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日出日落三八线 |
释义 | 出版信息书名:日出日落三八线 作者:徐京跃 ISBN:7-80021-813-9 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5 页码:246页 开本:20cm 装帧形式:平装 内容简介三八线,朝鲜军事分界线。位于三八线上的板门店,原来是朝鲜半岛上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这里签订,从而名扬于世。这里是朝鲜半岛分裂的最具象征性的地方。本书就是为你回顾几十年前,中美百万士兵血战三八线,在历史空间留下的深深印迹。 本书目录序篇 三八线并非鸿沟 东北亚渴望和平 第一章 李承晚入侵北方 杜鲁门出兵朝鲜 第二章 毛泽东抉择果断 彭德怀挂帅出兵 第三章 鸭绿江大军夜渡 清川江旗开得胜 第四章 彭德怀挥师南下 全日成重返平壤 第五章 美国兵败如山倒 红星旗飘扬汉城 第六章 李奇微骑虎难下 彭德怀处变不惊 第七章 百万兵集结朝鲜 三八线双方对峙 第八章 上甘岭两军鏖战 秦基伟寸土不让 第九章 李承晚节外生枝 “卡秋莎”最后发言 第十意 志愿军鹰击长空 美王牌甘拜下风 第十一章 和平日姗姗来迟 停火夜万籁俱寂 第十二章 志愿军凯旋回国 毛泽东心潮澎湃 本书书摘第三章 鸭绿江大军夜渡 清川江旗开得胜(节录) 1950年10月19日,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拂晓,北京城还沉浸在梦乡中,几辆汽车从寂静的长安街急驶而过,车轮碾在路面上,发出沙沙的声音。坐在车内的彭德怀、高岗昏昏欲睡。昨夜,毛泽东、周恩来和他们一起反复研究入朝作战的方案,彻夜未眠。汽车到达西郊机场,彭德怀才猛然醒来。 9时,飞机落在沈阳机场。彭德怀和高岗立即赶到东北军区司令部。彭德怀郑重他说:从今天起,我国就开始进入战争状态。这次志愿军入朝作战,可比辽沈战役的规模大得多,任务要艰巨得多。过去我们在国内作战,物资弹药主要靠敌人供应,现在是靠我们自己,东北地区是志愿军的后方基地,你们要紧急动员,全力以赴。 当天下午,彭德怀和高岗飞到安东,这时,各部队正待命出发。彭德怀到了招待所,来不及进屋,就在院子里向13兵团领导人传达了在北京研究的作战方案。 彭德怀匆匆看望了部队。 这是一个冷风夹杂着细雨的日子。 飘飘荡荡的云雾象厚重的幕布,紧裹着鸭绿江,更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志愿军大军已经在江北堤岸上集结,此刻,他们格外依恋自己祖国的土地。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久前还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用自己粗大的手垦荒,汗水流进了黑色的沃土。一位四川籍士兵说:我们四川啥子都有。人称天府之国,真是个顶好的地方。一位云南籍士兵夸耀:我们云南的冬天和这个朝鲜不一样,一年四季都是春天。作什么都便易。一个东北籍士兵说:冷算什么。俄们那里煤炭用不完,山上到处是木头,保险冻不着。来自大行山的士兵怀念自己家乡的柿子。山东籍的士兵夸奖“二十个茧缫一两丝”的山蚕。祖国的一切都使士兵产生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忍不住地心里默念着: “再见吧,亲爱的祖国!祝福你的儿子们旗开得胜吧!” 士兵们看到清清的江水,便摘下搪瓷茶杯,顺手舀了一碗,先尝了一口,江水甘甜而清凉,沁人肺腑,接着便一仰头,贪婪地一口气全灌下去。这是祖国的水呵! 一些士兵忙忙碌碌地拉起横幅标语。不少部队就地开了动员大会,有位士兵站在江边写了一首诗: 美帝好比一把火,烧了朝鲜烧中国; 中国邻居快救火,救朝鲜就是救中国。 这首诗形象他说明了抗美援朝和保家卫国的关系。 不少士兵的决心书都写着“保卫和平,保卫国家,就是保卫家乡”和“打败美帝野心狼”等豪言壮语。