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荣华楼 |
释义 | 广州市荔湾区旧城改造启动,龙津路长寿路地块纳入改造范围。位于龙津东路、创业于光绪二年(1876年)的荣华楼,尽管是广州现存少数的百岁老茶楼之一,但并非文物单位,荣华楼已同意改造。 位于龙津东路708号至712号的荣华酒楼,,原名荣华楼,创业于光绪二年(1876),原是一间砖木楼房,门前挂有一对联,写着:雀舌未经三月雨;龙牙先占一枝春。 民国25年(1936年),荣华茶楼门面前幢被改建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竣工后复业时恰好是其开业60周年志庆。当时店门前已换一副新的对联。该联是清代书法家吴道镛亲笔为荣华新楼落成开业而写的,对联曰: 荣业宏开历六十年旧址重修,非壮丽堂瑛辽房供雅座; 华楼高耸喜三千客如云毕至,在此勾留消遣…… (该对联现已不存在,上述是原茶楼退休工人回忆的,因日久,对联尾后的几个字无法回忆齐全) 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时荣华茶楼的司理已是陈象臣,是独资顶手经营的,因店史悠久,创业者是谁已无法考究。荣华茶楼改建后,店容装饰,门面古色古香,设有饼柜,一边经营本店生产的饼饵、糕点,一边销售赞美公司的饼干。厅堂设置较为高雅,楼层高,光线充足,空气清新通爽,就座品茗,使人感觉舒适,所以招徕不少雅士、客商,如医生、针织花纱商人及房地产经纪等。 二楼前厅骑楼向马路处,全部满洲窗装置,窗前有一小骑楼(小露台),栏栅上栽有各种各样的盆花。前厅两边和后楼大厅,全部卡位设置,中间摆设云石台面的方台,比盛行的玻璃台面更为高雅。壁挂名人字画,以供茶客边品茗谈心,边欣赏古董字画。 楼下后座有一通天天井,空气流通,生意颇为畅旺。当时荣华茶楼,只做早、午茶市,抗战胜利后才增开夜茶市。除供应传统包点外,还有星期美点、中秋月饼等饼饵生产,食品新鲜质量上乘,当时顾客反映良好。 1956年2月,公私合营后变化较大。1960~1968年期间曾停止了二楼营业,作为西区商业局饮食服务管理部的办公地,当时只有楼下经营茶饭市。“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店曾装修改建过好几次,使原有古色古香格调荡然无存,改为随时代性的装饰。当时的荣华茶楼,四周墙壁洁白,一楼大厅和二楼全部摆设大圆台,方台散座,不设卡位,使厅堂显得更加宽敞、光亮、空气流通。1978年恢复了传统月饼生产,并创新推出“荣华富贵月”,颇受群众欢迎。 1983年再次进行了调整厅堂布置,恢复夜茶,从晚上9时开始营业至深夜12时。经营上做到品种多样,价钱便宜实惠,有各种烧卖和煲仔系列、生滚粥品、各式小炒等,并恢复了“问位点茶”,生意遂兴旺。 1985年扩充二楼横厅,将原来堆放杂物的空木楼改建为厅房(现牡丹厅),同时增开饼屋。 1993年荣华茶楼又再投资装修,从原有两层扩建至四层,设有厅房十余个,全面配备空调、卡拉OK。1994年1月23日,荣华茶楼重新开业,并更名为荣华酒楼。 80年代初,荣华酒楼的点心师傅方旋精心研制出荣华麻香酥。荣华麻香酥是粗料精制的品种,有甘香酥化的特点,从1983年起多次在广州美食节获奖。当时曾运用宣传手法以“荣华”二字顶格公开登报为“荣华麻香酥”征联,扩大宣传面,凡入选头名,奖给可供12人用本店筵席一桌,故引起不少文人墨客的雅兴,一时珠玉纷投,传为佳话,荣华之名,不胫而走。结果获奖者叫何国贤,其对联是:“荣誉麻香颐陆羽,华筵珍品醉刘伶”。该联由现代已故书法家麦华三亲笔书写,悬挂在二楼大厅近门口圆拱两边,供茶客欣赏,可惜现在该联因装修调整店内布局被毁掉。1997年12月,在杭州举行的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认定会上,“荣华麻香酥”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同时被大会指定为接待食品。 目前,荣华酒楼有“好姐鱼头煲”、“荣华金牌叉烧酥”、“荣华富贵鸡”等多款在历届广州美食节中获奖的点心、菜式。 ,曾改名“向阳茶楼”。 而现在的荣华楼,多数都系附近的街坊常去处,例如有D公公婆婆去那儿饮下午茶,听听粤剧等,在那也许能够找回那失落的记忆,对我们年轻一代人来说,荣华楼的历史我们不曾知道及了解,也许因为它不够现在的大酒店高级,没有那金碧辉煌的排场,但它确见证了西区的历史的变迁,伴随着好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也许重游故地,那儿早已面目全非,但我们依然能在那找回我们那熟悉的记忆,还有我们的那份深厚的街坊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