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城关回族镇 |
释义 | 1 河南睢县城关回族镇城关回族镇为一地名,在我国河南的睢县、宁陵县、淮阳县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睢县古称睢州,又名凤凰城。睢县城关回族镇位居县城,是睢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全镇总面积25平方公里,辖7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总人口6.25余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70人,少数民族人口8725人。耕地3200亩,是典型的非农业大镇。 近年来,睢县城关回族镇党委、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工业立镇、商业强镇、科教兴镇、依法治镇”的工作思路,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牢牢抓住城镇化建设一定要以经济发展为主线,强力实施和谐发展、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观,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2007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8亿多元;工业总产值完成8.6亿多元;财政收入达到10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6元。1993年被省命名为“河南乡镇之星”,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改革商丘试验区试验点”、“商丘市特别改革试验镇”、“全省乡镇企业外经贸工作管理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评为“商丘市文明乡镇”、“商丘市十强乡镇”、“省卫生先进单位”。 2 河南宁陵县城关回族镇地处豫东商丘市腹地,是宁陵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镇总人口38507人,辖5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一个街道办事处,10个居民委员会。全镇交通方便,能源充足,物产丰富,郑永公路横贯东西,柳柘公路纵穿南北,霍连高速公路紧靠我镇北部,京九、陇海两条铁路的交汇处--商丘市,距我镇不足30公里,是久负盛名的泡桐之乡和槐山羊繁育基地。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拉大城镇建设框架,改善投资环境,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镇形成了皮毛、皮革、肉食加工、桐木拼板、童车加工、综合养殖、建筑安装等支柱产业,被省政府命名为“乡镇企业500强”的天河皮业集团是我镇的龙头企业,在它的带动下,我镇现有皮毛、皮革加工厂10多家,三个养殖专业村和20多家冷冻厂。龙头企业福发童车厂在厂长秦正江的苦心经营下,从一个家庭作坊式小型加工厂发展到现拥有职工500多人,年产值近600万元大型童车加工厂。南关桐木拼板厂是我镇又一个龙头企业,该厂生产的桐木拼板质量过硬,信誉度高,产品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供不应求,深受用户清眯,并促进了全镇林业的发展,带动形成了二十多个桐木购销专业队。乡镇企业基本上形成了产购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格局。目前我镇道路四通八达,邮电、通讯、电力、医疗等设备齐全,全镇乡镇企业已达22个,个体私营企业114家,社会总产值达33144万元。其中工业完成产值15466万元,实现入库税金4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60元。全镇政治进步,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社会稳定。 3 河南太康县城关回族镇太康县城关回族镇位居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11国道、106国道、许郸铁路在此交汇,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全镇辖8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67540人,面积13.4平方公里,是河南省创建文明村镇先进乡镇之一。 全镇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在经济建设方面,按照“兴工重私营,扩城活流通,科教上水平,强镇富财政”的总体思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后建立8个贸易市场、开辟5条商业街,建成了任庄市场村,全镇个体工商户已达4551户,私营企业70家。镇华宇油脂有限公司、第二棉纺厂、宏泰建筑公司等私营企业已成为全县纳税大户,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前列。 城关回族镇坚持统筹安排、滚动发展的原则,盘活土地存量,突出亮点和闪光点,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完成城建项目,全镇街道硬化率达到95%以上。全镇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迅速发展。有镇办中学2所,小学13所,教职员1252人,在校学生13000人。镇属医院有床位260张,卫生技术人员224人。镇内古迹有太康墓、文庙(黉学)等,其中文庙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 河南淮阳县城关回族镇淮阳县城关回族镇是1956年建制的回族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万亩龙湖环绕,风景秀丽,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观光旅游圣地。全镇辖6个办事处、25个居委会、15个行政村,134个村民组,总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74亩,总人数1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7%。2004年全镇财政收入2064万元,人均纯收入2600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县之首,全市五强,先后被国家、省、市评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市“文明乡镇”。 该镇交通便利,经济发展环境宽松。106国道、周郸公路贯穿全镇。镇委坚持实施"工业兴镇,旅游强镇"战略,牢固树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指导思想,强力推进“三化”进程。制定优惠政策,优化经济环境,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在全镇范围内叫响“你赚钱,我发展;你不赚钱,我不要钱”的口号。使城关成为人才、资金、项目聚集的洼地,招商引资的平台。目前,全镇民营工商业,企业已达148家,初步形成了纺织品加工、塑料加工、皮革制品、医药、机械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七大行业。以金丝利棉织品有限公司、淮阳县毛巾厂、银丰塑料有限公司、淮山羊皮革有限公司、陈州酱菜调料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特色经济,竞相发展,各有千秋,为强力推进县城经济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围绕“种、养、加”大做文章。“种”是以大棚蔬菜、食用菌、小杂果为主,发展张庄、白阁、小孟楼等种植业基地。“养”是以扩大养殖规模,扩充养殖总量,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发展段庄养猪专业村,金庄养鸡专业村,从庄养鸭专业村。“加”是加大培育涉农龙头企业,不断拉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增加农民收入。 淮阳龙湖面积11平方公里(16483亩)。堪称中原明珠,内陆奇观。九三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市县风景名胜区,湖区内有高、低等植物200多种,高、低等动物500余种。并盛产蒲苇、莲藕、菱角、水浮莲、浮萍等20多种小生植物和草、青、链、编四大家鱼、武昌鱼、鲤鱼、佛鱼、黄桑鱼等30多种鱼类及虾、蟹等名优水产品。 该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伏毅、神农建都,陈胜、吴广称王,包公放粮赈民,李之龙传播革命火种之地。旅游发展日新月异,蕴藏着众多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有天下第一陵——太昊伏裁陵、包公祠、陈胡公墓、古汉墓、曹植墓、七台八景等。朱镕基、温家宝、李长春、李铁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视察太昊陵,朱镕基并亲笔题字:“羲皇故都”。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和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