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 |
释义 | 概述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临床上卵巢肿瘤患者的受孕率降低。但一般是先有卵巢肿瘤,然后受孕。妊娠与卵巢肿瘤并存时,恶性肿瘤是相对罕见的。一般认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中恶性肿瘤仅占2%~5%,而在未孕妇女卵巢肿瘤中15%~20%为恶性。 流行病学据报道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与同期孕妇之比为1∶450,各家报道的为1∶300~1∶8000不等。 病因卵巢肿瘤的存在可能影响受孕。但妊娠与卵巢肿瘤并存时,一般为先有卵巢肿瘤,继而受孕。有报道妇女患卵巢肿瘤时不孕率高达40%,一旦将肿瘤切除后,往往短期内即可受孕。 发病机制妊娠时盆腔血流丰富,但迄今并无证据说明妊娠加速了肿瘤生长和播散。 临床表现卵巢肿瘤患者受孕后,则肿瘤本身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一般无直接不良影响除非肿瘤体积过大占据了大部分腹腔以致限制和妨碍了子宫的增长才有可能导致晚期流产或早产;此外,当产妇分娩时如卵巢肿瘤嵌顿于盆腔内,往往阻碍胎先露下降以致发生梗阻性难产。 并发症: 妊娠子宫偶有可能压迫卵巢肿瘤导致后者破裂和出血。 诊断卵巢肿瘤患者早期无任何症状,受孕后虽能感受到因妊娠引起的身体变化,但无法觉察到盆腔内有潜在的卵巢肿瘤。在临床上卵巢肿瘤可通过妊娠早期的妇科双合诊、三合诊检查及B超检查做出诊断。 1.卵巢肿瘤蒂扭转或破裂 孕妇在早孕或中孕期突感一侧下腹剧痛,难以忍受,且伴恶心、呕吐时,应首先考虑为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的可能,经检查后不难确诊临床上以成熟型畸胎瘤发生蒂扭转者较多见。 2.难产 产妇分娩时,如产程延长,胎儿先露部高浮不能下降,阴道检查发现盆腔内有嵌顿的包块时,一般多为卵巢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难产,应立即行剖宫产结束分娩,然后按常规对卵巢肿瘤进行手术治疗。 3.手术时偶然发现 有时卵巢肿瘤是在早孕或中孕期行人工流产术时偶然发现的,故应重视在人工流产术前常规行双合诊和三合诊检查也有的是在剖宫产术时偶然发现卵巢肿瘤的,因而在每次剖宫产时应在关腹前常规检查双侧附件,以免发生漏诊。 鉴别诊断妊娠期子宫旁出现包块并非一定是卵巢肿瘤,临床上应注意将下列情况与卵巢肿瘤相鉴别: 1.卵泡黄体囊肿 妊娠早期黄体增大可形成囊肿。盆腔检查时可在子宫一侧扪及囊性感明显、表面光滑能活动的囊块最大可达6cm直径。一般在妊娠3个月后囊肿开始逐渐缩小以至消失。 2.卵巢单纯囊肿 为单房壁薄囊肿,表面光滑,活动囊壁被覆扁平上皮或纤维结缔组织。一般无法确定其组织来源,但有可能来自卵泡囊肿。 3.多发性黄素囊肿 为过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过度刺激卵泡膜黄素化所致,往往见于葡萄胎时,但偶然亦可发生于正常妊娠,一般至妊娠中期可逐渐消退。 4.妊娠黄素瘤 是由于卵巢组织对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过度反应所形成的黄素化实性肿块,有时为双侧并可引起孕妇男性化。因非卵巢肿瘤,如不治疗至分娩后可自行消退。但下次妊娠时又可再度复发。 5.子宫畸形 双角子宫或始基角子宫畸形时可能将未孕侧子宫角或将始基角子宫误诊为卵巢肿瘤,B型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 6.浆膜下子宫肌瘤 有蒂的浆膜下肌瘤有时偶可误诊为实性卵巢肿瘤借助B超检查不难鉴别。 7.后屈子宫 妊娠早期子宫增大,峡部变软,特别是当子宫后屈时如不仔细扪诊有可能将子宫体误认为卵巢肿瘤,而将子宫颈当作子宫。 检查实验室检查: 妊娠早期常规盆腔检查:妇女受孕后最初3个月内,妇科双合诊和三合诊检查是发现卵巢肿瘤最可靠的方法之一通过仔细而有序的扪诊不难扪及子宫旁存在的卵巢块物。