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 |
释义 | 学校概况1960年9月,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正式成立,其前身是日喀则格萨拉康小学。当时被命名为“西藏日喀则中学”,《人民日报》还专门刊登了日喀则中学成立的喜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同志曾亲临学校视察,并赠送锦旗以及显微镜等部分教学仪器。 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日喀则中学、日喀则地中和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三个阶段。从小到大、从建校初期学校只有三个初中班, 初中在校生92名,到如今的自治区级重点高中,学校的规模、师资、环境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学校设有高中三个年级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00余人,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如今的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已发展成为西藏自治区重点高级中学,并被授予“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国防生源基地”等荣誉称号。 学校管理以王有春为书记、桑珠加措为校长,由尼玛次仁、谢朝进和冉长江为副校长的现任领导班子,自从2004年上任以来,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他们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密切结合当时的校情,及时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科研兴校”的治校理念,促使学校实现更高起点上的不断跨越。在塑造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和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方面不断创造了新的业绩。高考升学率逐年稳步攀升,在2009年高考重本人数创历史记录的基础上,2010年又创造了新的更加辉煌的业绩:高考总升学率达到92.88%,其中重本上线人数为2005年的2.7倍,达到195人,占全区计划总数的五分之一。 日喀则一高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区内外多所重点学校建立友好往来关系,并充分开展互动交流活动。近五年来,校领导分期分批带领教师奔赴山东、黑龙江、吉林、青海、陕西等内地学校和拉萨、林芝、山南、江孜、亚东等区内高中学校开展了参观考察和交流学习活动。今年还专门邀请山东临沂一中的专家到学校作新课改专题讲座,并开展了两校教师之间互动交流活动。这些举措不但进一步增进了学校之间的友谊,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双边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造就了以全国优秀校长尼玛次仁、全区优秀班主任普琼、全区优秀教师冉启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 日喀则一高始终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方针,不断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学校不但坚持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而且更加重视以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精细化的管理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了“诚实、守纪、勤奋、好学”的良好学风。在拉萨“3·14”事件发生时,在汶川、玉树大地震席卷后,在舟曲等内地水灾泛滥时,在每次重大事件面前,全校师生表现出极高的思想觉悟和空前的凝聚力。据不完全统计,就这两年西藏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师生为灾区捐款达30多万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办学条件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以其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办学实力,享誉区内外。也成为对口援藏省市投资援建的首选对象。从2000年山东省援建学校实验综合楼起,山东、黑龙江两省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坚持“援藏先援教”的理念,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彻底改变了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硬件设施严重滞后的局面。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根本改善,一幢幢全新的校舍拔地而起,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日趋完备,师资力量不断增强,为一高乃至全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知名校友五十年可以让极为简陋的校舍变成一座座功能齐全的楼房,而不变的却是“团结协作、艰苦创业、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一高精神。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下,一代又一代一高人奋发图强,勤奋耕耘,为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接班人。据不完全统计,日喀则一高建校至今共培养了初高中毕业生17631人,从中向区内外高校输送了10608名优秀毕业生。 其中: 本校63届毕业生现任西藏自治区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西藏大学研究生导师、国际藏学理事会理事巴桑旺堆; 67届毕业生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顿珠次仁; 69届校友曾任西藏石油公司西藏销售分公司总经理多布拉; 75届校友全国十佳青年西藏自治区建设厅党组书记王亚蔺; 85届校友藏族第一位临床医学博士西藏自治区高原病及心血管疾病学科带头人格桑罗布; 93届校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生现任自治区发改委计划处副处长索塔; 97届校友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现任新华社西藏分社对外采访部主任边巴次仁; 2000届全区文科状元北大毕业生现任西藏拉萨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次仁平措; 2010届以优异成绩被北师大录取的理科状元加央拉姆等校友都是迄今为止我校输送到各类高等院校深造的万名优秀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队伍建设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的领导班子强烈意识到要办好高品位的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就是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一支具有高度负责精神,且具备过硬本领、团结奋进、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才能实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最高目标。因此,学校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并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 民族团结如一家 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具有“民族团结如一家”的传统美德,不愧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目前学校的教师是由藏族、汉族、满族等七个民族组成。虽然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生活习惯各异,但是大家亲如一家、团结和睦、和谐相处,并始终发扬“老西藏精神”,同心同德、全心全意为边疆民族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不懈奋斗,表现出了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重视民族语言文字 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也十分重视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按照《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大力加强藏语文师资队伍建设。