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日本青函隧道 |
释义 | 日本是世界上较早开始设计建造海底隧道的国家。著名的日本青函隧道就是当前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隧道,因连接日本本州青森地区和北海道函馆地区而得名。青函隧道为双线隧道,全长为53860米,其中海底部分为23300米。青函隧道于1964年开始启动,历经24年的施工建设,共耗资6890亿日元,于1988年3月13日正式投入运营。那天清晨,首班电气化列车满载着乘客从青森站和函馆站相对发出,电车从海底通过津轻海峡只用了大约30分钟,从此结束了日本本州与北海道之间只能靠海上运输的历史。为庆祝青函海底隧道的开通,日本于1988年8月29日还专门发行了2000万枚面值500日元的铜镍合金纪念币。 简介青函隧道由3条隧道组成。主隧道全长53.85公里,其中海底部分23.3公里,陆上部分本州一侧为13.55公里,北海道一侧为17公里。主坑道宽11.9米,高9米,断面80平方米。除主隧道外,还有两条辅助坑道:一是调查海底地质用的先导坑道;二是搬运器材和运出砂石的作业坑道。这两条坑道高4米、宽5米,均处在海底。工期长达24年,共耗资6890亿日元。隧道海底段长23.30公里。最大水深140米,最小覆盖层厚100米,采用超前导坑和平行导坑法施工,以便提前探明地质情况并作通风、排水和出渣之用。平行导坑与正洞的中线间距30米,两者之间每隔600米用横向通道连接。陆上部分本州端长13.55公里,北海道端长17公里,各设3座斜井和1座竖井,由斜井底部开挖位于正洞与平行导坑下方居中的超前导坑。 修建历程青函隧道施工的艰难程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它经历了一段艰巨的修建历程。整个青函隧道是由清路隧道、供应隧道和主隧道三部分组成。清路隧道是为进行地质勘探、设置通风设备并排除海水渗入而修建的,供应隧道则负责清路隧道和主隧道的物质供应,这两条隧道的直径均为4米。主隧道直径有11米,用以铺设铁路新干线复线和较窄的普通铁道。主隧道自1971年动工兴建以来,由南北两支各1800名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的挖掘队同时凿进。由于挖掘队是在28℃的气温和80%的湿度下工作,条件极为艰苦,每4小时必须轮换一批人员,所以挖掘进度十分缓慢。这么多年过去了,青函隧道仍对日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日本路当局打算在隧道里铺设具有大容量的光纤通讯电缆、高压输电线、天然气管道等,以对隧道加以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上建造海底隧道的国家开始增多。海底隧道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但大大缩短了交通距离,行车不必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海底隧道不占地、不妨碍航行、不影响生态环境,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全天候的海峡通道。对此,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采用跨海隧道与修建海上桥梁的方式相比,海底隧道具有全天候通行的特点,具有不破坏航运、不影响景观、不占地或少拆迁、交通不受大风大雾影响等优点,是一种更好的交通设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