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溶浸采矿
释义

定义

溶浸采矿是根据某些矿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将工作剂注入矿层(堆),通过化学浸出、质量传递、热力和水动力等作用,将地下矿床或地表矿石中某些有用矿物,从固态转化为液态或气态,然后回收,以达到以低成本开采矿床的目的。

种类

溶浸采矿方法包括地表堆浸法原地浸出法细菌化学采矿法等。

溶浸采矿彻底改革了传统的采矿工艺,特别是地下溶浸采矿,少需或无需传统的采矿工程(如开拓、剥离、采掘、搬运等),使复杂的选冶工艺更趋简单。溶浸采矿可处理的金属矿物有:铜、铀、金、银、离子型稀土、锰、铂、铅、锌、镍、铬、钴、铁、汞、砷、铱等20多种。但应用得多的是铜、铀、金、银、离子型稀土。

1 地表堆浸法

堆浸法是指将溶浸液喷淋在矿石或边界品位以下的含矿岩石(废石)堆上,在其渗滤过程中,有选择的溶解和浸出矿石或废石堆中的有用成分,使之转入产品溶液(称浸出富液)中,以便进一步提取或回收的一种方法。

按浸出地点和方式的不同,堆浸可分为露天堆浸和地下堆浸两类,前者用于处理已采至地面的低品位矿石、废石和其它废料;后者用于处理地下残留矿石或矿体,如果这些矿体或矿柱未采动,为提高堆浸效果,需预先进行松动爆破。

1)适用范围

堆浸法的适用范围是:

(1)处于工业品位或边界品位以下,但其所含金属量仍有回收价值的贫矿与废石。根据国内外堆浸经验,含铜0.12%以上的贫铜矿石(或废石)、含金0.7g·t以上的贫金矿石(或废石)、含铀0.05%以上的贫铀矿石(或废石),可以采用堆浸法处理。

(2)边界品位以上但氧化程度较深的难处理矿石。

(3)化学成分复杂,并含有有害伴生矿物的低品位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4)被遗弃在地下,暂时无法开采的采空区矿柱、充填区或崩落区的残矿、露天矿坑底或边坡下的分枝矿段及其它孤立的小矿体。

(5)金属含量仍有利用价值的选厂尾矿、冶炼加工过程中的残渣与其它废料。

2)地表堆浸

地表堆浸法是将溶浸液喷淋在破碎而又有孔隙的废石(围岩废石与低品位矿石的混合物)或矿石堆上,溶浸液在往下渗滤的过程中,有选择性溶解和浸出其中的有用成份,然后从浸出堆底部流出并汇集起来的浸出液中提取并回收金属的方法。

地表堆浸是应用最早且应用最广的溶浸采矿方法。它适用处理边界品位以下,仍有回收利用价值的贫矿和废石,或品位虽然在边界品位以上,但氧化程度深,不宜采用选矿法处理的矿石,或化学成份复杂,甚至含有害伴生矿物的复杂难处理的矿石。

(1)破碎矿石(废石)堆的设置

① 地表堆浸矿石的粒度要求:被浸矿石的粒度对金属的浸出率及浸出周期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矿石粒度越小,金属的浸出速度越快。例如,用粒级25~50mm的与-5mm的金属矿石浸出12d,其浸出率分别为29.575和97.88%。但矿石粒度又不宜太细,否则将影响溶浸液的渗透速度。国内堆浸金矿石的粒度一般控制在-50mm以内,并要求粉矿不超过20%,国外许多堆浸矿石的粒度控制在-19mm,浸出效果良好。

② 堆场选择与处理:矿石堆场应尽量选择靠近矿山、靠近水源、地基稳固、有适合的自然坡度、供电与交通便利,且有尾矿库的地方。堆场选好后,先将堆场地面进行清理,再在其表面铺设浸垫,防止浸出液的流失。浸垫的材料有热轧沥青、粘土、混凝土、PVC薄板等。在堆场的渗液方向的下方要设置集液沟,集液池,在堆场的周边需修筑防护堤,在堤外挖掘排水、排洪沟。

③ 矿石筑堆:矿堆高度对浸出周期及浸垫面积的利用率有直接的影响,高度大,浸出周期长,浸垫面积利用率得到提高。但从提高浸出效率、缩短浸出周期、保证矿堆有较好的渗透性来综合考虑,矿堆高度以2-4m为宜。