一名连队的初级军官麻扶摇听了心情很激动,也在本子上写了“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特别是原准备回家结婚的士兵和几名新婚不久就参军的东北籍士兵,都决心“援朝胜利再回家”。这些普通士兵的情怀,使他脑海里现出了“中华好儿女”几个大字。他把这些内容写成了一份诗歌形式的《决心书》,在出国作战誓师大会上宣读: 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杭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新华社记者陈伯坚正在集结的部队采访,热情肯定了这首诗,并建议把“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以表现英雄气概;把“中华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以增强读音脆度。他将这首诗引用在他的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位战士的谈话》,作曲家周巍峙从报上摘出这首诗,谱上了曲子,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做《打败美帝野心狼》,当月30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这首歌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彭德怀非常喜欢这首歌。 东北的夜幕降临得格外早,不到17时,已看不见灯光,看不见闲杂的行人。 19日17时半开始,部队开始过江,队伍像一股铁流似地涌上鸭绿江大桥。在这和祖国告别的时刻,士兵们都士气高昂、精神百倍。祖国慢慢地在他们背后了。 桥下,江水缓缓地流着。阴沉沉的天空中,只有阵阵入冬的寒风轻轻袭来,掠过江面。此刻,从司令员到士兵,每个人都心潮起伏。有的士兵在数着这座桥有多少步长,——中国到朝鲜不过1500步的距离。 从这一夜起,志愿军4个军和3个炮兵师,分3路先后渡江。第40军由安东过江,第39军从安东、长甸河口过江,第42、38军由辑安渡江。第50、60军也随后过江。 部队都是在黄昏开始渡江,拂晓停止。 一连几天,部队源源不断地往上拥,如潮水般泻出去,鸭绿江沸腾了。但是,敌人却一无所知。 这一天,毛泽东发电报给中南局、华东局、西南局、西北局负责人,告知: “为了保卫中国,支援朝鲜,志愿军决于本日出动。先在朝鲜北部尚未丧失的一部分地方站稳脚,寻机打些运动战,支持朝鲜人民继续奋斗。在目前几个月内,只做不说,不将此事在报纸上做任何公开宣传,仅使党内高级领导干部知道此事,以便在工作布置上有所准备,此点请各中央局加以注意。” 毛泽东还批准了彭德怀提出的关于志愿军出国作战前后的宣传报道问题: “在战斗打响之前,应绝对保密。打响之后,新华社在报道和广播方面也应注意分寸。要设法转移敌人的视线,使其产生判断上的错觉,以便我军各路部队迅速隐蔽过江投入战斗,取得战斗的主动权和有利战机,力争初战的胜利,以提高士气,稳定人心,扭转被动局面。” 这天傍晚,大部队出发之前,彭德怀在鸭绿江边与前来送行的高岗等领导人匆匆握手告别。他仍然身着从西安穿来的旧粗呢子黄军装,率先跨过鸭绿江。 汽车进入朝鲜国土,彭德怀猛然招呼停车,将头伸出车外默默地向大桥北方了望片刻。那边朦胧的村庄,飘荡着缕缕的炊烟,连绵的群山上,点缀着苍郁的松林。他是想再望一眼祖国的大好河山呢,还是望一眼这随时可能遭敌机炸毁的鸭绿江铁桥呢?或是了望随后渡江的志愿军先头部队呢?他没说一句话,即命令司机“开车”! 汽车在雨雪中抵达朝鲜的边境城市新义州,市区一片黑暗,没有行人。汽车停在一条十字路口。这时得知:今天敌人占了平壤,现在金日成已撤离德川。彭德怀立即把五万分之一的朝鲜地图铺在地上,拿过蜡烛来仔细查看。根据朝鲜人民军的现状和敌人进攻的速度,他估计志愿军过江后,难以抢占平壤到元山的原定的防线,可能要在德川、宁元线以北和敌人打一场遭遇战。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