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城南村
释义
1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下辖村

城南村是一个村落的名称,在我国,不同的省市地区有同名分布,他们的地理位置不同,文化、经济、资源分布也不同。

基本概况

城南村由原墩郎张、东蜀山、张亮桥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位于镇域北端,东邻联谊村,西靠南门江,与蜀山街道隔江相望。南与金临湖村相连,北与新塘街道曾家桥村毗邻。全村地域面积1.142平方公里。浙赣铁路、03省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捷。村域内有镇重点骨干工业企业6家,其他种类企业60余家,共有商店125家,商业网点遍布各个村落,张亮桥农贸市场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有70多户经营户,形成了工商各业兴旺的气象。

全村有耕地1332.18亩,其中水田1303.18亩,其中在围垦地区有278亩,旱地29亩,农民自留地108.4亩。2006年底止,全村共有住户915户,其中外来户155户;总人口3205人,其中外来人口507人,划分为12个村民小组。全村劳动年龄内人口1668人,其中男813人,女780人。劳动力中以从事农牧渔业为主的158人,从事工业为主的988人,从事建筑业为主的146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为主的46人,从事商饮业为主的142人,从事其他行业的155人。在农牧业中有养殖大户25户。主要从事饲养鹌鹑、生猪、肉鸭、淡水鱼和种植粮食、苗木等。

原墩郎张村,位于所前镇西北部,东与缪家村接壤,南连塘下金村,西濒南门江,隔江与蜀山街道蜀山村相望,北与东蜀山村隔03省道和浙赣铁路相连。03省道复线穿村而过,又有河浜直通南门江和里士湖,水陆交通便捷。

相关姓氏

村民中张姓约占80%,次以王姓为多,其余总共有50余姓氏,均为少数。张姓祖籍河南清河县,南宋初有张氏三兄弟从义乌迁萧,老大定居本镇孔湖大路张,老二定居城南越寨鸭水张村,老三定居闻堰青山张。至清朝初期,鸭山张张氏分支析居到墩郎张,至今已传19代。王姓祖籍山西太原,南宋初始祖南迁隐居临浦大庄村,后分6房分居,至明弘治到万历年间又分支析居到本村,现村中王姓已有100多人。

历史沿革

墩郎张成陆在汉代以前,据考证,该地系由浦阳江上游冲刷淤积而成,至后汉六朝时已为临浦湖北岸沃野,至北宋初已为厉市湖沿岸和南门河水网地带的村落,宋代属崇化乡史村里,元朝时改属萧山崇化十九都二十图,清末属湘东乡,民国17年改属第一区墩蜀村,民国20年改划为萧山一都十图,民国23年推行保甲制,改属东蜀乡第8保,但老百姓一直习惯于称崇化乡。建国后改属西蜀区东蜀乡,1949年10月成立农会,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建立利明、新联两个低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1月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与附近几个社合并建立五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属城南公社来苏管理区五丰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建立来苏公社墩郎张大队,1984年改建为村民委员会,至2005年5月合并止。

墩郎张村为水网平原地带,原为粮食主要产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广植络麻,现以种植单季晚稻为主,仍保持家庭养殖副业,并有掘塘养蟹、水面养殖鱼类和蚌珠等多种经营,村民收入除有10余户从事商贸业外,多数以务工为主。村民在外村外地办有牛角钢钉有限公司、顺丰钢管有限公司、国荣纺织有限公司、宏丰钢钉厂、宏鑫纺织有限公司、绍兴第五建筑公司等。

原东蜀山村,位于所前镇西北部,东靠张亮桥村,南与墩郎张村接壤,西濒南门江,北隔河与新塘街道王有史村、吕才庄村相望。因村正中有一座低矮的小山丘东蜀山而得名。03省道和浙赣铁路从村南而过,水陆交通便捷。全村由墩郎王、郑家、吕家、曹家4个自然村组成。村南现已辟为所前工业区块。

村民中王姓、曹姓各占200多,次为郑姓占100多,再次为吕姓近百,其余均为少数,共约70余个姓氏。其中王姓祖籍太原,南宋初南渡到萧,隐居于临浦大庄,明朝弘治、万历年间分支析居,其中有一支到本村墩郎王定居发族。曹姓与本镇张家桥、董家桥曹姓一脉。郑姓相传于明朝时从浦江迁来萧山分支析居到此。占姓祖籍河南,唐朝迁浙江,明初有一支从新昌分支析居到萧,定居新塘街道吕才庄,后又分支到本村。

东蜀山村域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东蜀山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其四周原为湖泊,但在汉代以前已成陆,至后汉六朝为临浦湖北岸沃野,至北宋时为厉市湖北岸和南门江水网地带。村中东蜀山海拔仅39米,面积很小,但矿藏资源丰富,有白云石,为炼钢必需的辅助原料,其他尚有少量稀有金属矿藏。白云矿开采达10余年,后因开采难度增大而停产。村落在宋代属崇化乡,元朝后为崇化二十一都,清末民初为崇化乡东蜀山村。民国17年为萧山县第一区湘东联合社,民国20年划为萧山县一都十图,民国23年推行保甲制,改为东蜀乡五保。但老年人一直称崇化乡五保。建国初为西蜀区东蜀乡。1950年2月与墩郎张成立联合农会,同时成立4个村,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建立一个低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与墩郎张等合并成立五丰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改属城南公社来苏管理区五丰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建立来苏公社东蜀山大队,1984年改建为村民小组,2005年5月合并止。

