,三店为第四区。1956年7月,新洲撤销区建制,设立农村工作组指导组,设三店镇,为县辖镇。1958年9月,三店成立人民公社。1961年,三店人民公社改称为三店区,区下设红旗、联盟、前进、幸福、新胜、和平、6个人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三店区析出新胜、和平两个人民公社,成立三店人民公社。1984年1月,新洲县撤社复区,三店复区称三店区。1986年,三店区改为三店镇。1999年12月,撤销三店镇、和平乡,合并设立三店街道办事处。驻地:三店街竹园村。面积(平方公里)108.32,总人口:82926,社区居委会:2个,建制村委会67个。 三店,东坡大学士河东狮吼之典故出处. 香港电影《河东狮吼》正热映,“河东狮吼”是个老典故,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出自新洲三店街。 新洲三店街,宋朝时叫龙丘,龙丘有个陈季常,其父在北宋时官至太常少卿、工部侍郎。陈季常豪侠、好酒、狂放傲世,所以怀才不遇,愤然“毁衣冠、弃车马、遁迹山林”(《黄冈县志·古迹》载),就“遁”在今三店街,即龙丘。那时像这种人即使隐居也有钱,他喜欢歌妓(“妓”很难听,但歌妓绝非今天的妓女),家里养了一大群,“每逢客至,必以歌妓宴客”(即为客人演出)。他老婆叫柳玉娥,是个大“醋坛子”,平时她左右不离老公,严防出“事”;但那时女人地位低,有客来她就得回避,但她有她的办法,每当陈季常陪客至酒酣耳热时,她就在邻房用木杖猛敲墙壁,大呼小叫,陈季常很丢面子。 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东坡被贬黄州,慕名造访陈季常,见陈妻如此厉害,就作诗戏他: 龙丘居士也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河东是古郡名,柳姓是河东望族,狮吼在佛家比喻威严,陈季常好谈佛,所以苏轼这么写。从此“河东狮吼”就比喻凶悍的妇人。后广为传播,成了成语。 三店街是湖北省“双百”优质棉生产基地、武汉市优质糯稻生产基地。林果业也发展较快,优质青梅出口日本;现有常年蔬菜园8000亩,莴苣、萝卜畅销省内外,食用菌产业也颇具规模;畜禽业发达,三店黄牛肉名播荆楚;蛋鸡养殖业发展迅猛,常年饲养量达135万只,年产值1.5亿元,拥有年养殖10万只蛋鸡规模产业园2个;全街有个体经商户600余户、个体私营企业18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主要工业企业有木材加工、棉花加工、蜂蜜加工、食品加工、塑料制造等,其中木材加工企业29家,木芯板俏销省内外,年创产值1.68亿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