(2)浸出作业控制

① 配制溶浸液:根据浸出元素的不同,配制合适的溶浸液,如堆浸提金普遍采用氰化物。

② 矿堆布液:矿堆布液方法有喷淋法、垂直管法及灌溉法。前者主要适合于矿石堆浸,后两者主要适合于废石堆浸法。喷淋法是指用多孔出流管、金属或塑料喷头等各种不同的喷淋方式,将溶浸液喷到矿堆表面的方法;灌溉法是在废石堆表面挖掘沟、槽、池,然后用灌溉的方法将溶浸液灌入其中;垂直管法适合高废石堆布液,其作法是废石堆内根据一定的网络距离,插入多孔出流管,将溶浸液注入管内,并分散注入废石堆的内部。

③ 浸出过程控制:浸出过程控制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酸碱度、杂质矿物等。

(3)浸出液处理与金属回收

浸出液中含有需要提取的有用元素,可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其中的有用元素置换出来。如从堆浸中所得的含金,银浸出液(富液)中回收贵金属的方法有锌粉置换法,活性炭吸附法等传统工艺,以及离子交换树脂法和溶剂萃取法等新工艺。

2 原地浸出法

原地浸出法,又称地下浸出法,包括地下就地破碎浸出和地下原地钻孔浸出。

1)地下就地破碎浸出

地下就地破碎浸出法开采金属矿床,是利用爆破法就地将矿体中的矿石破碎到预定的合理块度,使之就地产生微细裂隙发育、块度均匀、级配合理、渗透性能良好的矿堆,然后从矿堆上部布洒溶浸液,有选择性地浸出矿石中的有价金属,浸出的溶液收集后转输地面加工回收金属,浸后尾矿留采场就地封存处置。

溶浸矿山比常规矿山基建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实现矿山机械化与自动化,有利于矿区环境保护,因此,该法很有应用发展前景,目前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我国也在铀、铜等金属矿床试验研究或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2)原地钻孔溶浸采矿方法

其特征是矿石处于天然赋存状态下,未经任何位移,通过钻孔工程往矿层注入溶浸液,使之与非均质矿石中的有用成份接触,进行化学反应。反应生成的可溶性化合物通过扩散和对流作用离开化学反应区,进入沿矿层渗透的液流,汇集成含有一定浓度的有用成份的浸出液(母液),并向一定方向运动,再经抽液钻孔将其抽至地面水冶车间加工处理,提取浸出金属。

地下原地钻孔溶浸采矿方法适用条件苛刻,一般要求同时满足:

(1)矿体具有天然渗透性能,产状平缓,连续稳定,并具有一定的规模;

(2) 矿体赋存于含水层中,且矿层厚度与含水层厚度之比不小于1:10,其底板或顶、底板围岩不透水或顶、底板围岩的渗透性能大大低于矿体的渗透性能。在溶浸矿物范围之内应无导水断层、地下溶硐、暗河等;

(3)目的金属矿物易溶于溶浸药剂而围岩矿物不能溶于溶浸药剂,例如:氧化铜矿石与次生六价铀易溶于稀硫酸,而其围岩矿物石英、硅酸盐矿物不溶于稀硫酸,该两种矿物则有利于浸出。

由于适用条件苛刻,目前国内外仅在疏松砂岩铀矿床应用地下原地钻孔法开采。这种疏松砂岩铀矿床通常赋存于中新生代各种地质背景的自流盆地的层间含水层中。含矿岩性为砂岩,矿石结构疏松。且次生六价铀较易被酸、硷浸出,适合地下原地钻孔浸出法开采。

3 细菌化学采矿法

某些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能对金属矿物产生氧化、还原、溶解、吸附、吸收等作用,使矿石中的不溶性金属矿物变为可溶性盐类,转入水溶液中,为进一步提取这些金属创造条件。利用微生物的这一生物化学特性进行溶浸采矿,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采矿方法。目前世界各国微生物浸矿成功地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是铀、铜和金、银等金属矿物。且正在向锰、钴、镍、钒、镓、钼、锌、铝、钛、铊和钪等金属矿物发展。浸出方式由池(槽)浸,地表堆浸逐步扩展到了地下就地破碎浸出,并有向地下原地钻孔浸出发展的趋势。一般说来,微生物浸矿主要是针对贫矿、含矿废石、复杂难选金属矿石。

可用于浸矿的微生物细菌有几十种,按它们生长的最佳温度可以分为3类,即中温菌(mesophile),中等嗜热菌(moderate thermophile)与高温菌(thermophile)。硫化矿浸出常涉及到的细菌如图1所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3: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