东蜀山村原为水稻主要产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种植络麻,现以种植晚稻和蔬菜为主,保持家畜、家禽养殖,开发蚌珠养殖,但村民主要以务工为主。现村域内工业企业较多。

原张亮桥村,位于所前镇北部,东为张家桥和杨树下村,南靠所前工业区块,西与东蜀山村为邻,北为新塘街道曾家桥和王有史村。03省道和浙赣铁路穿村而过,有水路通南门江。相传村中张姓祖先建有两座石拱桥,故名张两桥,后雅化为张亮桥,土音称张岩桥。该村在旧时为县城出南门的第一个农村小集市,张亮桥畔有数家店面,有过街凉亭;又有小划船埠头,是城区居民下乡乘船上岸之处,故在旧时已是萧山城南水稻区稍有名声的乡村,逐渐形成一个新兴的小集市。

村民中以陈姓、张姓、魏姓占多数,次为陆姓、宋姓等,共有各姓10余个,其中陈姓祖先于南宋绍兴年间从东阳迁入萧山,居塘里陈,后发族分支析居,有一支到该村。张姓祖先从河南迁居义乌,又于南宋初迁居萧山孔湖、城南鸭水张和闻堰青山张等,后分支析居到该村。魏姓祖籍浙江德清,宋天圣年间迁居萧山河上魏家塔,后发族分支析居,其中有一支分居到本村。

张亮村历史悠久,据考证,村址汉代以前已成陆,至后汉六朝为临浦湖北岸沃野,至北宋为厉市湖北岸和南门江水网地带的村落,宋代属昭明乡开明里,元朝后为昭明二十一都,清末为开明乡,民国17年为萧山县第一区湘东联合村,民国20年划为县一都十图,民国23年推行保甲制,为东蜀乡河南保,但老年人一直称昭明乡河南保。建国初为西蜀区东蜀乡,1949年10月建立农会,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建立新农、新华两个低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1月合并为五丰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改属城南公社来苏管理区,(有一部分部曾属裘江管理区)建立五丰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建立来苏公社张亮桥大队,1984年改建为村民委员会。

张亮桥村为水网平原地带,原为粮食主要产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广植络麻,现以种植单季晚稻为主,保持家禽养殖,但村民主要以经商和务工为主。村工业早在改革开放初就办有麻纺厂,现村区有宏兴纺织有限公司、华益塑料有限公司、伟发麻纺有限公司等企业。另有大小商店百余家。

2 浙江嘉兴市嘉善县魏塘镇下辖村

基本概况

城南村位于魏塘镇的南面,是一个城郊结合村。1998年由原城南和宝林二村合并而成。全村有小社15个,总人口2824人(其中农业人口1179人),其中男性1339人,女性1485人。总户数1186户(其中农转非398户),总耕地面积804亩(其中原宝林804亩)。现有标准厂房18000平方米,企业30家。

经济发展

2003年村实现工业产值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569元,村集体可支配资金182万元,人均可分配644元。2004年村集体可支配资金可望达到200万元,人均可分配708元。

社会事业

几年来,该村先后获得省双学双比生产示范基地;县农村“双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县级示范性农民学校等称号;嘉兴市卫生村;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先进村;县科普示范村;县三无村;镇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县首批先锋工程“五好”村党组织;嘉兴市三无达标村;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3 浙江嘉兴市桐乡市振东区下辖村

振东新区城南村地处桐乡市东部,全村总面积 9 平方公里,现有 2/5 面积已纳入市区范围。东邻嘉兴市王店镇、桐乡市濮院镇,南邻桐乡市屠甸镇。振兴东路、世纪大道、 320 国道、绕城公路等主要城市道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全村 39 个村民小组, 1523 户,常住在册人口 5806 人。其中 33 个村民小组涉及征迁, 28 个村民小组迁建完毕, 2598 人转为非农人口。全村现有纯农业小组 6 个,土地改革 3054.7 亩,其中水田 2259.2 亩,旱地 795.5 亩,专桑 415 亩。年人均均收入 10206 元。

4 安徽六安市舒城县城关镇下辖村

城南村位于舒城县城南2.5公里处206国道横穿而过,交通便捷,享有县城南大门之誉。全村约3.6平方公里,1236户,是近5000多人,耕地面积2516亩。

村现有党员103人,其中流动党员6名,村两委干部4名,全村党员干部人人敬岗爱业,乐于奉献,党务、村务、治安等各项工作均受到上级肯定和表彰。

5 广东阳江市阳春市春城街下辖村

城南村位于春城街道办事处市区,有14条自然村,全村总面积约2783.44亩。2007年有624户,总人口2332人。有山地面积1500亩。村民主要以外出打工为主,2007年人均收入为5000元,集体经济总收入有5.2万元。

