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城市规划与人的主体论 |
释义 | 作者:李阎魁 著 ISBN:10位[7112092302]13位[9787112092307]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8-1 定价:¥50.00元 内容提要人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化过程中的最重要的问题。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决定人和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就是以科技为先导的世界历史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这两大问题必然汇聚到“主体的人”这个焦点问题上。为此,本文从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的普遍意义上出发,基于人的活动视角来理解、分析、建构城市和城市规划,就城市规划与人的主体问题、城市规划的主体性、城市规划的活动、城市规划与人的发展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以便适应新时代、新体制的需要。城市规划作为人与空间的作用手段,应该为人的自由、全面和充分的发展创造条件。这是城市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的发展必然。 作者简介李阎魁,1971年出生于江西萍乡市。注册规划师。作者自l989年始先后就读于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并获得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作者曾工作于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现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基础理论、城市经济、城市产业、城市设计和居住区规划。 目录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三、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 上篇一般主体论 第一章 主体 第一节 主体 第二节 主体的类型 一、人类主体 二、社会主体 三、集团主体 四、个人主体 第三节 主体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主体的需要 二、主体的目的 三、主体的效益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主体性 第一节 主体性思想的探索 一、西方的主体性思想 二、中国的主体性思想 三、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 第二节 主体性 一、自主性 二、能动性 三、创造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体活动 第一节 主体的实践活动 一、生产活动 二、交往活动 第二节 主体的认识活动 一、主体认识的特性 二、主体认识的机制 第三节 主体的价值活动 一、价值实践主体性 二、价值认识主体性 第四节 主体活动的中介 一、工具技术系统 二、社会制度系统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历史主体性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体观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 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 第二节 历史主体性的实现机制 一、变革实践手段和方式 二、提高自我认识的水平 三、发挥价值的能动作用 本章小结 中篇 城市主体论 第五章 城市主体 第一节 人是城市的主体 第二节 城市主体的类型 一、政府 二、集体 三、个人 四、公众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当代中国城市人的主体性 第一节 自主性的失衡 一、经济利益失衡 二、政治利益失范 第七章城市问题与人的活动 第八章城市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 下篇城市规划主体论 第九章城市规划与主体的人 第十章城市规划的主体性 第十一章城市规划的活动 第十二章城市规划与人的发展 结语 附录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主体性建设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