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杯香茶 |
释义 | 简介“三杯香茶”,浙江省泰顺县特产茶叶,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系采用泰顺深山茶园中的茶树细嫩芽叶,精工细作而成,以“香高味醇,经久耐泡”著称,其外型条索细紧苗秀,毫锋显露,大小匀齐,色泽翠绿;内质嫩香或栗香馥郁持久,滋味鲜爽丰厚,汤色绿艳明亮,叶底嫩绿鲜活。“三杯香茶”多次获得浙江省、温州市名茶评比优质奖、国际博览会银奖、国际名茶金奖等。 2010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三杯香茶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荣誉2006年“三杯香”商标被评为温州市知名商标,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名牌农产品,2009年获浙江省著名商标,同年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0年12月22日,“三杯香”牌三杯香茶荣获首届“国饮杯”特等奖。 2010年10月28日,通过中国国家农业部审核,被确定为第六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名单。 此外,该产品先后获得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国际名茶金奖等荣誉称号15项,并被列入钓鱼台国宾馆特供茶。 生产历史泰顺县是茶叶之乡,产茶历史悠久。泰顺位于浙南边陲。温和湿润的气候环境,充沛的水量,丰富的光热资源,“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特征,孕育了泰顺“三杯香”茶。20世纪50、60年代的名噪一时,泰顺茶叶统一使用“三杯香”牌,当时该品牌可以用家喻户晓来形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厂家各自为战,影响了品牌信誉,由于忽视了品牌建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泰顺县茶叶产业陷入低谷。2000年,泰顺县茶叶产量降到1500吨,产值降到3500万元。21世纪,加强品牌建设、质量管理,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三杯香”品牌再次崛起。2009年,全县茶叶总产量达2300多吨,总产值1.5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796.9吨,名优茶产值1.28亿元,分别比去年增产23.3%、增值35.9%,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茶产业。截至2010年,该县全县茶园面积6.3万亩,茶厂110多家,其中精制厂5家。 产地范围三杯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浙江省泰顺县所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三杯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浙江省泰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三杯香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技术要求(一)品种。 泰顺县本地中、小叶群体品种和其他适宜加工三杯香茶的优良品种。 (二)立地条件。 选择保护区范围内 海拔200米以上,土壤深厚的红壤或黄壤种植,土壤pH值5.5至6.5,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0%。 (三)栽培管理。 1、苗木繁殖:采用扦插繁殖,扦插时间为每年9月至11月。 2、种植: (1)种植时间:春季2月中下旬;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 (2)种植密度:单条植:每公顷苗数≤45000株;双条植:每公顷苗数≤90000株。 3、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鲜叶采摘。 1、采摘时间:为2月中旬至5月中旬。 2、采摘标准: 级别 采摘标准 特级 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一叶 一级 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 二级 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初展 (五)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摊青→杀青→揉捻→二青→三青→煇锅。 2、加工工艺: (1)摊青:摊青厚度不超过20cm,摊青叶失水率在10%至15%。 (2)杀青:杀青程度以减重率控制在40%。 (3)揉捻:揉捻程度以叶片组织破碎率达45%至65%,成条率达60%至80%为宜。 (4)二青:采用高温快烘法,风温95℃至115℃,摊叶厚度2cm,时间一般8至12分钟,含水率在40%至45%下烘回潮。 (5)三青:炒至含水率在20%左右时,出锅回潮。 (6)煇锅:锅温90℃至100℃,炒至条索紧结,足干(即含水率5%至6%),出锅及时摊凉。 质量特色1、感官特色: 级别 外形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级 细秀、翠绿 嫩香持久 鲜爽回甘 绿、明亮 嫩匀成朵 一级 紧秀、翠绿 栗香持久 鲜爽甘醇 绿、明亮 嫩绿匀齐 二级 紧结、绿润 栗香尚久 鲜醇 绿、尚明亮 嫩绿尚匀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水分,%≤ 6.5 水浸出物,%≥ 37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