6 贵州安顺市平坝县城关镇下辖村

基本概况

城南村位于城关镇南大门,地处县城城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4.1oC,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84.7mm,多年平均降雨量1271.95mm,海拔在1280.0-1300米之间。

经济情况

全村有6个村民组,农户358户,人口1385人,有劳动力820人,该村是一个多民族杂居村,有汉、回、苗、布依、土家等民族,其中以汉、回族为主体,有回族140多户。

该村耕地面积319.27亩,其中:田139.92亩,地179亩,人均耕地0.23亩,人均吃粮食65公斤,人均收入2300.00元。

7 浙江嘉兴市海盐县武原镇下辖村

城南村位于县城武原镇南侧城乡结合部。全村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25亩,有承包组17个,农户314户,总人口3101人。村成立党支部,共有党员66名,村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村班子成员5名,村后备干部2名。2006年个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431万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87 .7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8338元。近三年来,先后被评为县先锋工程“五好”村党组织、县文明村、嘉兴市卫生村、嘉兴市绿化示范村。

8 湖南永州市江华县沱江镇下辖村

位于县城沱江城内,辖9个村民小组,172户,总人口413人,有耕地面积408亩,其中水田295亩。去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78.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8.4万元,工业产值40万元,劳务收入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近年来,该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建了民兵应急分队、妇代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活动经常,培养了村级后备干部。健全了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了远程教育,举办了党的知识、种养技术等各类培训班和青少年法律知识讲座,举办了“城南杯”知识抢答赛。开展了党员“一帮一”活动。创办食品加工、包装制品等民营企业4家,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万元,创税收4万元。规划无公害蔬菜种植区100亩,已种植蔬菜300亩,成立了城南科技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添置了农产品安全检测设施,组织农户进行种养专业技术培训。该村还在城区中心地段建房屋一座,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年收入达4万元。该村注重公共事业发展,投入25000元,修建东门口水田防洪排污工程,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村里电视、电话入户率在98%以上,有村级卫生室1个。近两年无违反计划生育现象,无集体上访事件和治安刑事案件发生,广大村民不赌博、不信教、不重男轻女、不搞宗族派性、不搞封建迷信。

9 江西南昌市青云谱区下辖村

城南村在包家花园东北5公里处,因地处南昌城南郊得名,村里的原住民姓史,这里又有史家、城南史家的称谓。据说,城南村是有名的百年龙灯村,不但有舞龙灯这种村里最重要的民间文化活动,还保留着扎制龙灯的手艺,史家后人甚至把龙灯“耍”到了国外。

在城南史家,每年春节第一件大事就是舞起板凳龙。这种龙的做法听起来很简单,史家每个有男丁的家庭都要提供相应数量的板凳,将这些板凳带到村里的康王庙前,一条板凳一条板凳地连接起来后,再由村里最有权威的长辈请出庙里的菩萨,这尊菩萨将成为板凳龙的龙头,在板凳龙前后挂好灯笼后,“龙”就要开始出巡了。

10 安徽利辛县城关镇下辖村

村情

安徽省利辛县城关镇城南村位于城关镇南部,人民南路、外环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与双桥开发区接壤,区位优势明显。全村辖9个自然村,23个村民组,耕地面积4560亩,总人口2328人,党员57人,下辖支部2个。

设施

为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有效合理配置士地资源。根据新农村建设有关政策结合我县士地整治,整村推进项目,我村村民委员充分酝酿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报上级领导审批,拟在该村建一个新农村生态园住宅区——城南和谐新村。该项目位于308道南,黑土沟西,属利辛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布点区。该项目规划用地丽面积16838平方米,建筑面积14021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4000平方米,容积率0.83,绿地37%,规划总户数866户,文化广场5200平方米。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社区服务、医务室占地3000平方米。

建设

王冲庄、王占庄、朱庄、张土庄四个自然庄(965户)统一整体搬迁到该新村,原四个自然村共占地518亩,由城关镇人民政府、利辛县城市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城南村民委会实施土地复垦,做好占补平衡调整工作,可节约士地266亩。该项目曾于2009年6月20日实施规划,目前正在申请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

11 安徽庐江县庐城镇下辖村

城南村位于庐城镇南郊,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43.5亩,总人口6928人,总户数1987户,辖区内共有村民组68个,村内有小企业8家,二所小学,一所村级卫生站,全村共有党员168名,下设4个党支部。

城南村两委紧紧团结党员、村民代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理清发展思路,制订了年度发展规划。牢固树立群众观,走群众路线,畅通民情渠道,善纳群众意思,按照群众的意愿办实事。结合“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人,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服务以城市建设为中心,大力支持征地拆迁工作。以党建为核心,全面推动村级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在村两委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业绩。2006年、2007年、2008年被评为先进党组织;2007年、2008年、2009年被评为先进村;2008年、2009年被评为村级岗制综合考评第二名;2009年度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第一名;2009年被中共巢湖市委组织部、巢湖市民政局授予民主管理示范村;2009年度被县委组织部评为党员电教和远程教育示范播放点。

近两年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使村各项工作走在镇的前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2: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