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儒家官德论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 者: 杨建祥 出 版 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210037668 ; 978-7-210-03766-8 I S B N : 9787210037668 出版时间: 2007-12-1 开 本: 大32开 页 数: 615 定 价: 49.8 元 内容简介儒家有一套属于道义论的话语体系,而儒家宫德理论正是这一话语体系里的风向标。 中国的历史从哪里开始,哪里就有道德生活;中国的文化从哪里开始,哪里就需要有政治道德。历史、文化、道德、政治,最终便集中为一种政治道德“图腾”,也即随着中国政治历程的进展,需要一种官德理论,诸家为此做出了各自的努力。 从广泛性、深刻性、普遍性、具体性和影响力来看,儒家官德理论是比较根深蒂固的,不仅是它形成了中国仕文化的主流意识,而且是它成为了儒学诸家流派的核心问题。 我们要彻底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道德、政治变迁,要力求解读这样一份令古人骄傲、令今人迷惑的“中国文化大本”,是离不开儒家官德,作为政治道德遗产,留在现代人视野里的。 本书目录引言 儒家官德体系在道义论视阈中的定位 一、如何界域儒家的“道义论” 二、儒家官德在道义论意义下的“效率”问题 三、线索和脉络 上篇:道义论与官德论 第一章 官德:儒家的用心 一、身份的象征:从士到仕的道义性筹划 二、孔子“仕的”用心 三、官经与官德 第二章 道义论·义务论·规范论·德性论 一、道义论转化为义务论 二、义务论外化为规范论 三、规范论内化为德性论 第三章 官德境界:儒家需要一种集体性意识 一、义务境界 二、集体性意识 三、儒家哲学的政治道德用心 四、这番用心的官德命题:进退之辨和仁爱原则 第四章 从殷周开始的儒家道义论立场 一、殷人的“帝”,转化为统治人世间的异在力量 二、周人的“天”,转变为道义论的道德根据 三、德性与责任意识的积淀 四、儒家的开启:从政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情结 第五章 儒家规范论与官德理论的精神写照 一、先从一个契约论立场发问:规范的“契约”意义 二、儒家官德规范具有的“契约”性质 三、透过儒家“规范”论的语言视角 第六章 蕈儒家官德论的哲学基础:孟子的设计和证明 一、思路与定向 二、先王与法先王 三、儒家官德与孟子积淀 四、透视《大学》路径 第七章 三部儒家官箴中的一致性立场:透视道义论的政治道德意识和历史反省意识 一、儒家·官箴:影响力 二、《虞箴》开始的历史反省意识 三、扬雄《州官十二箴》的牧民觉悟 四、崔驷《官箴》三首的官德用意 五、历代官箴与儒家仕文化 第八章 轧辊内 儒家官德中的反武巫传统:道义论使然 一、由来已久的话题 二、“为官不接异色人” 三、当官戒巫,以义处命 四、儒家戒巫“散”论 中篇:做官的儒家定律 第九章 德与位 一、孔子拟定的三个基调 二、敬位意识 三、孟子的义务心扩展 四、《周易》的“中”位卦理 第十章 德与才 一、司马光“德才之辨”的性质研究 二、儒家德才之辨在仕途中的的道义考量 三、对“贤”的深化认识 第十一章 德与民 一、德、民问题的由来 二、水火哲学:孔、孟之道的张扬及其转向 三、儒家的民本义务性立场在实践中的严格性 第十二章 荣辱观:《三事忠告》中的发挥与儒家官德的基础性检讨 一、为官吏设计的《三事忠告》 二、儒家立场的基础性证明 三、荣辱观念在基本的知耻心中生发 四、道义论环绕 第十三章 义与利:坚定的道义论的立场与实学的开拔 一、义重于利的哲学溯源:儒家道义论立场的先在性 二、开拔出的“实学”真学问:真精神 三、儒家“义利”之辨中的“效率”观念:何种意义中的“效率” 第十四章 穷与达:儒家仕观中一种别样的道义情怀 一、“惟义所在”:孟子的经典话语和后儒的阐发 二、处穷达变化的为官之德 三、《淮南子》的佐证 四、“逸民”的“独善其身”:孔子之感慨 第十五章 先与后:理政中的策略——道义论的价值理性转化为理政层面的工具理性 一、榜样论 二、为政先学论 三、处危原则论 四、民本的取向 五、内圣而外王 第十六章 仕与学:人、官不二 一、儒家官德:学术与政治的“不二” 二、“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三、人、官不二 第十七章 和与中:儒家和谐能力思想的官德效应 一、贵“和”与“和而不同”,儒家和谐能力的政治考察 二、儒家和谐能力:仁爱原则的德性圆融 三、中庸之道:和谐能力的政治智慧 四、道义论引导下的和谐能力生长出的文明引申 五、一个扩展性的补充说明:《管子》与儒家和谐能力思想的“不谋而合” 第十八章 循吏之风:儒家官德的象征 一、循吏与古代官德 二、历代循吏的德政事迹 三、循吏折射出的官德精神:儒家背景引申的道义论义务性连接 下篇:熟仁与仕途 第十九章 官道中的熟境 一、求熟不误于生,讲熟不误于政 二、熟仁成为了官经、官道、官术 第二十章 孔子的熟仁观及其发微 一、孔子“熟仁”观念之三句名言 二、成人之道的底据:熟仁之实践价值 三、为政之道的底据:《诗经》之照观 第二十一章 孟子“熟仁”之考辨 一、美在熟中:生存论语境 二、熟在“集义所生” 三、“德慧术”与熟仁在“善用易”中的沟通 四、“若要熟,也须从这里过” 五、熟仁,道义论化在实践运用中的特例:为政之德的用意 六、地位,政治道德与历史跨越:造孟运动“熟仁”到了宋明理学 第二十二章 二程“熟仁”观念的承继与创意 一、依孔、孟而来的“熟仁”观 二、方法论上的成就 三、“熟仁”在仕上的用意 第二十三章 朱熹“熟”论之洞察 一、“熟仁”,来自于孔、孟之开启 二、“熟仁”的人生考量 三、“熟仁”的实践价值洞察 四、“熟仁”,自孔、孟以来的创意 五、“熟仁”与仕的关系 第二十四章 别有新意的船山“熟仁”观 一、对孔、孟“熟仁”观念的创新发微 二、“仁之熟”辨:做人和做官 三、熟仁底据之考辨:新意发挥 四、哲学底据的再挖掘:“熟仁”之于“研几” 第二十五章 王阳明论“熟仁”:意志考量 一、按孔、孟的教诲:承继的是孔、孟,开拔的是自家 二、“志与熟”:“工夫纯熟”的创意 三、“学与熟”:“只是一件事” 四、归根结底,熟在“致良知”上 五、做人与做官:都在道义论上做文章 第二十六章 “熟仁”在治道中的提炼 一、“自德性中走来”——吕坤的熟仁视野 二、李栗谷的实学思想与熟仁的表达 三、曾国藩的“熟仁”之精蕴 跋 道义论意义中的儒家官德之展望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