把藏族学生藏语文作为必修课,并具体规定毕业生应达到的藏语文水平,同时鼓励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学习使用藏语文,并对能用藏、汉双语授课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上给予适当优惠。 科研兴校”为己任 日喀则一高的老师们,在建设学习型校园过程中,以实现“科研兴校”目标为己任,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密切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科研工作,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著书立说蔚然成风。藏文组老师编写的《藏学十明术语明解》、英语和信息技术教研组开发的校本教材以及近期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293篇论文和为编纂五省区高中新课程藏语文教材提供的教材目录等都是一高老师多年教学生涯的理性感悟,这些都凝聚着一高人的执着追求。 学校荣誉学校先后获:“西藏自治区省级重点高中”、“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国防生源基地”、“全国民族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奖”、“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日喀则地区教学质量优胜奖”以及“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工作者”、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全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五十年,白驹过隙,沧桑共凯歌同奏;五十年,风雨兼程,艰辛与硕果同行。如今的一高,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团结拼搏下,已由一棵小树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不仅枝繁叶茂,而且顶天立地,成为了享誉全区的品牌学校。 大事记1960年9月11日,在日喀则格萨拉康成立日喀则中学(地区一高最前身)。 1961年8月8日,首届24名初中生顺利毕业。 1962年春,党中央拨专款,新建日喀则中学,校址选为现在的地区小学。 1963年6月15日,日喀则中学建成。 1972年初,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莅临学校视察。 1973年5月27日,学校举行首届田径运动会。 1976年秋,首届30名高中生毕业。 1981年4月,新建一幢面积为144平方米教职员工宿舍。 1983年3月,学校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单位。 1983年10月,英、加拿大等六个国家的教育界友好人士来学校访问。 学校成立至1984年,得到党和政府的专项资金,学校不断加强各类教室、操场、礼堂、教职员工宿舍、食堂等硬件设施建设。 1985年,学校被评为“地区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1988年4月15日,学校被评为“地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同年11月18日,地中实验楼竣工,同时卫星地面接收装置交付使用。 1989年4月,学校足球队夺得日喀则地区第一届“希望杯”冠军。 1989年8月11日,党和国家领导李铁映莅临学校视察工作。 同年9月,学校办藏语文授课试点班,招收42名学生。 1990年8月3日,学校藏语文授课试点班荣获全区统考第一名。 同年9月1日,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1991年4月,学校足球队荣获第三届“希望杯”足球赛冠军,同年9月,成立了第二个藏语文授课试点班,学生46名。 1992年3月,第四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上,学校被评为“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 同年6月,被评为“全区群众体育先进集体”。8月,学校初一藏语文授课试点班荣获全区统考成绩第一名。10月,在全区首次完全中学办学评估活动中,学校荣获第一名。 1993年7月,李燕同学考入清华大学,索塔同学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同年8月,学校高中藏语文授课试点班在全区统考中荣获总评第一名。 1994年4月15日,中央工作组到学校视察。6月,边巴次仁同学获得宋庆龄奖学金。8月,总投资15750元,建立了语音室。同时学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自治区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集体”,在全区完全中学办学水平评估中获“先进学校”称号。 1995年4月,学校被评为全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4月,自治区教委拨款135万元,修建学生宿舍楼、多功能餐厅等。同年9月学校正式改名为日喀则地区高级中学,原12个初中班及51名教职工移交给日喀则市二中。 1996年5月,学校被评为“95年度教育系统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同时又被评为“地区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1997年2月18日,学校举行邓小平同志逝世追悼会。6月28日,学校在地区礼堂举办“迎香港庆回归”专场文艺演出。 1998年5月,自治区教委投资60万元,地区教体委投资40万元,用于校园路面硬化,新建学校印刷厂综合楼。同年9月,在“全区98年高考十佳生座谈会”上我校5名学生荣获“全区十佳生”的称号。 1999年1月12日,地区首届青年杯足球赛中我校足球队荣获冠军。同年4月15日,区教育厅、经贸厅指定我校为日本援助学校。5月9日,我校召开大会,并举行示威游行活动,严厉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5月27日,我校在地区大礼堂举行庆祝建国五十周年、西藏民主改革四十周年、澳门回归文艺汇演。8月,旦增伦珠、白玛卓嘎、大扎西同学获“全区高考十佳生”称号。9月8日,日本代表团到我校考察项目。 2000年1月1日,地区高中《为明报》出刊。4月,我校师生员工参加由地区教体委组织的揭批达赖的大会,会上,我校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分别发言。6月24日,举行山东援建项目教学综合楼和学生宿舍楼开工典礼。8月,我校高三(3)班次仁平措同学被录取到北京大学。9月,我校高一新生扩招到12个班,人数达637人, 10月10日,由尼玛次仁、普琼、团多创作的校歌《火热的心》制作完毕。 2001年1月29日,日本援助项目(国产部分)到位,同年3月9日,日本援助项目(日产部分)到位。5月,总投资近50万元,启动校园绿化工程;总投资200余万元,改扩建足球场、篮球场、看台、主席台。7月,总投资130万元,新建校办公楼(四层),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7月,举办暑期英语培训班,由美国(国际)英语学会特派5名外籍教师无偿培训。8月21日,我校决定试行教师聘任制。 2003年6月19日,我校举行“西藏自治区重点高级中学”挂牌仪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宋和平、日喀则地区行署专员王耀午揭牌。 2004年6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高汉东同志(援藏干部)到我校担任常务副校长。 同年8月23日,原地区教育局成人教育科科长王有春同志担任我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原我校党支部书记团多同志调动至地区中专学校。 同年9月15日,组建我校新领导班子,桑珠加措同志担任地区一高党支部副书记,主要负责行政工作,尼玛次仁同志担任地区一高副校长。 2005年9月6日,桑珠加措同志被任命为日喀则地区第一高级中学校长。当天,西藏自治区教材编译中心向我校捐助价值28万元的教学仪器。当年,由黑龙江省投入500万元援建的学生公寓楼建成使用。 2006年6月22日,我校部分教师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挂职学习。 9月27日,学校顺利通过自治区重点高中复查评估。 12月,共青团中央授予我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07年4月20日,成都军区授予我校“国防生源基地”称号,同年,国家奥组委授予我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2008年3月3日,校妇联成立,选举妇联主任、委员。 同年5月6日,国家投资2700万元实施的学校改扩建(教学楼、风雨操场、学生餐厅、学生宿舍)工程交付使用。 10月11日,由山东省援建的图书科技楼开工。 2009年9月,校徽修改设计完成。同年高考重本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104人。 2010年4月25日,校操场改扩建、校教职工周转房破土动工,同年秋季,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 8月28日,我校第一部教师论文集《春华秋实——教师论文精萃》(藏汉文本)出版。同年,学校高考成绩创新纪录:总上线率达92.88%。9月校报《为明报》改名为《求索报》。 学校地址日喀则地区第一高级中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