但应注意如肿瘤蒂长活动度较大时,有时可能初次在子宫一侧扪及包块,而下次又在另一侧扪及,甚至因卵巢包块移位到子宫体后方而未扪及以致漏诊。但如妊娠已超过4个月以上时,则无论盆腔检查或腹部检查往往均难以扪及直径8cm大小的卵巢肿瘤,故盆腔检查应在孕早期进行,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其它辅助检查: 盆腔B型超声检查:妊娠期盆腔B超检查是诊断卵巢肿瘤最可靠的方法,常可发现孕期盆腔检查所漏诊的卵巢肿瘤因而可弥补盆腔检查的不足。但应注意,在孕晚期作B超检查时不能单纯着重于观察胎儿、胎盘和羊水情况而忽略了对子宫附件的检查,以免漏诊附件肿块。B型超声不但可明确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其与子宫间的相互关系,还可判断肿块内容物为囊性、实性或囊实相间以及有无分隔、盆腔内有无积液等。凡囊性包块可能为卵巢功能性囊肿或良性肿瘤,实性有分隔者一般均为卵巢肿瘤。发现卵巢包块后,妊娠期定期B型超声随访更有助于进一步确定包块的性质。如妊娠超过3个月以上,包块维持原有大小而无变化者可能为良性卵巢肿瘤,逐渐缩小者一般为卵巢功能性或生理性囊肿而非肿瘤,逐渐增大或出现结节生长者应考虑卵巢恶性肿瘤CT检查对胎儿有害,孕期禁用。MRI检查虽可在孕期采用,但因其价格昂贵,在经B超检查确诊后,一般无必要再行MRI检查。 治疗妊娠期发现卵巢有包块时,其处理取决于孕期早晚、包块大小和性质以及患者有无症状。妊娠早期直径<6cm的卵巢单房活动包块多为妊娠引起的生理性囊肿可定期B型超声检查随访一般至妊娠中期后囊肿可逐渐缩小以至消失,故无手术必要。如囊肿持续至妊娠中期,既不见缩小亦无增大时可暂观察,待产后再行处理;增大者则宜手术探查。如囊块直径>6cm,特别是高度怀疑为恶性者,则不应考虑妊娠月份,需立即剖腹探查;此外,妊娠期如出现急性下腹痛疑蒂扭转时,亦应立即手术。早孕期行剖腹探查后,一般多按常规给予肌注黄体酮一周以抑制子宫收缩,虽然其效果如何尚难肯定。 剖腹探查时如发现一侧卵巢肿瘤为良性,应首先探查对侧卵巢有无异常在大多数情况下均可行卵巢肿瘤剥除术以保留部分正常卵巢组织,特别是如对侧卵巢亦增大时更应如此。 如发现卵巢肿瘤为恶性则手术治疗原则与非孕期相同,即先取腹腔液找癌细胞并切除卵巢肿瘤作冷冻切片,以确定肿瘤的组织类型和细胞分级,然后探查腹腔以判断卵巢癌的期别。 手术切除范围包括: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转移肿瘤切除或肿瘤减体术以至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但孕期卵巢恶性肿瘤具有以下特征:①多发生于低产次或未育年轻妇女;②肿瘤多属早期;③细胞分化好多为低度恶性;④预后较未孕者为佳。因此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保守手术治疗: Ⅰa期颗粒细胞瘤、Ⅰa期无性细胞瘤、Ⅰa1级未成熟型畸胎瘤、Ⅰa期上皮性交界瘤、Ⅰa1级上皮细胞癌可行单侧附件切除,术后不化疗,继续妊娠至分娩。 妊娠晚期合并单侧恶性生殖细胞瘤,即使病变已超出、卵巢范围,但对侧卵巢未受波及者,可仅作病侧附件切除及肿瘤减灭术,术后常规给予PVB或BEP方案化疗,继续妊娠至胎儿娩出后,再考虑给予较彻底的手术治疗 化疗药物可导致胎儿畸形、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和诱发后代子女致癌的危险。但其致畸作用主要与孕期有关一般仅在妊娠5~8周胎儿器官形成期影响最大,在妊娠3个月以后给药一般不致发生重大畸形。由于化疗药物可进入乳汁,产妇需在产后继续化疗者应禁止母乳哺养。 预后预防预后: 有报道在未孕妇女卵巢肿瘤扭转的发生率约2%,孕期则高达1l%~15%,说明增大的妊娠子宫可诱发肿瘤蒂扭转。产后子宫体积突然减小卵巢肿瘤在腹腔内活动范围增大,亦易发生肿瘤蒂扭转。 预防: 为保证胎儿健康生长,应做怀孕前体检。做到早期发现、孕前治疗卵巢肿瘤。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