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城里街道 |
释义 | 概况城里街道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政府驻地博山城中部。东至五岭路,西至沿河东路,南至山头镇神头村,北至夏家庄。辖县前街、西更道、新建一、二、三、四、五路等43条路街巷。设12个居民委员会,四个家属委员会,辖一个村民委员会。共有居民6636户, 21478人。其中农业156户,892人。建国前多旧式平房,建国后新辟环城马路,楼群次第形成。辖区为中共博山区委、区人民政府驻地。驻有山东省陶瓷公司、淄博医士学校、博山人民剧场、颜山电影院、博山灯泡厂、淄博有机化工厂、博山食品公司等80多个单位。系居民、工商企业、机关等单位集中区。新建环城马路交通流量很大,旧有街巷多以姓氏命名。以驻城区中心,故名城里街道办事处。 1948年前为博山县所辖的中心地带,曾为旧县衙驻地。街道宽阔、人烟集中、商业繁华。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制为“城里人民公社”。1959年城里和西冶两公社合并为博城人民公社。1982年博城人民公社撤销,建为城里街道办事处。 主要街道新建四路一巷 位于城里街道办事处辖区南部。 呈U型走向,与北门里街道交叉呈十字型。北起新建四路,南止淄博鞋帽厂。门牌1—33;2—38号。街长166M,宽3M。耐火砖路面,两侧均为平房住宅。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载:“博山建县后,禹石门内官道接前街者日县前街。”过官宅后为县后街,俗称后街,亦名牌坊街。因清康熙年间于 此建有牌坊故名。建国后亦称后街,部分路段称官宅后。1977年更名为新建四路一巷。1982年经市政批准,保留现名。 沿河东路 位于城里街道办事处辖区沿河路东中段。路面低于河岸,雨季常积水泥泞。现西部已大部拆除。土路面。淄博市第二招待所北院驻此街。 清雍正十二年博山建县后,设颜神大集。该街为买卖鱼类的市场,故名“鱼市街”。1977年更名为红光街一巷。因马路展宽,西部大部拆除,红光街一巷之名随之消失,自然形成为沿河东路一段。1982年经市政府批准,并入沿河东路。 峨嵋山东路 位于城里街道办事处辖区东部。东起淄博市第一医院,北止博山人民剧场。建国前住户很少,建国后新建了民房。门牌1—7号。街长335 M,宽6~9M。沥青路面。驻有淄博市工人疗养院、淄博市第一医院、博山第三副食品商店门市部、淄博市工人文化宫等单位。 该路辟建较晚。建国前,原是一片林地坟茔。淄博市工人文化宫首先在原钱家老林的茔基上建成。后来淄博市第一医院、博山人民剧场和商业网点等相继落成。成为博山城区人民文化、体育、保健医疗的中心地段。 1977年更名为峨嵋山东路。1982年经市政府批准,保留现名。 新建五路东巷 位于城里街道办事处辖区东部。东起南关街,西止新建五路。门牌1~17号。街长62.2M,宽4M。呈不规则走向。驻有博山印刷厂。两侧有少许平房住宅。 该巷辟建较晚。民国初(19l2年),这里原是一片菜园,因地处菜园边,故该巷名“菜园边”。“七·七”事变后,人口繁衍,民房逐渐延伸,遂形成街巷。但仍沿旧名。 1977年更名为峨嵋山东巷。1982年经市政府批准,恢复原名为“新建五路东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